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荟萃展专科优势 大爱无疆筑母婴港湾 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勾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愿景
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的护士团队微笑服务。
陈平在查房。
陈剑虹在接诊患者。
工作中的黄可。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首批备孕的孕妇已经陆续进入预产期,近期,惠州市各大医院也迎来第一波分娩小高峰。作为承担着为惠州市妇女儿童医疗健康保驾护航重任的母婴港湾,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简称“市第一妇幼”)任重而道远:在刚刚过去的11月,该院产科分娩量达到了1180人次,相比去年约400人次/月的分娩量,可谓几何式增长。与此同时,该院的产前诊断中心、儿科、妇科等接诊量也在持续增长中。
对市第一妇幼而言,这不只是累积的一个个数字,它是体现医院医疗质量及服务能力的成绩单,更是广大市民对这所“年轻”医院投出的信任票。成立5年来,市第一妇幼在大家好奇甚至质疑的目光中,成长为集保健、医疗、教学、科研、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市级三级妇幼保健院教学医院,勾勒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愿景。究其根源,“专科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功不可没。
建院之初,一批以拓荒者自居的良医群聚发力,卓越的学科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团队,成为该院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与此同时,通过建立科学人才引进和用人管理机制,该院成功引进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专家,迅速组建了一支年轻活力技术强、德技双馨口碑好的妇幼保健医疗精英团队。如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中,诠释着平凡又伟大的使命……
陈平
德技双馨“妇女之友”备受准妈妈信赖
人物档案
科室:产科
职称:主任医师
从业时间:16年
在惠州的准妈妈圈里,“陈平医师”是德艺双馨口碑俱佳的 “妇女之友”;在微信公众号中,“陈平医师”是拥有诸多粉丝的权威 “产科指南”,在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陈平医师”则是兼顾着临床、科研、管理、培训等重任于一身的带头人。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已一年有余,今年下半年以来,惠州市各大医院产科一直都处于爆满状态,市第一妇幼近期的分娩量更是成倍增长,在陈平看来,“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救治危重孕产妇经验丰富能力突出
陈平个头魁梧,留着寸头,笑起来却颇有卡通形象“大白”的暖男感,幽默、和蔼是多数人对陈平的初印象。
“过去有不少思想较保守的产妇和家属会忌讳男医生接生或手术,当时妇产科确实也是"阴盛阳衰",但我认为男医生工作起来反而有一定优势。”陈平表示,产科工作强度大,不仅是门技术活,还是体力活。而且,在外行看来充满祥和欢乐的产房,其实也暗藏“凶险”,“像近年来屡见报端的羊水栓塞、前置胎盘等,需要非常及时果断的手术处理,否则就容易将母子置于生命危险境地,而且存在医患纠纷的隐患。”
陈平举例说,前段时间他接诊了一位33岁的产妇,头胎是剖腹产,因为临产前来住院,没有出血表现,做B超后发现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已植入子宫,手术风险很高。陈平解释道:“胎盘本来长在子宫壁表面,胎盘植入就像树根深扎进土壤里,要剥离就容易损伤子宫,导致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羊水栓塞等,处理不好还会造成多器官衰竭,危及产妇生命。”
市第一妇幼作为全市高危孕产妇救治接诊单位,配设惠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设有重症孕产妇救治绿色救治通道,平均每月都收治10余例类似病例,陈平及医护团队也积累了成熟的前置胎盘处理经验,该产妇在经过2小时的手术抢救后,不仅保住了子宫,而且母子平安,家属了解情况后感激不已。
作为产科带头人,陈平的专业能力不容置疑,尤其是在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产前诊断和产科高危妊娠管理方面能力突出。这得益于他实践摸索和理论学习“两条腿”前行。2007年,陈平在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进修重症孕产妇救治和管理,2011年,他前往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胎儿医学中心进修,2014年,他从中山大学研究生班毕业……与此同时,陈平还主持两项市级科研立项,参加各种妇产科专业培训班10余次,在国家级核心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5篇。
为提升分娩体验积极改造科室流程
截至2016年,陈平已担任临床科主任7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此同时,陈平还是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惠州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分会委员、惠州市医学会围产分会常务委员、惠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惠州市产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秘书……
在陈平的带领下,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知名度与影响力日渐上升,年分娩量达到9000人,年抢救危重孕产妇超过300例,包括成功抢救妊娠合并心衰、妊娠合并肾衰,子痫和HELLP综合征、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的患者,并成功处理凶险性前置胎盘、复杂的剖宫产手术、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产褥感染败血症等危重症患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DIC的抢救等,现已成为备受市民信赖和青睐的“母婴港湾”。
为服务更多的急危重孕产妇,陈平还带头建立了惠城区重症孕产妇急救网络,成立惠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下级医院转诊。
