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扎根基层勤思考善分析 专访龙门供电局蓝田供电所优秀青年员工王锐东

惠州日报 2017-04-27 06:07

“数据不会骗人,先分析再决策,才能事半功倍。”眼前这位逻辑清晰、慢条斯理的“理工男”是龙门供电局蓝田供电所的所长助理王锐东。身为90后,他既有“小鲜肉”的工作热情和灵活头脑,又有“老司机”的基层经验和应变能力,入职4年便迅速成长为骨干青年;身为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主动参加一线工作,如深夜、雷雨天气和酷暑高温下的抢修复电工作,向大家展示了新员工扎根基层所绽放的光彩,很好地诠释了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他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提升自我,争取三年内取得电气工程师技术职称和初级技师技能职称。

积极主动完成130公里线路设备核查

王锐东在大学所学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但他坦言,入职后的工作任务与自己所想所学还是存在不小差别。“专业知识从在校学的主网到工作面对的配网,可谓是大转变。”2013年,王锐东到龙门供电局龙潭供电所任普通班员,主要从事配网生产管理、日常运维和文秘资料等工作。

“入职之初,我们通过师徒结对子,学习了很多经验。”王锐东回忆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更快地上手,他常常主动跟着老师傅到现场,边学边问,再有不懂便回来查阅资料,很快就渐入佳境了。入职第二年便担任供电所配电业务员,入职第三年担任所长助理。

身为大学生的王锐东,并未安于眼前的“指令式”工作,而是利用自己大学在社团时的管理协调经验,积极思考,对工作实现统筹处理。比如他到龙潭供电所时,发现以往的台账管理并未实现规范化记录,每台电力设备的情况都靠老员工用脚定位、用脑记忆,这对电网的规划和优化十分不便。

于是,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将辖区内的电力设备一一梳理摸透,并记录在案。看似简单的工作,执行起来却繁琐、耗时,“比如登记或更新一台变压器的情况,就需要了解其型号、厂家、容量大小、投运时间、所在位置、运行情况等,有时还要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即时更新,”最终,王锐东以细心和耐心,在复杂的山区里圆满完成130多公里的线路、设备核查工作,系统与现场一致率100%,台账信息完整率98%以上,为该所的日常运维和电网规划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奠定了良好基础,受到所内领导同事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扎根基层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党员,王锐东时刻不忘自己是供电局的一面旗帜,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在基层挥洒汗水,向大家展示了新员工扎根基层所绽放的光彩,很好地诠释了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评为2015年至2016年度惠州市供电局优秀共产党员。

在深夜、雷雨天气和酷暑高温下的抢修复电工作,他常常冲在一线,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帮助团队解决难题。“记得有一次强雷雨天气,我们辖区遭遇大范围雷击,导致反复停电,因为有一个关键故障点没找出来,我们多次抢修仍未完全解决问题。”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王锐东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会不会是山顶的避雷器出现故障?大家半信半疑地上去发现,果然不出所料,最终圆满解决,迅速复电。

一岗多能也是王锐东的真实写照。据悉,除了配电运维工作,他还兼职抄表员、仓库管理员、安全区代表,实现了抄表区域内的电费回收率100%,客户零投诉。

如今,他作为所长助理,又再次转变为管理角色,不仅要协助所长管理安全生产、电网规划和客户用电检查工作,还肩负着提升团队综合战斗力的重任。“看得更远,才能站得更高。”王锐东表示,接下来,自己将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争取3年内取得电气工程师技术职称和初级技师技能职称,鞭笞自己以更专业的业务能力建设好、服务好地方电网。

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 通讯员彭安琪

新闻推荐

去红花山庄品惠州味道

红花山庄隐藏于繁华都市中的山水境界。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郭亮平摄舒适的用餐环境。药膳焗南瓜。澜沧江土锅鱼。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