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宜”城乡首善区 投资兴业新洼地 惠城现代服务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绿色化“智慧惠城”焕发新活力

惠州日报 2017-01-14 12:13

惠城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绿色化发展后劲十足。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惠城区物联网孵化器入孵企业众多。 冯雪辉 摄

惠城区自然环境优越适宜发展大健康产业。 冯雪辉 摄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一角。

江北CBD中心区繁华夜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采集

2017年惠城区项目推动暨物联网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将掀起惠城新一轮的招商热潮,114宗签约、动工、竣工项目,涉及招商合作平台、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新能源、民生基础设施等,总投资金额约923.3亿元。纵观签约项目,现代服务业仍是签约项目的重中之重,占签约项目数的66%。

互联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拉动经济绿色增长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惠城区积极践行,市委常委、惠城区委书记徐云枢提出要将惠城建设成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绿色化”即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昨日惠城区物联网高峰论坛在华贸中心举行,这标志着该区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惠城将以实施“互联网+”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市物联网发展的技术高地、产业高地、应用高地,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向着“智慧惠城”奋力迈进。

互联网+、物联网产业能量持续发酵

不久前,惠城区桥东街道申报的“互联网+商创”小镇成功入围广东省首批10家“互联网+”创建小镇,为惠城区电商产业的强势发展打下了基础。据悉,接下来,惠城区将在桥东片区全面规划打造“互联网+商创”小镇,建设面积58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58亩;小镇将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以“互联网+文体科教”为配套产业,以“互联网+智慧医疗”为民生服务落脚点,形成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互联网生态小镇。

去年,随着《惠州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印发,惠城区桥东“互联网+商创”小镇再次成为惠州市民关注的焦点。在未来的三年里,该小镇计划建设成为“互联网商务核心区”,打造成为惠州的特色和名片。计划到2019年,小镇内实现主导产业产值100亿元,孵化培育30家互联网创新型应用企业,推动90%以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实现跨界融合。此外,惠城区建成了全市首个电商产业园,全区依托电商平台运营企业超2000家,线上销售总额超200亿元,占全市70%。

而惠城区物联网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惠e创”众创空间则以物联网为发展主线,新材料、电子商务、智能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培育为发展方向,可以为创业者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和增值服务。

去年底,惠城区也将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该区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以桥东“互联网+商创”小镇、惠州物联网孵化器等项目为载体,全力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区电商产业销售额达600亿元。

文化旅游等绿色化产业蓄势待发

在今年惠城区引进的项目中,有数个文化旅游项目将签约上马,这将为惠城绿色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无疑是惠城区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有力举措。

签约项目中惠州横沥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就是典型的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以特种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引擎,打造延伸到周边三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宜居、特色、休闲、文化、科技、“双创”、体验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初步拟定投资规模约100亿元。

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是惠城区新一届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围绕“活力之城”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编制文旅产业规划。大力推进景点景区建设,着力培育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形成集城市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健康生态游、历史文化游、民宿体验游等多元发展的旅游格局。挖掘包装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总部经济持续挖潜“空中富矿”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寸土寸金。近年来,惠城区突破土地瓶颈,向“空间”求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逐步探索出一条发展楼宇经济和招商引资的新路子。该区成功搭建华贸中心楼宇经济示范平台,入驻企业200多家。华贸、佳兆业、富力丽港中心等商务楼宇集聚发展,中广核、炜达科技等150家企业 (区域)总部落地扎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8.4%。如今的惠城区中心区,擎天大厦拉高了城市“海拔”,高端楼宇刷新了区域经济指数。据不完全统计,该区75家重点商贸楼宇进驻企业2000余家,惠城楼宇经济发展势不可挡。

“十三五”期间,借力深莞惠一体化,惠城区将乘势再向总部经济发力,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一批商贸楼宇,促进一批商贸楼宇做大做强。

建设“三大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惠城区将坚持把创新绿色化发展模式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动绿色惠城建设,推进产业创新,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体系。”市委常委、惠城区委书记徐云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高标准建设“三宜”城乡首善之区目标,该区提出“一三六”发展战略。放眼惠城区未来五年规划,在产业打造、区域发展和经济定位上,把“切入口”精细化,发展蓝图更加清晰科学。其中,高水平打造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环东江大健康产业带三大平台更是有力的打出了促进该区经济腾飞的组合拳。

●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

计划培育扶持亿元企业超100家

在建设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方面,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首打 “智能牌”,加大“1+4”园区综合开发力度,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布局,三栋中心园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基地;小金口分园继续发挥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汽车配件、电子设备等业态,培育制造业总部基地;水口分园主要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健康产业园;马安分园计划以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为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汝湖分园将以承接深圳等地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园区新增高新技术项目50宗以上、培育扶持亿元企业超100家、总产值达500亿元。同时,完善园区共建机制,加强与仲恺区“两园”合作,争取与深圳、东莞等先进地区缔结友好高新科技园区。

