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加快“信用惠州”建设 本报评论员
“信用惠州”再次被闪亮刷新。
日前,在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年中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评价研究报告》蓝皮书中,惠州以90分的佳绩并列全国第三,同时荣登“中国信用共建2016年度推荐榜”,获评2016年“信用创新单位”荣誉称号。
这无疑成为惠州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的一次生动诠释,标志着惠州版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得到普遍认可。
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是诚实守信的结果。讲诚信,才有信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个人无信如此,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划定诚信的底线,守法是守信的起码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讲法治、讲诚信、讲公平的营商环境,既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讲,只有市场主体行为守法讲诚信,政府作用发挥依法有公信,共同营造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才能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市场机制有效运转。离开法治和诚信,造就的必是假冒伪劣横行、无序竞争的市场,更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社会不公的恶果。
近年来,惠州作为广东试点市,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一库两网三平台”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与省同步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先后制定 “1+4+N”系列制度,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准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共建的常态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新格局,为建设“信用惠州”、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提供了强大助力。
从“三张清单”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到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7天双公示;从公共资源交易,“黑名单”实时拦截,到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让百姓吃上“信用粮油”;从“互联网+信用”的中介超市解决 “红顶中介”“中介不中”问题,到“财政资金+信用”的应用模式推动政府部门使用信用信息……这充分昭示了惠州以诚取信,全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当前,惠州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东进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奋力开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新征程。我们只有立足更高标准,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凝聚人气财气、更快地集聚创新要素,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实现新跨越。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信用体系建设并列全国第三,这对于惠州城市而言,既是一个巨大鼓舞,更是一个有力鞭策。我们理当以此为新起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利用创建“国”字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的有利契机,矢志不移坚持诚信招商、诚信待商、诚信留商,擦亮“信用惠州”品牌,全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凝聚惠州商气、提升惠州人气、弘扬惠州正气,推动惠州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新闻推荐
首席服务官“一对一”服务企业 惠州市本月起实施投资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
“要用心服务,推动服务企业常态化,大力推广首席服务官制度,我就是001号首席服务官。”6月6日,惠州市举行今年“企业服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