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超百公里休闲体育旅游步道 代表委员建议惠州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推动户外徒步运动发展
去年,由省体育局主办的2016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惠州·博罗站)在博罗县旭日古村举行。这是参赛选手在寻找签到点。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健身和休闲旅游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调剂品”。能否将休闲旅游和运动健身结合起来,让人们在寄情山水的同时又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在市“两会”期间,这一话题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致公党惠州市委会提交了 《关于建设惠州山地超百公里 “休闲体育旅游步道”打造惠州体育旅游户外新品牌的建议》,提出整合规划惠州的旅游资源,建设超百公里的休闲体育旅游步道,推动户外徒步运动发展。
建设休闲体育旅游步道正当其时
该建议指出,休闲体育旅游步道被誉为 “连接荒野与文明的纽带”。建设休闲体育旅游步道的目的是促进公众保护、利用、享受和欣赏自然和历史资源。目前,户外徒步运动深受群众喜爱,建设步道系统正当其时。
该建议提出,依托惠州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建设休闲体育旅游步道。将其建设成为集休闲游憩、康体养生、生态教育、户外运动于一体,省内独一无二的户外休闲运动游憩区,珠三角重要的山地休闲目的地,建设总长度超百公里。
惠州建设休闲体育旅游步道的空间布局是什么?该建议提出,按照惠州市山河海资源和现有道路条件,围绕大亚湾、惠东大南山、梁化森林公园、东江、惠州西湖、红花湖、象头山、罗浮山、南昆山等惠州市景点构建休闲体育旅游步道,同时依托该步道,沿线建设形成户外运动公园区、生态教育公园区、大众游憩公园区等功能区和户外运动特色小镇。
该建议提出,在建设休闲体育旅游步道的同时,统筹兼顾沿线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可借鉴国外旅游步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咨询、停车、标识、住宿、餐饮、购物、休憩、娱乐、救援、卫生十大系统配套建设。引导沿线农家乐、乡村旅游点规范化发展,通过沿线服务中心、农家乐、景区景点、运动基地、野营营地等构建节点型配套服务体系。以线状步道串联沿线节点服务配套体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步道配套服务网络。
可将步道打造成城市“绿色名片”
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去年,由省体育局主办的2016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惠州·博罗站)在博罗县旭日古村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600多名定向运动爱好者参与该站赛事。活动极大地推介了惠州市的乡村休闲旅游,社会效益良好。记者日前获悉,“最美乡村”古驿道千人徒步活动将在罗浮山那里花开主题公园举行;惠州市还将于今年举办首届市级古驿道定向运动和徒步比赛。这些活动,都是依托惠州市旅游资源、融合休闲旅游和户外体育运动开展的活动。而新公布的《惠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也提出,依托惠州市丰富的山、河、湖、海等丰富的户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徒步穿越等特色休闲体育项目。
“在惠州市山地建设超百公里的休闲体育旅游步道不仅可以拓展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空间和提升惠州城市品位,让惠民之州更加宜居,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同时对于促进惠州市的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市人大代表钟柏通表示,建设休闲体育旅游步道,需要全市各相关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和谋划,特别是需要市体育和旅游部门的大力推动,以及市住建部门的科学合理规划。他建议,惠州市应成立领导机构,将建设休闲体育旅游步道作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内容,统筹各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此外,该步道要着重完善配套设施,使其为百姓带来休闲、旅游、健身的惬意,同时绘就一张亮丽精致的城市“绿色名片”。
市政协委员王晶晶表示,惠州集湖、山、泉、海、江、瀑、岛于一身,还有众多人文名胜和民俗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当前,惠州提出了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发展目标,整合山海资源、统筹推进户外体育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休闲体育旅游步道,不仅底气十足,而且正当其时。休闲体育旅游步道建成后,不仅能够拓宽惠州城乡居民生活休闲和运动健身的新空间,提高城市品位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和徒步爱好者,甚至为惠州争取到更多省级乃至国家级户外体育比赛和活动落户,大大提升惠州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他山之石
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国家步道全程3575公里,穿越自然保护区、河流山脉、乡村小镇、高速公路等。2009年中国登山协会与地方政府合作,于浙江省海宁修建了我国第一条国家步道,长100多公里 (含50公里山地自行车道),路径上设计了各种标识牌、休息站、露营区、接待站、报警点、出入口、垃圾处理系统等辅助设施。(潘高耸 杨熠)
本报记者潘高耸 杨熠
新闻推荐
应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 农工党惠州市委会献计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
惠州市一些企业采用自动化设备,实施“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资料图片如何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如何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