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关爱失能老人该怎么做? 惠城区出台新措施,空巢失能老人每月享上门助老服务

惠州日报 2016-12-11 13:56

惠城区专业为老服务机构服务员(中)上门陪失能老人聊天。

日前,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全国老龄办测算,到202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子女对于家中老人陪伴较少。失能老人在生活中容易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更好地照顾他们?惠州市政府部门对此有哪些相关政策?

失能老人家庭的无奈

儿女在外奔忙,只能请护工照顾失能老父亲

两年前,90岁的林大爷患上了脑梗。经抢救虽挽回了生命,但原本生活能够自理的林大爷没法行走,生活也无法自理。林大爷原先和老伴在老家生活,孩子们都在外面工作生活。老伴也快90岁了,无法照顾林大爷。为了照顾林大爷,儿女们凑钱请了一个护工。但是,这位护工很快就辞职了。原因是林大爷虽能自己坐起来,但大小便失禁,护工觉得工作太辛苦,于是辞职了。后来,家人又到处去找护工,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随着林大爷身体逐渐康复,护工工作也没那么辛苦,坚持了几个月。但是,最后还是辞职了,这次是林大爷赶他走的。

“父亲其实很想我们子女回去照顾他。”林大爷的儿子林先生说,每次回去,老人都说,很想儿女。“有时说着说着就流眼泪。”林先生说,老父亲生病前,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在家附近和一帮老朋友打牌。失能后行走不了,没法外出,他心里很难受。“我们又不在他身边,他心里很苦闷,很想我们陪他聊聊天,这样日子才好过些。”可是,因为大家都为了生活而忙碌,林先生最后还是请了护工继续照顾老人。“我们做子女的只能尽量多回去。”林先生无奈地说。

他们常遇到哪些问题?

容易焦虑抑郁,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市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叶百维说,失能老人相比普通老人,心理上更容易焦虑抑郁。“身体动不了,精神会比较苦闷。”叶百维说,老人一方面希望儿女给他们多一点关怀;另一方面因为健康问题需要儿女或护工照顾,心里又会产生内疚感,尤其是对于平常工作很忙的儿女。“儿女孝顺的失能老人心理状态会好些,如果失能老人经济情况不好,儿女又不够孝顺的话,他们会更焦虑抑郁,不仅情绪低落,甚至对生活已经漠然,不抱希望。”

叶百维说,他在门诊中接诊了部分轻度失能的老人,大都因为焦虑失眠、难以入睡来看医生。有的老人因为子女少陪伴,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有一位老人,儿女都在外面,感冒生病去不了医院,几次都是由村干部送来的。这位老人心里挺受打击的,尝试过自杀。”

支招

儿女多陪老人聊天

1.儿女一定要多陪护,多陪老人聊天。老人情绪低落时,儿女的开导关怀对他们很重要;

2.儿女若无法长期陪伴但有经济条件,可送老人到条件好、服务好的养老院。这样老人能多接触其他人,精神上也能更愉快。

护理不当导致压疮或吸入性肺炎

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区二区护士长叶顺芳介绍,失能老人根据评估指标,可分为重度失能、中度失能和轻度失能。重度失能主要是指躺在床上无法行走,吃饭洗澡等都无法自己进行;中度失能是指大部分时间在床上,但能够坐起来,偶尔还可以下床走一走;轻度失能则指大部分时间可以行走,但洗澡等一些事情需要协助。

根据程度不同,失能老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重度失能的老人容易出现护理不当,导致产生压疮;或者因为喂食不当,造成吸入性肺炎。”叶顺芳说,而中度失能、轻度失能老人,则更容易在日常生活安全上出问题。“因为这些老人还能行走,有时会因为身体无力或一下动作过猛导致摔倒。”

支招

护理常识和居家安全多注意

●重度失能老人:

1.照顾者最好到医院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

2.防止压疮,每两个小时给老人转换一次体位,同时清洁抹身;

