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盘子”统筹推进区域规划对接 二论加快实施“海绵行动”助推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
本报评论员
惠州论坛
《惠州市 “海绵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多规对接协调,引领区域融合。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多规融合,主动对接深圳 “东进战略”,加强与东莞、河源、汕尾沟通协调,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规划对接,以深莞惠经济圈(3+2)区域资源特点、战略目标为着眼点,促进形成协同发展、错位竞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先谋后动,动则必成”。做事先要有谋划,才可能成竹在胸,最后做成事;发展须有规划,才能有条不紊,进行得顺利。对一个地方的建设而言,规划无疑是先导,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品位,实现区域融合、一体化发展,首先要推动规划融合、一体化制定。可以说,没有规划上的对接融合,就不可能有城市空间、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上的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接深圳 “东进战略”、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也就很难实现。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前就是因为规划没事先对接,导致深惠交界许多道路不互通,给两地往返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势必影响深圳资金、技术、人才要素向惠州的溢出。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主轴,城市规划标准高。实施“海绵行动”必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引领,提升规划设计标准,加强与深圳“东进战略”规划研究对接,特别是惠阳、大亚湾作为毗邻深圳的“门户”,更要主动向深圳看齐,实现规划协调匹配、无缝对接。进一步讲,就是要加强城市规划对接,抓紧开展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保等规划“四规合一、多规融合”工作,整合城市空间发展资源,保护生态用地、保障生产用地、优化生活用地,促进深惠两地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三大结构和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融合发展;就是要加强城市轨道和交通规划对接,按照深惠交通深度融合要求,编制惠州市轨道线网规划、深惠城际轨道交通详细规划;就是要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对接,结合各县(区)产业发展特点和深圳产业梯度转移态势,规划建设一批产城融合发展平台和特色小镇,积极承接深圳产业外溢。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有对接,才有互通,才能避免走弯路;有融合,才有互补,才能实现共赢。实施“海绵行动”,规划对接是先导。规划对接,实质是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按照同城化理念,把两地建设纳入“一个盘子”整体考虑、一体化谋篇布局,实现两地建设联动式对接、互补式推进。立足国家战略和全省一体化的历史新高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思维,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全力以赴推动区域多规对接融合、整体谋划布局,我们定能促进形成协同共赢、错位竞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创造积极有利的先决条件,为惠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市民在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自助办理业务。自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以来,区发改局和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