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交易更加透明村民利益更有保障 农村 “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升级,增设监管系统和微信移动端
东联市场档摊位出租招标现场。
东联村“两委”干部在查看账目。
近段时间来,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岩前村年轻的村党支部委员刘治中一直在忙着一件工作: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一批租赁房和原租户的租赁合同已终止,将被挂上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重新招租,价高者得。“虽然多了流程,但是少了矛盾,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多了,我们可以更放心大胆地去干事。”刘治中笑着说。
2015年初,大亚湾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今年8月,大亚湾区纪委监察局配合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又启动了“三资管理服务平台2.0”建设,增设了“三资监管系统”和微信移动端,村里“三资”交易的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最大化实现了农村“三资”交易的公开、透明、便民。
案例
东联市场摊档出租现场招标
今年初,西区街道东联社区居委会举行的东联市场摊档铺位出租现场招标会,吸引了200多名个体摊档经营户前来和市场管理方谈判。这是该区建立“线上+线下”的“三资”交易立体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东联村委会主任陈伟年说,“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后,无论是村里的水库供水到商铺出租,还是分到各个村民小组的厂房和回拨地出租,全部在平台上交易,制度和流程更为规范,村集体和村民利益也得到更大保障,村民每年从中可以拿到人均6000元左右分红。
记者在该村递交给街道办的表格上看到,上面详细列明了每个档口的种类、位置、面积和租金。陈伟年告诉记者,在平台上签约后,相应情况最后也都会在村委会和每个村民小组的醒目处进行公布,村里的矛盾少了,对村干部的信任多了。
平台
建立“三资”交易立体管理模式
据了解,该区把“三资”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线上+线下”的“三资”交易立体管理模式。在线上,挂网公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交易招投标公告、交易信息发布、交易审批查询等信息,审批过程完全公开;在线下,根据交易限额不同,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
大亚湾区的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区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重点开发了农村产权交易软件,将农村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和物资采购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管理,增设了农村资产资源交易网上审批和网上招标中标发布的功能,设置资产交易审批查询栏目,村民可以实时查询每一宗交易审批的操作人、时间、流向。
为进一步促进“三资”交易的规范化管理,大亚湾区全面铺开“三资”管理、服务、交易各项制度建设,包括登记清理、平台运行、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
成效
成交金额超7.8亿增值逾1.2亿元
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让村里的“家底”和交易公开透明,也让村里的“三资”实现了保值增值。
2016年5月,岩前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一块3万平方米的土地,通过平台与企业达成合作进行房地产开发,其中村集体占据整个项目23%的份额——— 这比以往的份额要高数个百分点。
截至12月份,大亚湾区的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共发布招标公告366宗,中标341宗,成交总金额超过7.8亿元,增值超过1.2亿元。其中,2016年进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并已完成交易程序的村集体委托交易项目18宗,总预算金额5.41亿元,总成交金额6.26亿元,总增值金额8500万元。
“三资”管理平台覆盖所有村(社区)
“真没想到,村里资金、资产和资源的走向随时可以掌握,像我不懂用手机的都能知道村里的开支明细,更公开透明了!”澳头东联村村民王师傅感慨道。“通过"三资"管理服务网站和手机短信、微信,促使村民最大限度地掌握 "三资"运转情况,倒逼村干部认真履行重大事项决策和办事程序,减少干部犯错机会,进一步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大亚湾区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区“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已实现全区36个村 (社区)、179个村民小组全覆盖。为了保证“三资”数据准确,该区以村为单位逐项、逐类登记造册,建立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将全区36个村 (社区)、179个村民小组纳入街道结算中心管理,全区农村所属村办经济实体也一并纳入 “三资”监管平台,农村财务 “村账镇管”和“组账镇理”率达到100%。
大亚湾区的“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信息公开:目前平台上公开了2.8万条信息,所有村民登录之后都可以看到自己所属村民小组或村集体的“三资”详情;全区为村民小组负责人、村民代表、监督委员会成员等2万多人开通了短信通知。至今,通过平台发出的短信超过2500条,共有8.3万人次收到短信通知;通过开通的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查阅有关“三资”信息,还可以显示村庄所在位置,目前正在试用期,更多资料正在陆续上传。
升级
如有违规信息系统发布预警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该区便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把农村“三资”全部纳入电子信息平台规范管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利。这次新增设的“三资监管系统”,主要将“合同到期”、“招标、中标公告未满期限”、“合同未收款”等7个三资交易监管点和“财务公开完成”、“财务完成”、“招待费”等7个财务资金监管点,统一纳入监管系统实施监控预警。
“监管系统每天对全区农村资金、资源、资产的处置信息进行全覆盖扫描,一旦发现涉嫌违规信息,就会发出预警信号,做到实时严格监控。”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何惠忠告诉记者,有时一天报警数量可以达到七八十条,不过这些预警并不都是出现“违纪”情况,当出现招待费超标、合同到期未支付、中标后未及时签约和大额资金支付等10多种情况时,系统都会自动报警。
区纪委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11月系统更新之后,不用点击具体合同就能对预警信息 “一览无遗”,一旦“三资”情况发生变化,平台会依据监管人员不同的监管级别,主动生成微信信息,推送给村民和监管人员,使各街道、各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各村民小组村民能实时查询浏览本区域的“三资”信息,既保障了一定的保密性,又凸显了对不同监管主体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有力保障了分级监督,监管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平台2.0在原有网页版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微信公众号版,让村民和监管人员随时随地查询浏览信息。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通讯员曾嘉阳 谢日华
新闻推荐
记者从建行惠州分行获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自12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