3.要在老人清醒状态下喂食,让老人半坐起来,小口慢慢喂;

4.给老人的肌肉和关节多做运动、按摩,多翻身拍背。

●中度失能老人:

1.老人起身要有人扶,洗澡、散步、吃饭等也要有人在旁协助或看护;

2.老人坐的椅子两边最好有扶手,脚也要能够着地。

●轻度失能老人:

1.平常行走最好拄拐杖;

2.起床、上厕所等动作要慢,做每一个动作最好稍微停一下,需要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叫人帮忙。

叶顺芳建议,家中物品摆设不要随意变换位置,通道保持畅通,不要摆放过多物品,以免影响老人行动,导致意外发生。

政府努力

助老服务员上门,失能阿婆很开心

近日,惠城区专业为老服务机构服务员林碧苏和陈瑞香来到惠城区马安镇黄严村小塘村民小组,探望92岁的孙瑞福和87岁的黄月红老两口。

房子很昏暗,白天也要开灯才能看清。老人看到她们,非常开心,黄阿婆“妹仔妹仔”地喊着,紧紧拉住陈瑞香的手。黄阿婆患有心脏病,眼睛也看不太清,下床行走比较困难。“阿婆吃饭穿衣没什么问题,但下床行走很艰难,平常主要由阿公做饭洗衣。”陈瑞香说,老两口的子女在外忙工作,平常照顾不到他们。“我们平常一周上门一次。”在和阿婆聊了一会后,陈瑞香和林碧苏开始忙碌起来。打水、收拾房间、清洗东西……活干完了,陈瑞香就坐在床头和阿婆拉起了家常,听阿婆诉诉苦。“我刚住院回来不久,小孩在家待了几天又出去了。”阿婆说着,眼睛红了起来。陈瑞香不时安慰着,直到黄阿婆情绪好转。

据了解,惠城区政府向惠城区专业为老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由专业为老服务机构向惠城区失能空巢老人、身患重疾需特殊照护的空巢老人以及子女不在本市、生活特别困难等需特殊照护的空巢老人上门提供服务。

专业为老服务机构上门陪聊陪护

记者从惠城区老龄办了解到,惠城区从今年11月起实施空巢老人政府购买服务,并扩大服务范围,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服务对象包括了惠城区空巢的失能老人和空巢的身患重疾需特殊照护的老人。惠城区老龄办负责人介绍,由惠城区政府出资,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为每人每月250元,政府购买服务不发现金。已享受惠州市空巢老人政府津贴服务、惠州市失能低保老人政府购买服务、已入住公办福利机构的空巢老人,不重复享受此项服务。

该负责人说,购买服务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包括由专业为老服务机构为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包括清洁卫生、洗衣、买菜、做饭、理发、陪聊、陪护、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等。每月上门服务次数不少于5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服务机构每次上门服务结束后,服务人员要提供 《助老服务卡》给服务对象签名或按本人手印确认已接受服务,各镇(街)老龄办负责人对服务对象和服务人员签名后的 《助老服务卡》进行电话或实地上门了解服务情况后,在《助老服务卡》上签名并盖章。

2000多低保失能老人享受助老服务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科工作人员介绍,从2013年开始,惠州市民政部门针对低保失能老人已出台相关政策。“惠州市户籍并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300元助老服务。”目前,惠州市享受此项服务的低保失能老人有2000多人。

据了解,低保失能老人享受的服务主要通过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由县区民政部门与社工组织签订服务合同。“社工会根据老人需要定期上门服务,包括清扫、陪聊等。”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本报记者方莲花 通讯员吴丽琼 郑海燕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新闻推荐

水东街将“回到”清末民初 桥东计划建设“四区一中心”

▲水东街一角。▲752艺术仓。“水东街-东坡祠-上塘街,将成为惠州下一个文化旅游商圈。这不仅是描绘的蓝图,更是不久可见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