“产科在妇幼保健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孕产妇成倍激增,而为准妈妈保驾护航,分娩是核心。我们可谓任重而道远。”据陈平介绍,该院今年下半年以来产科门诊量明显增加,有的医生一个上午就要接诊七八十个门诊病人。“新增孕妇建档量8月~10月也明显增加,达到800多人次/月,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80%。今年下半年以来产科床位均住满了人,11月份分娩量更是达到了1180人次。相比去年约400人次/月的分娩量,可说是成倍增加了。”
“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我们力求改善分娩感受。”为此,陈平积极对科室流程改造,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完善服务,为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赢得良好口碑。陈平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维护妇女儿童的健康为己任,为创建"技术先进,服务一流,母婴安全"的惠州市一流产科而努力,为更多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陈剑虹
指导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
人物档案
科室:产前诊断中心
职称:副主任医师
从业时间:19年
“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因为我觉得产前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尤其是看到在我们的努力下,惠州降低出生缺陷成效显著时。如今二孩时代,高龄孕产妇面临的出生缺陷遗传风险更高,我们任重而道远……”一谈起自己的职业,眼前这位“敬业达人”——— 陈剑虹,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着激情与执着。
作为参与惠州市首个产前诊断中心的筹建和认证的“拓荒者”之一,陈剑虹深知产前诊断的责任不容小觑,为此,她在硕士学位的基础上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先后到知名高校与医院进修学习,攀登一个又一个的医学专业领域的高峰,目前开展多项先进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填补惠州市相关专业领域的空白。在她的带领下,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承担起全市出生缺陷和地贫防控三级网络转诊和会诊工作,每年筛查唐氏和地贫标本超过2万例,累计检出100多例异常血红蛋白病,成功预防71例重型地贫儿的出生,为惠州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控,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出重要贡献。
耐心讲解有效阻断各种染色体异常胎儿
“您看,我们的染色体就像这颗小盆栽上的树枝,正常的应该是23对,基因缺陷就是叶子上的虫眼。这图片上的就是唐氏儿,因为他们的21号染色体在细胞减数分裂时没有均匀分离到子细胞所致……”采访陈剑虹时,她正拿着案头的盆栽向一位孕妇及其家属耐心解释染色体与基因等专业术语,记者留意到,她的诊室外坐满了候诊的孕妇,其中不少都是从惠州市各大县区甚至外地慕名赶来。
抽空接受采访的陈剑虹语速飞快,一如她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其温柔的笑容和柔声的语调又让人倍感亲切。“产前诊断一般面向产前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我们的职责就是通过结合孕妇夫妻病情,先进技术及早诊断胎儿的疾病情况,从而尽可能避免严重缺陷儿的出生。”陈剑虹介绍说,2014年,她主持筹建了市第一妇幼产前诊断中心,目前该中心还是惠州市地中海贫血筛查分中心的核心技术部门,同时也是广东省先心病网络协作单位监测点。
在陈剑虹的带领下,该中心大力开展遗传咨询、介入性诊断、细胞遗传、分子遗传和代谢遗传等业务,逐步开展和完善三级产前筛查与诊断网络,承担起全市出生缺陷和地贫防控三级网络转诊和会诊工作,每年进行一千多例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包括羊穿,脐穿,和绒穿;每年筛查唐氏和地贫标本超过2万例,检出100多例异常血红蛋白病,成功预防71例重型地贫儿的出生,为惠州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控,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高龄孕产妇明显增多,高龄孕产妇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出生缺陷的遗传风险更高,产前诊断的开展显得意义重大。截至目前,除却预防重型地贫儿出生,陈剑虹已成功诊断出各种染色体异常胎儿62例并进行有效阻断,直接避免了62个家庭可能承受的巨大痛苦和沉重负担。同时,她还指导不少家庭孕育了健康宝宝。现在她正在将先进的分子遗传诊断技术应用于孕早期无创筛查,大大提高了孕期胎儿遗传病筛查的准确性,减少孕妇们的焦虑和降低产前诊断率,为惠州市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重视科普之余勇于攀登专业领域新高峰
常待井底,岂知天之大;闭门造车,焉晓路之宽。“产前诊断是一门涉及产科、检验科、遗传学、影像学等的综合学科,涉及面广且发展快,还有很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需要去学习和探究,再加以应用。”陈剑虹常说,知识是永远不够用的,为此,她在忙碌之余时刻不忘自我充电:考取中山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研究生和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博士研究生,并先后到广州市妇婴医院进修遗传咨询,南方医科大学系统学习医学遗传学课程,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胎儿医学中心系统学习胎儿超声和宫内手术治疗,考取英国胎儿医学基金的超声相关资质等。
在此基础上,她还创造条件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课题1项,主持市级医学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SCI文章两篇。
一枝独秀不是春。陈剑虹表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任重道远,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所以,她在做好科室团队传帮带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和教育,“我发现群众们仍存在许多认识盲区,拒绝进行产前诊断,甚至还有个别夫妇胎儿诊断出重度地贫,在远不具备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仍然拒绝终止妊娠,这将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为此,她对每一位前来产检的夫妇都会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介绍地贫防控知识,反复提醒大家要重视定期产检,积极参与地贫筛查。
