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教育点亮积极人生 第二十六小学 以“鼓舞人生”为办学理念,激发师生正能量
第二十六小学鼓号队正在表演。本报采集
二十六小鼓舞广场。本报记者陈可可 摄
伴随着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和美妙动听的旋律,一群天真活泼的“红领巾”,身着红装,激情飞扬。激昂震撼的鼓舞操、活力四射的足球操、阳光健康的篮球操以及优美动感的啦啦操……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喝彩。这,是第二十六小学今年“六一”少先队主题队会上的精彩一幕,学生们的表现将该校“鼓舞人生”的办学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神指引
“鼓舞人生”激励师生前行
走进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的大门,就来到了该校的鼓舞广场,广场中央有一面大鼓,“鼓舞人生”几个大字更是刚劲而醒目。往该校的任意一栋楼走去,您都会被“鼓舞文化”层层包围。
缘何将学校文化定位为“鼓舞文化”呢?谈及这一点,该校校长刘力璇回想到建校之初的种种不易。她表示,那是两年前,学校各项条件都还不完善,十分艰辛。然而,在这种环境下,该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不怕困难,鼓足干劲,紧紧团结在一起,朝着目标勇往直前,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刘力璇看来,作为一所新学校,迎来的是新老师、新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师生都需要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才能实现“鼓韵励志,舞动人生”的理想,同时也只有秉承这种精神才能践行学校的精神——— 踏实如山、戮力同心。
“我们学校将"鼓舞飞扬、积极人生"定为办学理念,当中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刘力璇向记者介绍。首先,“鼓舞”为鼓文化和舞文化的结合,意为对学生进行鼓舞文化的艺术教育;其次,“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有鼓励、激发、勉励之意,以鼓励为主,激励老师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以坚定的意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积极人生”则指教师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要充满正能量,有理想,有抱负,并为此付之努力,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
踏实践行
快乐教育主动学习构建和谐校园
秉承着“鼓韵励志,舞动人生”的校训以及“鼓舞人生”的办学理念,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开展了独具自身特色的鼓舞教育,其中特色项目有“三乐一园”、大课间鼓舞操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校围绕着“鼓舞人生”的办学理念,开展了以“鼓文化”与“舞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富有正能量、积极向上且全面发展的人。例如该校自编自创了大型舞蹈“鼓舞升平”;2015年6月18日,该校以“快乐社团”的形式向全区开展了 “鼓声阵阵铸龙魂”的少先队大队主题队会;2016年5月30日,该校作为惠城区“六一”儿童节活动主办场开展了“快乐六一,放飞梦想”的大型鼓舞操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市、区领导以及同行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据悉,该校的特色项目之一“三乐一园”亦可圈可点。“三乐”指开展快乐体育、快乐阅读、快乐社团活动,“一园”指用绿色理念构建德育生态乐园。无论是开展社团活动,体育活动还是阅读活动,该校都强调“快乐”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体验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同时,提供各种平台让孩子展示才华,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舞其奋发向上。记者了解到,该校目前成立了13个社团,包括鼓舞社团、合唱社团、二胡社团、篮球社团、足球社团、国学社团等,全校每一位学生都选择并参加了自己喜欢的社团,促使每位学生都至少拥有一两项艺体特长。这充分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每一位学生创造积极的人生。为了将鼓舞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德育教育中,该校还出版了《雏鹰展翅》《鹰击长空》《德行教育》等校本刊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刘力璇看来,小学阶段关键要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唤醒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该校在教学中提倡教师要把学校教学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创新的思路。“只有这样,课堂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学生才会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创新意识、有激情、有价值的人。”自开办以来,该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成果较突出,学生教师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5年该校喜获“惠城区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就是最好的注脚。
高效管理
鼓舞文化渗透安全管理更有效
鼓舞教育可谓是该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线,除了德育方面大力践行,该校在安全教育等方面也渗透了鼓舞教育的精神,将鼓舞教育贯穿始终。
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是文化的渗透和教育。在刘力璇看来,从文化创建的高度抓安全管理,既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员工的安全自觉性,又能借助文化的力量来保障该校的安全。“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富有正能量、积极向上且全面发展的人,从安全教育角度来说,这保证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由此,该校围绕着“以人为本,唤醒激情,舞动生命”的安全理念,依托学生文明礼仪和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早”和“小”,做到安全工作从新生入学开始,从开学第一周开始,设立安全文明教育周、安全教育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从最细微的小事入手,从最容易之处入手,使学生从小懂得安全常识,习得安全防护技能和良好习惯。同时,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兴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从美育高度不断加大安全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全方位打造安全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和谐发展。
学校名片
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位于惠城区鹅岭南路117号嘉逸园小区内,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办,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目前共开设17个班,在校学生842人,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常态编班。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荣誉展示
2014年,该校通过了惠城区、惠州市督导评估工作小组的评估检查,成为惠州市标准化学校;
2015年,获评“惠城区教育教学综合质量优秀奖”“惠城区安全文明校园”“惠城区少先队主题队会范例奖”和“惠州市文明校园”;
2016年,获评“惠州市红旗大队”“惠城区红旗大队”“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等。
学校开办仅仅两年多,该校师生获奖300多人次。
育人特写
鼓舞教育助学生重获自信
事实证明,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的教育模式,其培养人才的方法,是正确的。
小闻(化名)是该校五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小闻很不注重卫生,成绩也不理想,同学们都不爱跟其打交道。小闻的班主任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普通话说得很好,朗诵时也很有感情,于是鼓励小闻发展朗诵特长,参加朗诵社团。学校举办朗诵、演讲、小广播员等各类活动时,小闻的班主任便积极跟校领导推荐小闻,“让他试一试,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人生。”久而久之,小闻变得开朗起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学校里的“名人”了,也开始注意卫生着装,人变得信心满满,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对全体学生负责,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仅对学生一时一事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一世负责”,该校一直以来积极倡导的教育原则,在小闻的变化中得以充分体现,而这春风化雨般的激励与唤醒在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的校园中每一天都在默默上演。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陈可可通讯员陈桂华
新闻推荐
七旬老人集邮30年 70岁周东昕希望在社区办邮展让邻居们大饱眼福
本报记者李芳娟摄说起邮票,很多人想起久远的往事,往前推20年,人们还习惯用书信往来,邮票还轻易可见。如今,邮票在生活中并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