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确定海岸建设后退线 惠州市将对海岸带进行“两区四线”空间管控
海岸带保护一直以来备受关注。12月27日召开的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的议案》。《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惠州市将对海岸带进行“两区四线”空间管控,划定禁建区、限建区,确定海岸带建设后退线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提高建设管控标准,对沙滩建设后退控制距离原则上应以200米为主。
布局
空间结构:一轴一带四湾多岛
市住建局局长甘少权介绍,《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为绿色海岸、现代海岸、活力海岸,发展定位为广东省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珠三角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区、惠州市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
根据《规划》,在空间结构方面,规划形成“一轴一带四湾多岛”空间结构。“一轴”指东西向的城镇产业发展轴,“一带”指稔平半岛沿海旅游度假服务带,“四湾”指澳头湾、霞涌湾、范和湾、考洲洋4个特色湾区,“多岛”指临岸和近海的5个岛群。
《规划》还划定了“澳头+石化+霞涌”“稔山”“巽寮+平海+港口”“铁涌+吉隆+黄埠”4个发展分区,并按照不同要素进行分区统筹。
根据《规划》,在产业规划方面,规划形成“一轴、一带、多组团”的产业空间格局。“一轴”指传统产业提升轴,“一带”指新兴产业集聚带,“多组团”指多个特色产业组团。在旅游方面,规划形成11个旅游景区,与深圳、香港共建世界级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区。
管制
沙滩分开放型和不开放型
甘少权说,对于海岸带的保护,《规划》划定“两区四线”空间管制,两区分别是禁建区和限建区。其中,禁建区包括生态线一级管制区、蓝线区、建设后退线向海一侧区;限建区包括因生态保护、资源保护、山海景观控制、安全防灾等需要而进行特殊控制的区域。“四线”分别是近岸建设协调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河道及湿地保护蓝线、海岸建设后退线。
根据《规划》,海岸建设后退线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确定海岸建设后退距离。其中,人工生活型岸线原则上不小于100米,人工生产型岸线原则上不小于20米;砂质岸线退线分为三档,原则上分别不小于100米、150米、200米;淤泥质岸线和生物岸线一般原则上不小于400米;河海交界的河道(泻湖)红树林生物岸线以及人工培育修复的红树林生物岸线,原则上不小于100米等。
海岸带的保护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岸海水质量和沙滩的环境问题。《规划》提到,将近海海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三类功能区,并对近海排污实行管控,划定禁止排污区、限制排污区、适度排污区三个排污分区。
沙滩也将分为开放型和不开放型两类。其中,开放型沙滩包括海水浴场沙滩、观光沙滩、休憩沙滩;不开放型沙滩指涉及安全、交通、生态因素而需要保护、不宜开发的沙滩。
建议
控制好建筑高度和风格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突出保护优先原则,以绿色化统领海岸带发展蓝图,将绿色化发展理念贯穿《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全过程,充分考虑海岸带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给后人留足发展空间。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提高建设管控标准,尤其是沙质岸线是海岸带的核心资源,要加大保护力度;对沙滩建设后退控制距离原则上应以200米为主,在200米范围内允许建设的项目要列明清单,并设定更加严格的审批程序。要控制好建筑的高度和风格,精心设计临海建筑天际线,形成高低错落、张弛有度的韵律节奏感,并与背景山影轮廓及前景海面相互映衬呼应;实施岸线清理整理工程,坚决清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项目,严处非法圈占封禁海滩的行为;适时启动海岸带保护立法工作,使海岸带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本报记者黄晓娜 马海菊 通讯员郭敏
新闻推荐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绿色化”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是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