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惠城区中小学紧扣“精、德、心、新、实、用、活、境”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学生在练习书法。
老师教学生下围棋。
▲跟着老师练武术。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近年来,惠城区教育局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拓展育人空间,提升育人实效,惠城区教育局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成果,创新思路,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开讲座,引入成功经验,并结合全区实际,因校制宜,走出了一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之路。
一场革故鼎新的研讨会议
日前,惠城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研讨会。
许多参会的校长,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局长林初明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八要”要求。
“要取其精华,精挑细选,抓住关键传承传统文化;要注重以文载道、以文育德、以文化人;要做到文以润心,强健心理,拓宽胸怀;要与时俱进,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要实实在在接地气,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搞形式主义;要学以致用,多开展实践活动,达到知行合一;要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相结合;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学用结合的氛围,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一位校长回忆。在他看来,这“八要”,不仅明确了各校下一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和方向,更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是对实际问题的正视和解决。
据悉,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早在2011年,惠城区教育局就以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活动、主题赛事、书法教育等为载体,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涌现了一批传统文化氛围浓郁、育人成效突出的学校。
“但新阶段提出新要求,各校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和《惠城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紧扣"精、德、心、新、实、用、活、境"八个字,继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林初明在研讨会上强调。
分管德育工作的副局长黄云华也提出,希望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努力开创新形势下的育人新局面。
研讨会上,多位校长分享了此前赴山东曲阜“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暨传统文化进校园交流大会”的学习心得,并分别就各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实际,提出课时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建议。
一场指点迷津的专题讲座
如果说一场自查自省的研讨会议,统一了思想共识,明确了工作方向,那么,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则让这个共识和方向,有了实际的落脚点。
4月10日,受惠城区教育局邀请,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到该区开展了题为“教育的智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约2400人参加。
围绕“教育的智慧”,从现实社会问题出发,金辉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达到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和谐。教育是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一切有效的教育都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唤醒人内在本身的善良、智慧和力量。她希望教育工作者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做到身心统一,教育孩子敬天爱人,不逃避责任。
金辉校长将其丰富的阅历、深刻的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起参会人员对传统文化中“德”和“孝”的追求。有多位家长和校长表示,金校长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人受益匪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值得一提是,在讲座开展期间,林初明再次寄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再学习,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努力;要再思考,为推动教育发展尽职尽责;要再强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更多富有民族自信心的社会接班人。
一次传经送宝的考察之行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进一步借鉴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惠城区教育局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招才引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近日,中华文明传承联合会一行专家到惠城区考察调研惠城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并参观了文星小学、水口中心小学、第十小学,了解学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市委有关领导详细介绍了惠城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强调教育局要统筹协调,充分借助中华文明传承联合会这一全国性平台,抓好理念宣导、观念提升、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环节,整体打造惠城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他还勉励学校扎根传统文化教育,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与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结合起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察期间,中华文明传承联合会一行还与中小学校长代表进行了座谈。中华文明传承联合会会长陈广庆高度肯定了惠城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就“如何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广庆建言要“重视教师队伍、学校内涵、校园文化、家校合作、学生身心健康”。
“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中肯,对厘清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优化育人成效,很有指导意义。”第十小学校长吴燕君表示。
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 通讯员陈玮
新闻推荐
爱心企业负责人与学生在机器人室观摩机器人表演。本报讯日前,“爱心托起希望科技放飞梦想”爱心捐赠活动在三栋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