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两大任务办好十件实事 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今年力争GDP增长7.5%

惠州日报 2017-04-14 06:54

惠城区域环境不断优化。

惠城区域环境不断优化。

日前,惠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委常委、秘书长、惠城区委书记徐云枢出席大会,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娟主持会议,区委副书记、区长林利育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今年,惠城区将继续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投入4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方面35项民生实事。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力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以内。”林利育在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惠城区必须完成“两大核心任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大领域23项指标全部达标;率先完成精准脱贫攻坚,采取产业扶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低保兜底等方式提高扶贫实效,全面完成3841户10031人脱贫任务,60个经济薄弱或收入不达标村集体收入达15万元以上,实现全区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确保年内50宗重点项目开工

那么,今年惠城区将如何完成这些目标任务?

林利育表示,将重点抓好几个方面工作:

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突出项目建设。惠城区将开展 “项目落地攻坚年”活动,大力推进总投资700亿元的83宗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开工50宗、投产24宗,完成投资115.5亿元以上;加快推动年度投资138.2亿元的193宗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19宗、建成10宗。

在深化供给侧改革方面,惠城区将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动商品房明码标价,库存控制在18个月以内;落实降本减负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力争为企业减负6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年内新增孵化器企业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

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惠城区将投入2.15亿元完成江南、小金口、水口、马安、汝湖、横沥、芦洲7个镇 (街道)77个行政村自来水工程,力争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统筹投入1.1亿元实施134条内街小巷改造升级,投入1.4亿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投入2亿元实施大湖溪沥、木沥河、陈塘河支流等18条河涌及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力争年内整治河道约88公里。

在教育方面,惠城区将投入11.6亿元全面启动实施 “园林式书香校园”改造和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两大工程”,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推进第三十九(乌石)学校、特殊学校、第二十八小学等学校建设,努力提供更多的公办优质学位。

十方面民生实事

今年,惠城区将继续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投入4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方面35项民生实事。

民生保障方面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35元提高至145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省确定的标准为准);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从不低于每人每月1020元提高至1100元;孤儿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390元提高至1500元。

救助帮扶方面

按每人每月150元标准对贫困残疾人发放政府津贴;对重度残疾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护理补贴;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500元提高至1620元;继续为45岁以上失独家庭父母(每人)和独生子女伤病残家庭(每户)购买1份计生家庭意外伤害险。

医疗计生方面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人均420元以上 (以国家和省确定的标准为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5元以上;实现孕产妇产前地中海贫血初筛率(血常规)达95%;加强重症精神疾病人管理及其治疗;实施“全面二孩”妇幼健康项目。

教育惠民方面

建设惠州市第十一小学方直分校;义务教育寄宿制公办学校公用经费补助从农村扩大到城市,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200元提高至250元;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补助标准提高至人均不低于每月900元。

改善生产生活方面

为农村居民购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减少受灾群众直接财产损失;继续推进自来水“村村通”工程,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条件;继续为种植水稻、马铃薯和玉米的农户购买种植保险,并新增岭南特色水果、家禽、生猪等保险补贴;继续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为13个镇(街道)、212个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中心(站)“一网式”办理、“一门式”服务。

生态环保方面

对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实行奖补;继续推进重点河涌整治工程;继续推进洛塘渠小流域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文体服务方面

为12个自然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送体育器材;继续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卡”文化消费补贴机制;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协管员制度建设。

交通设施方面

配合市做好市区10条连接路、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S120线惠城南旋工业区至原横沥收费站段等建设工程征地拆迁工作。

住房保障方面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37户;为农村住房购买保险。

社会管理方面

加强平安惠城 “天网”工程建设;加强综治网格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仲裁调解等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开展出租屋“门禁+视频”系统建设。

新闻推荐

“阳光纪检”开放日活动两月一次

本报讯(记者郑国瑞谢菁菁通讯员鲍秀玲)日前,惠城区纪委监察局举办首次“阳光纪检”开放日活动,邀请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