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东坡文化 培养儒雅学生 东坡小学 树立“全面发展+特色”的育人目标,创造富含人文精神的育人环境
惠州东坡小学校园一景。
东坡小学学生在2016体育科技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表演节目。
学校成立家委会促进家校沟通。
东坡小学举办百米长卷亲子绘画比赛。
教师进行业务学习。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学生与家长现场作画。
东坡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它创立于1913年,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0人,教师36人。东坡小学环境雅致,是一所小而精、饱含文化韵味、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小学。曾先后被评为“惠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惠州市知识产权示范校”“惠州市法德同治示范校”“惠城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惠城区文明校园”“惠城区德育达标学校”“惠城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学校”“惠城区无毒学校”等。
百年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东坡小学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它如同一颗宝贵的珍珠一般深深镶嵌在惠州老街之中。踏进学校的那一刻,您就会发现这个并不算大的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陈旧但有韵味的校舍极有书香氛围,与围墙之外的热闹形成明显的反差。据该学校老师介绍,苏东坡寓惠时的主要住地嘉?寺,就在东坡小学内,而保存完好的苏东坡塑像也伫立在校园内,东坡先生目光深邃、手握书卷,似乎在引导孩子们从小要热爱学习、勤于思考……
近几年,东坡小学秉承“建书香校园,让教师乐教、孩子乐学”的办学宗旨,提出了“全面发展+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不断创造充满和谐、富含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注重文化建设 凸显文化育人
“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东坡小学更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东坡小学校长王伟业告诉记者,学校秉着 “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各教室、功能室更换了多功能现代教学平台,教室与教师办公室地面铺上防滑地砖,教学楼和教室门被粉刷一新,室内外的墙上重新挂上了 《小学生礼仪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学生作品等,每间教室配备了图书柜,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收集放在柜中,供大家一起阅读。
记者在采访中留意到,教学楼走廊顶部用经典传统文化宣传画作装饰,既美化了教学楼,也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楼道内悬挂着学生的书法作品与手抄报,展示教学成果的同时,亦为校园增添了几分文化氛围。走到操场上,左手边是因地制宜开辟建设出的“法德同治文化园”,右手边则利用“东坡屋”的墙壁绘制“法德同治”文化墙画,画作选取羔羊跪乳、乌鸦反哺、黄鳝护子和地震中的伟大母爱等经典道德典故和感人新闻事件,图文并茂地向在校学生展示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弘扬东坡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校如其名,东坡小学传承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创建东坡文化特色,坚持以校歌、校园雕塑、校本课程等为载体,把营造富有魅力的东坡文化作为特色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从细微处着眼,将学校特有的无形精神文化与有形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感受到东坡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使学校师生个个都是“东坡通”。
在校园里,东坡塑像、东坡文化长廊均是以东坡文化的体现。长廊里有苏东坡简介、诗词抄录、东坡故事等,有学生的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学校还经常在这里开展东坡文化主题活动,每学期出版一次东坡书画作品,每学年评选一次“东坡之星”,寒暑假期间,学生个人或小组制作一幅有关东坡文化的手抄报、字画、诗词小册等。学生在东坡文化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习东坡先生发愤克勤、奋厉当世的人生理想,学习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坚持真理不阿不媚的可贵品质和不断追问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提高综合素养,陶冶道德情操。
学校还制作了校本教材 《东坡诗词乐园》,将其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东坡诗词进入课堂。据悉,每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东坡诗词专题课,老师组织学生仿写诗句,制作手抄报,让东坡文化深入人心。学科教学活动还拓展《东坡诗词乐园》的内涵,让东坡诗词走上舞台,把舞台变成东坡诗词的乐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东坡小学的学子已是人人能诵东坡诗词,人人能讲东坡小故事,个个都是“东坡通”。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学校为弘扬传承东坡精神还积极参加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主办的各种活动,如四川眉山举行的东坡文化进校园活动、湖北黄冈的东坡文化优秀课例评比活动、江苏宜兴的东坡文化交流活动等,学校参评优秀课例得到了高度评价。
如今,学校弘扬和传承东坡文化的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科研课题《东坡诗词的研发与实验》获市级立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等奖。师生中有487人22次携东坡文化特色曲目参加各级文艺比赛、表演,舞蹈《明月几时有》获区级二等奖;《橄榄绿的向往》获省、市第二届少儿花会比赛一等奖;《生日》获广东省第八届少儿花会比赛银奖。32名舞蹈队员多次参加了惠城区《东坡与朝云》大型歌舞剧表演,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儒雅学生
东坡小学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科目的学习,还注重孩子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开展书法、奥数、奥英、篮球、舞蹈、合唱、折纸等兴趣小组,通过培训指导使孩子展现特长、崭露头角,在参加作文、书法、绘画、文艺表演、篮球等各类竞赛屡屡获奖。
教学生“从小学做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2011年,东坡小学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诵读古经书、学做儒雅学生”活动。学校规定了每天下午2:20~2:40为全校午间练字和诵读时间,并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一年级为《三字经》,二、三、四年级为《弟子规》,五、六年级为《论语》,让每位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飞扬的歌声,吟唱真挚的童年;律动的旋律,舞蹈时代的激情。每逢节日,东坡小学积极举办各种精彩演出,这些活动展示了东坡小学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厚积薄发,充分体现了东坡学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聚焦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它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因此任何一所学校,无不以教学质量为重。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坡小学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学工作的新模式、新举措,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聚焦在课堂
