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魅力:文明文化浸润心田
2016年举行的中华龙舟大赛(广东·惠州站)暨第五届惠州龙舟邀请赛大大提高惠州的知名度。 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2016年世界男子水球联赛总决赛在惠州举行,这次比赛成为惠州新的城市亮点。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重大历史题材话剧《邓演达》已举行首场公演。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中国梦·志愿美”惠州市公益志愿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启动。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罗浮山葛洪博物馆吸引不少游客。 本报记者李燕文 摄
惠州市涌现出一大批“美德少年”。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南国书香节暨第六届惠州书展现场举行了书法比赛。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惠州民俗表演——— 麒麟舞亮相深圳文博会。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携着梦想与祝福,我们踏进了公元2017年的门槛。2016年的日历翻过,留下惠州人民为梦想拼搏的印记,留下许多精彩和感动。
文明之风滋润惠州大地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美丽梦想。这一年,人们普遍感受到:精神文化,社会风气在净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在变化……这一年,惠州市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实施文明素养、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文明村居、文化内涵、体制机制、宣传氛围提升工程等“七大提升工程”,让文明创建深入每一个角落,让文明之风吹进每一个人心中,也让争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五连冠”的梦想在每一位市民的心中日渐清晰。
如何让大家记得住乡愁,让梦想照进现实?
这一年,惠州市将文明创建重心下移,全面启动文明镇街、村居创建活动及“文明村居·美好心灵”行动,提升镇街、村居文明创建水平,打造“一镇街(村居)一品牌”、“一镇街(村居)一特色”的同时,也让崇德向善、文明知礼、邻里守望等传统美德蔚然成风。
这一年,是许许多多市民实现梦想的一年。这一年,市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惠州市马路天使交通安全志愿服务队队长马相华都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好人工作室;惠州首个好人志愿服务站(胡美香站)也正式启用……有了更新更好的载体,他们离梦想更近了一步,也将指引着更多人争做好人。
2016年举行的中华龙舟大赛上,随处可见的“黄马甲”以优质的服务展现惠州文明城市的风采,他们的笑脸成为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滴水,汇入江河湖海才不会干枯。这一年,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了志愿者行列,以己之力践行一项感恩的承诺,诠释一个好人的真谛。截至年底,惠州市共有44.5万多名注册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座城市的文明创建添砖加瓦,为这座城市的梦想前行。
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6年,同样是传承创新,梦想延续的一年。
2016年9月,葛洪博物馆正式运营,为罗浮山新添一景的同时,也通过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尽显葛洪风采和惠州市中医药文化底蕴。跨越千年的时光,葛洪寻药救人的精神,以另外一种方式在传承和发扬。
更美好的中国,必将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成就梦想。越是发展到更高层次,越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因为申请到文化惠民卡,家住惠城区桥西街道的市民邱秀娟圆了孩子的梦想——— 带他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电影,买下了那本喜欢却有点贵的书。2016年,惠州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卡制度,向13.8万特殊和困难群体发放文化消费补贴,让更多人的文化“小梦想”得以实现。
这一年,龙门县居民江瑞霞通过县文化馆等平台学习农民画,从一名全职妈妈变成了一名农民画公益培训老师;这一年,博罗县371家农家书屋全部实现数字化,成为当地老百姓更好的 “知识加油站”;这一年,惠州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抓好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更多人的文化梦想有生长的土壤……
今夕良辰,更待明日美景。好日子不会被辜负,美好的未来会如约到来。新年钟响,在更加美好的2017年,愿你的梦想继续实现。
本报记者龚妍
新闻推荐
做好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换来市场“乘法” 新“惠42条”为民营企业注入发展新动力,去年前11月为全市企业减负97亿
已是我国本土汽车电子行业前三甲的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车载电子产品热销海内外,公司年产值超过23亿元,每年用于研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