此外,陈剑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地贫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到街道、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开展地贫防控知识讲座,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地贫患儿;同时积极到基层医院培养当地的医疗业务骨干,让更多的基层医生牢牢清晰地掌握地贫的医学知识。对于发现的地贫家庭,她积极帮忙联系慈善机构,利用政府、社会和义工的帮助让地贫家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经济援助。
精益求精的陈剑虹并未止步于此,如今她正进军分子遗传领域,希望以更先进的技术,更精准地检测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造福更多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黄可
创新技术有效沟通解除患儿病痛
人物档案
科室:儿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从业时间:15年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身为儿科病区主任,黄可深知自己肩负的不只是对儿童的精准治疗,还有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性子温和却又不失果敢的黄可,在选岗之初就被带教老师“点将”为儿科“种子选手”,她亦不负众望,一路勤学苦练,为众多患儿解除病痛,让广大家长吃下定心丸。
如今,黄可紧跟国内、国外儿科相关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努力开展各项新技术。她不仅一枝独秀,还对科室团队尽心尽力传帮带,使年轻的医护团队迅速成长起来,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病区年接诊病人数超2500人次/年,2015年11月获评为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
持续充电并开展雾化等创新项目
“与同行相比,其实儿科的治愈率相对还是较高的,所以职业成就感和价值观也更强。”谈及儿科医生的优势时,黄可思索了一番,笑着答道。然而,近年来,儿科医生紧缺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黄可感触颇深。“儿童的病情其实往往比较多样、复杂,最重要的是他们年龄太小不能准确讲诉自己的症状,绝大多数时候要靠医生观察,加上父母在一旁或焦虑或质疑的询问,比起单纯给患者看病,可谓压力大、风险高。”
黄可自2001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为了以更全面的知识应对临床上的各种疑难杂症,黄可非常重视自我充电,如期间在职攻读广东医学院儿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2012年3月至8月曾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修儿童肾脏、免疫专科6个月;2015年前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PICU进修2月,表现优秀,回院后积极开展多项先进技术:儿童雾化中心建设、儿童肺功能评估、过敏原检测、免疫功能评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哮喘病儿之家等,其中2013年8月开始运行的儿童雾化中心是惠州地区率先设立的规模最大、环境硬件最优的儿童雾化中心,现每天接受200~300人次进行雾化治疗,2015年1月再次首先在惠州地区推出家庭雾化项目。
如今,经验丰富的她担任着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病区主任、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过敏免疫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儿童哮喘协作组成员等诸多职务,此外还是惠州地区为数不多的儿童肾病、免疫专科医师。任职以来,黄可主持及参与惠州市科技局立项2项,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10篇,均发表于省级或国家级期刊,其中2篇为中文核心期刊。
循循善诱以身作则培养优秀团队
在十余年的儿科工作中,黄可最深的感触是 “沟通的重要性不亚于良药”。她举例说,之前有个13岁的小女孩因为排血尿来就诊,她的父母告知黄可,他们曾经在外院检查治疗了一个月,却没有明显起色。“当时我怀疑是IgA肾病,但必须要通过肾穿刺活检才能确诊,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少数病例才需要进行,我跟家长沟通解释后,家长还是非常担心,所以一开始就拒绝做穿刺。”黄可深知,如果不查清楚病因,再多的治疗都可能是做无用功,拖延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衰竭,于是,她将心比心,重新向家长详细地解释一遍原理,并再三鼓励他们,后来家长终于被她的诚意和负责任的态度打动,决定全力配合检查治疗。让家长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是,手术非常顺利,治疗也迎刃而解。后来该女孩定期来复查,非常开心地告知黄可,排血尿的情况已不再困扰她了。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即便是单纯的发烧,他们都会非常紧张,我们也为人父母,完全可以理解,所以就会更耐心地和他们沟通。”在日常工作中,黄可都以身作则,除了在技术上做好传帮带,还在待人接诊方面传授自己的沟通技巧,使儿科年轻的医护团队迅速成长起来,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2016年被评为惠州市巾帼文明岗。如今该病区年接诊病人数超2500人次/年,其个人专科门诊接诊病人数达8000余人次。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通讯员李惠婷
新闻推荐
43名农民工领回108万元工资 惠城区法院开展为农民工追索欠薪专项执行活动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通讯员卢思莹陈曙涛)年关将近,惠城区法院拉开为农民工追索欠薪专项执行活动的帷幕。1月18日上午,惠城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