关注过程推进高效课堂
东坡小学始终坚持聚焦课堂,关注过程,细化管理,以抓实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三抓”为着力点,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目前开展的课题研究中,语文科组市级课题《东坡诗词乐园研究与实践》已结题;英语科组市级课题《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模式探究》、数学科组区级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三步”高效课模实验研究》正在实施中。
功夫在课外
成立教研组探讨教育之方
据了解,东坡小学近年来教育科研不断更新观念,大胆探索 “文化兴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之路,不断加强管理、拓宽渠道、特色培训、研教学训一体等活动,形成了一支观念新、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科研队伍,保证了学校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了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东坡小学要求每个学科都成立一个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并从制度上保证科研时间。于是学校办公室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景象: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
发力教师培养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继续教育
另外,东坡小学还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科学管理,以优带新,聚焦课题,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该校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在定期的教研活动时间里,教师们畅所欲言。学校每年组织“青蓝工程”拜师帮教会,对所有新分配或新调入的年轻教师,安排骨干教师担任他们的“导师”,签订“拜师帮教”责任书,新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迅速成长成为适应教学改革要求的多面手。
在学校的培养下,一批年轻的骨干教师纷纷涌现出来,陈映老师参加广东省青年教师阅读观摩大赛获省一等奖,谭彩婷老师的数学录像课获省二等奖,蔡美凤老师代表惠州市参加省小学班主任综合能力大赛获二等奖,蔡美凤与刘思的录像课和教学设计参加四川眉山举行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均被全国中小学语文学会评为一等奖等。
家校携手守望幸福之花
成立家校委员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学校爱心家访,老师走进家庭、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了增强学校、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东坡小学汇聚学校、家庭的管理智慧,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而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本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使家长与学校一起,站在一定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正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采用多些鼓励、表扬,少些责怪、训斥,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激发他们对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提醒家长要时刻关注自己子女的安全、学习、生活、身体与心理等健康、和谐发展,共同培育孩子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号召家长们争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守护者。而这也是东坡学校的教育理念所在。
家长走进学校
跟着孩子一起上课
2015年10月,惠州市东坡小学成立首届家长委员会。东坡小学副校长龚志平表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是东坡小学谋求家校共建工作更好发展的新起点。家校合力,这是学校的心声,也是家长的需要。家委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双方及时交换信息,才能够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孩子们才能在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还设立了家长开放日,家长可进课堂与学生一起上课、听课,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家长刘先生听到学校家校共育措施后非常开心,他说,平时孩子一进校门就不知道他表现如何,如今有了家长开放日,家长可通过一起上课了解孩子平日的表现。
记者了解到,如今家委会成立已有一周年时间。家长们在家长开放日里,走近孩子,走进课堂,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为期一天的学习与生活。家长们表示,开放日活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多方位促进了学生和谐、快乐、健康成长,增进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理解、互信、支持与合作,营造了更良好的育人氛围。
老师家访学生
找到症结及时引导
为使家校教育共同体更富实效,东坡小学还经常组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活动。如经常开展的“家校爱心帮扶”活动,各班主任携同家委会成员前往被帮扶的学生对象家中,与学生、家长倾心交谈,给被帮扶的学生及家人带去了暖心的问候。家委会成员们还定期对帮扶对象在精神、物质、心理等方面进行帮助与关怀,每月带着自己的孩子与帮扶对象进行谈话、交流、活动,并与其家长联系每周不少于一次,做到这些孩子的生活有人问,思想工作有人做,发生问题有人管,遇到困难有人帮。
龚志平介绍说,为了让家访活动更具实效,学校作了动员和精心部署,各班主任、科任教师提前进行摸底工作,结合学生实际和学区家庭居住环境、人群特点、生活习性等,确定被访对象,做到对单亲、婚残、贫困、隔代抚养、未尽监护责任以及学业与思想动态有较大问题的学生家庭优先访、重点访。
五年级的小正(化名)不仅不爱学习而且还喜欢打架,老师教育他,他还会顶嘴。班主任陈老师在一次家访中了解到,原来小正是单亲家庭,父亲长年在外地打工,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由于缺少父母亲的关爱,小正养成了叛逆性格,以引起家人和老师更多的关注。陈老师在这次家访后改变了对小正的教育方式,而是经常对他嘘寒问暖,以母亲般的温暖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学习。在爱心的感化下,小正变了,开始爱学习了,也不打架了,更不会跟老师顶嘴了。
无独有偶,小林(化名)也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这孩子生性顽皮,家长教育方式粗暴,孩子经常被打。在“家校爱心帮扶”中,班主任陈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长的改变也影响了孩子,如今,小林变得比以前听话多了。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田东梅 通讯员龚志平
新闻推荐
力促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 第七小学 48年风雨兼程,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广播体操比赛。学校大门。道德讲坛。科技艺术节作品展。元旦汇演。学生拔河比赛。第七小学(以下简称惠州七小)是一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