●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力争到2020年商贸物流业产值达1000亿元

制订高端服务业集聚提升发展规划,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以江北片区为核心,着力打造的金融创新和总部经济中心将提升城市名片含金量。巩固发展华贸金融创新中心等高端商务楼宇经济,重点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出台总部经济鼓励政策,着力解决总部企业用地用房等问题,力争到2020年总部企业总产值达600亿元。同时,文创产业和商贸物流产业等将获得全新发展契机。以桥西、桥东、江南片区为重点,充分利用惠州西湖、“两江四岸”自然资源和古城、古人、古事等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发展特色街区经济,全面提升“互联网+商创”水平,打造集文化创意、创业孵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以小金口、汝湖片区为重点,充分发挥惠州火车站、客运中心站、高铁等交通优势,提升物流项目和汽车4S店集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建设小金口现代物流和汝湖汽车文化小镇。以河南岸金山湖片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沃尔玛山姆店等一批优质商业项目建设,提升消费结构和产业层次,打造新型商业商贸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区商贸物流业产值达1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0%以上。

●环东江大健康产业带

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42.45%

在建设环东江大健康产业带方面,惠城区将依托龙丰、江南、桥东、水口、马安、汝湖、横沥、芦洲8个沿江镇(街)资源优势,推进环东江大健康产业带发展,建设“健康之城”。以龙丰、桥东为主体,打造特色医疗基地。依托市第三人民医院优势,筹资20多亿元建设一个以重离子技术为依托、相关配套设备设施齐全、珠三角领先的现代化肿瘤医院。做大做强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积极构建健康大数据链,提高智慧医疗的层次水平。同时,以水口、马安为主体,着力培育一批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药物流新业态,打造医药产业高地。以江南、汝湖为主体,充分发挥山、水、湖资源优势,建设山水休闲、滨江休憩为一体的江岸滨水景观和生态休闲长廊,建成两大 “城市水乡”。以芦洲、横沥为主体,打造健康旅游胜地。充分利用芦洲生态资源禀赋,推动养生养老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生命健康小镇”。充分利用横沥温泉资源,建设一批康复医疗、养生度假综合体,打造面向珠三角、辐射深港澳的健康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生态水平全面提升,森林覆盖率达42.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21平方米。

惠企举措体现重商亲商“惠城温度”

“企业围墙以外的事都是政府的事,政府将竭尽全力帮助企业协调好、解决好,让企业省时、省心、省力,集中精力做好围墙内应该做的事情”,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林利育在与企业家座谈时表示。

惠城区经济发展如此迅猛,自然有其道理。近年来,该区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外,对入驻企业的服务也是不断推陈出新,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 “企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及企业服务“1+6”专项行动,让企业感受到重商、亲商的“惠城”态度,使项目留得住、发展快、效益好,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为“特优保”企业发放“绿卡”

“2016年我们为通过认定的31家"特优保"企业发放了"绿卡"。”惠城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微信公众号服务信息平台专门为“特优保”企业服务通道外,区行政服务中心也设立“特优保”企业绿色通道服务引导台,为“特优保”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引导、协调督办、投诉受理等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效能,该区出台相关政策,根据企业产值、税收等指标遴选重点企业作为实施“特优保”服务对象,针对重点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其高管、骨干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以及企业服务方面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持“绿卡”企业可在办理落户审批手续、行政审批、备案等事项,以及解决各种经营运作问题等各项日常业务时实现“即办快办优办”。

“企业家对话日”搭建政企交流平台

惠城区不定期举办 “企业家对话日”活动,邀请辖区骨干企业家与区领导及区直部门进行“面对面”对话交流,现场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上遇到的难题,相关区领导及区直部门对问题进行回应,搭建了政企交流平台。

同时,该区还专门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各区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企业服务提升年”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企业反馈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整理、筛选、转办,重要问题提交领导小组,召开协调会议等形式解决企业问题,确保区直各部门的高效联动及联席会议制度等企业服务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建微信公众号零距离服务企业

政务服务也讲究与时俱进,去年惠城区商务局开通了 “惠城区政府企业服务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该平台有新闻资讯、优惠政策以及企业服务三大块,其中优惠政策一栏点开就能看到企业服务工作方案和“特优保”企业服务。企业可在该平台发问,工作人员将把问题发给相关部门进行回复。

此外,该区通过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对企业实行“一对一、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建立政府与企业间快捷、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目前该区共有企业服务专员41名,由13个镇办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据悉,2016年一年,惠城区政府通过各个渠道收到企业反映问题共331宗,已协调解决277宗,跟进处理54宗,走访企业6006家,收到入学需求31起,已解决11起。

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

为顺应 “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趋势,惠城区以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把简单留给群众,把办理交给标准,把复杂留给系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路子。目前,该区在全市率先完成行政审批标准化系统的相关信息录入和审核工作。同时推出《业务手册》《办事指南》两套书籍,向市民和企业清晰公布办事标准,对每一行政许可事项,明晰列出名称、依据、审批内容等356项要素,成为指导审批部门工作、服务群众办事的“百科全书”。两套书以群众诉求和创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为基础,涵盖区级24个部门122个大项及214个子项行政许可事项。

投资优势

惠城地处惠州市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深厚,经济繁荣发展,集山、河、湖、泉、林为一体,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近年来,惠城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统筹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喜人。该区致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集群。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去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3.88亿元,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先后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这个毗邻香港,距广州、深圳、东莞一个小时车程的地区,境内多条高速横纵交错,“十三五”期间惠城还将步入高铁时代。宜居宜业宜游的惠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海内外关注的目光,成为珠三角理想的投资“洼地”。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郑国瑞通讯员陈美君

新闻推荐

小善行带给市民大方便 惠城区打造特色村居,文明风尚浸润群众心田

拾金不昧的保洁员侯冬梅(右二)。本报记者谢菁菁通讯员杨雪芳摄去年以来,惠城区按照“一村居一产业”“一村居一品牌”“一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