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建成100家社区服务中心 市民政局局长刘巧慧:发挥民政底线民生保障等职能助推惠民之州建设

惠州日报 2016-12-24 13:31

刘巧慧。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市党代会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充分发挥民政在底线民生保障、加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职能,助推惠民之州建设。”市民政局局长刘巧慧说。

低保标准不低于省二类地区最低指导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是兜起城乡困难居民生活的最后一张保障网。刘巧慧介绍,惠州市已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了低保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接下来将健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低保标准按不低于省提出的二类地区最低指导标准制定,确保惠州市低保标准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落实城镇三无人员和孤儿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明年起,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望达到650元每人每月;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从不低于每人每月1020元预计提高到1100元;孤儿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390元预计提高至1500元;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500元预计提高至1620元。

刘巧慧表示,惠州市已建立“政府保基本、商业保大病、慈善作补充”全方位多层次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从明年1月开始,惠州市低保户、特困人员、扶贫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救助比例将从80%提升至100%。

县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明年6月底前全面运营

在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上,刘巧慧介绍,市民政局按照“9073”养老服务工作目标 (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前,拥有800张床位的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已建成,一期已于2014年投入使用,二期将于明年3月份运营;惠城区综合福利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县区也正推进300张床位以上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确保明年6月底前全面运营。

同时,市民政局将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津贴、困难空巢老人政府购买服务、失能低保老人养老服务券、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和运营床位补贴等制度。“从明年起,谋划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挥中心,建立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大数据,通过"网络+社区+社工"为老人提供专业个性化服务。”刘巧慧说。

目前,全市持社工证人数达4861人,社工机构78家,专职社工600余人。惠州市已建成5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由社工机构入驻社区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刘巧慧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到明年年底全市建成10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站)。本报记者马海菊

新闻推荐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南雁小学 优化教学方法,营造“互动和谐”生本课堂

“童心向党,做个向上向善的好队员”新队员入队仪式。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采集市运会上逞英豪。班主任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