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打造“三宜”城乡首善区和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 惠城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昨日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惠城区去年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 惠城区新闻中心供图
这一周,惠城区“两会”成为惠城人民的关注焦点。今年惠城区在经济、社会事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有哪些新部署?昨日,惠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委常委、秘书长、惠城区委书记徐云枢出席大会,惠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娟主持会议,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林利育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惠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高标准打造“三宜”城乡首善区和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
回顾2016
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9.7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9.62亿元,增长5%……”林利育在《报告》中回顾过去一年惠城区整体发展情况。2016年,惠城区紧紧围绕高标准建设“三宜”城乡首善区核心目标,突出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较好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
据介绍,去年,惠城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29亿元,增长12.8%;外贸进出口总额267.5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收入38.92亿元,增长6.1%;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去年,惠城区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83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5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3.8%;193宗2013年以来新立项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7.07亿元。为保障项目建设,惠城区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全年完成征拆项目127宗。
此外,去年,惠城区通过改革创新激活力,完善了一批体制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PPP项目库,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高新园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入库项目30宗,投资总额超66亿元;进一步强化基层管理,在全市率先出台《农村“三资”管理办法》。积极推进行政领域、公共服务等方面改革,整合升级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实现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平台跨级办理;建设“一门式一网式”网上公共服务中心,完成19个单位135个事项汇编;规范中介超市运行管理机制,办理业务1004宗、涉及金额1106万元;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交易项目372宗、成交金额3.09亿元。
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2%
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惠城区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去年,惠城区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持续加大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全年民生支出46.1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较上年增加2.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77元,增长11.8%。
其中,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43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41%;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医保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92元提高到425元;新增公办学位3240个;市三院新门急诊楼和综合楼投入使用,完成51间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区达标率达75%。
在全市率先建成20个森林村庄
去年,惠城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广东省生态区”。大力抓好18条河涌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启动小金河、陈塘河、洛塘渠污水管网建设,清理河段60公里,关停或整改城市水体流域工业企业99家;启动1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合市启动金山二期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水口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作,建成截污管网7.8公里。
建成生态景观林带2000亩、省级森林碳汇工程1860亩,在全市率先完成20个森林村庄建设任务,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镇6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23个。
展望2017
聚焦“两大核心任务”
《报告》提出,今年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7.5%,高标准打造 “三宜”城乡首善区和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同时,今年必须完成“两大核心任务”:一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确保率先完成精准脱贫攻坚。
今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
《报告》提出,今年惠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在着力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将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其中,通过开展“项目落地攻坚年”活动,大力推进总投资700亿元的83宗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开工50宗、投产24宗,完成投资115.5亿元以上;加快推动年度投资138.2亿元的193宗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19宗、建成10宗;加强协调对接,力促爱晚中心、远望淦拓等27宗总投资超280亿元的签约项目落地建设。
突出征地拆迁。开展“征地拆迁会战年”活动,加快推进省道120线改建、河惠莞高速、赣深高铁、小金河大道、金龙大道、西出口等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全年力争完成征拆项目80宗以上。
突出服务企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深化“特优保”服务,组织企业参加惠货全国行、云博会、展览会等活动;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推动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家以上。
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改善年”活动
今年,惠城区将围绕高标准打造“三宜”城乡首善区和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加大投入,加强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发展品位。
开展“城乡环境改善年”活动,不断深化辖区卫生保洁、市容市貌整治网格化管理。统筹投入1.1亿元实施134条内街小巷改造升级,加快三栋、汝湖、马安等镇卫生创建工程项目进度。继续抓好市场环境卫生治理,年内完成集贸市场改造升级12家。
开展“清水”行动,投入1.4亿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2亿元实施大湖溪沥、木沥河、陈塘河支流等18条河涌及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力争年内整治河道约88公里,改造建设景观面积9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洛塘渠综合整治工程。
抓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力争年内达标。将全面开展“增绿”行动,实施新一轮绿化惠城工程,建设市域道路第一重山森林生态体系1000亩、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2000亩。加强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不断完善生态红线管控、资源和环境监管、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等机制。
投入11.6亿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今年,惠城将继续坚持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投入11.6亿元,全面启动实施“园林式书香校园”改造和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 “两大工程”,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推进第三十九(乌石)学校、特殊学校、第二十八小学等学校建设,努力提供更多的公办优质学位;抓好教育强镇复评迎检工作;落实《扶持民办学校发展暂行办法》,从资金、管理、师资等方面鼓励民办教育加快发展;积极开展“请教赛教”活动,加强交流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建设健康惠城。积极发展智慧医疗,加快健康云平台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推动市三院和市二妇幼创“三甲”工作,力争达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水平;启动市三院二期项目,分两期建设芦岚分院;推进区中医院江北新院、小金口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和市二妇幼扩建工程,推动重离子项目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推进服务重心下移。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万人;提高低保、五保、孤儿及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推动区综合福利院创建省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升级改造农村敬老院9间,提高五保老人入住率。
推动文体事业发展。提升“鹅城舞台秀”、西湖花灯博览会等文化活动品牌效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启动打造中国小小说之乡、书法之乡工作,制作一部以麒麟为主题的动画片和公益宣传片;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成立国有文化运营公司;举办鹅城羽毛球擂台赛,开展墨园、岚派古村落(古驿道)定向大赛和徒步活动,打造惠城体育工作新品牌;积极组队代表市参加中华龙舟赛,全力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办好第十一届区运会;鼓励各类协会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全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郑国瑞 通讯员陈美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郑国瑞)日前,记者从惠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4月18日,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