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 □沈晓辉

惠州日报 2017-06-20 03:25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建成珠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迈进绿色发展新轨道。近年来,惠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绘就了一幅“半城山水半城湖”的美丽画卷,实现了对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的理性选择和现实转型。市党代会又提出要 “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与省委提出的“绿色发展”一脉相承,表达了当代及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广东人民、惠州人民对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期待。要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优化“一市六组团”发展格局,着力拓展城乡发展空间

一是要进一步研究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找到惠州城市建设发展可操作性的有效路径。要认真挖掘惠州地脉、文脉、人脉,突出城市特色,防止规划中出现的“千城一面”,传承与延续城市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如“半城山水半城湖”是惠州城市的独特风貌,城市建设应抓住这个特色,以山水为中心,让建筑融入自然中。注意保护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突出自然环境美,形成具有和谐的、统一韵律感的建筑风格。

二是要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城乡发展空间,构建“一市六组团”城市发展新格局。惠州的“山、水、湖、海”要素融合、相得益彰,具有特色鲜明的自然禀赋。要从更深层面来谋划城市的发展,把丰富的山水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建设好。要不断优化“一市六组团”发展格局,着力拓展城乡发展空间。要加快建设滨海旅游产业带和高铁创新产业带,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以中心镇、重点镇为依托,打造一批县域城市次中心,加快罗浮新城规划建设。

对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产业要予以技术支持并给予奖励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和交通布局,建设美丽生态空间。要将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相结合,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注重优化空间结构和调整功能布局,鼓励使用公共自行车和步行,让广大市民形成绿色交通观。进一步开辟自行车行驶道,并且设置步行区域,以提高自行车出行的使用率,鼓励步行。这样既能倡导绿色生态的出行方式,又能优化交通运输布局。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建设,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加大绿色发展知识的教育和宣传。首先,对工厂负责人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使其权衡经济效益与环境破坏的利与弊;要加强社区居民的生态教育,居委会成员要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带领居民改变日常行为观念,践行绿色生态的行为方式。要加强基础教育和媒体宣传。在学校开设绿色发展的行为方式的相应课程,培养学生绿色发展意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设置相应绿色发展建设专题网站,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其次,要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推行政府奖励政策,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产业要予以技术支持并给予奖励,以鼓励企业高科技发展,促进企业产业结构改革,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全力推动集团事业融合发展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本报讯(记者龚妍)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传达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会议日前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