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运动一起玩耍抱团养老温暖晚年

惠州日报 2016-09-25 15:31

早晨一起锻炼、吃饭;上午一起看书、侃大山;中午一起吃饭、看电视;下午一起打麻将、喝茶;到了晚上各自回家睡觉……据媒体报道,太原13位独居老人,一起制定日常作息行程,还相约周末一起钓鱼、进行户外活动,他们在经济上AA制,生病了轮流照顾。这种助人自助的抱团养老生活模式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滋润自在。

近年来,随着观念的开放,不少老人将被动居家养老变成了主动抱团养老。他们主动和自己的老伙伴、老同学、老邻居等感情要好的人,形成小团体,一起养老。他们以适宜自身的养老模式丰富个人生活,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绘出夕阳无限好的美丽图景。

这帮大妈好自在

西湖边一起打拳,然后喝早茶聊天近中午才散去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我们这群人,大家一起活动有20年啦。”邓大妈开心地说。她刚刚与一群老姐妹在市区的一家大酒店喝完早茶,正准备去市场买菜回家做饭。

今年70多岁的邓大妈,身体还很硬朗,两个孩子都在深圳工作,家里只有她和丈夫两人。每天早上5点多,住在桥东的邓大妈就起床,洗漱一番后,坐公交车来到西湖边,与一群老姐妹们一起打拳、做运动。大家一边跟着音乐做运动,一边开心地闲聊。运动到8点多,大家就“收摊”,选择附近的一家酒店喝早茶。边喝茶边谈天说地,一直聊到近上午11点,大家就散去,各自忙家里的事,或去买菜,或去接孙辈。

邓大妈的老姐妹们,准确说是她的“拳友”。21年前,邓大妈退休了。退休后的邓大妈有些彷徨,在家里不知干什么好,每天起床后就整天在家看电视。几个月下来,邓大妈竟然还生病了。邻居的一位胡大姐见此情形,就拉邓大妈到西湖边一起做运动。当时一起做运动的只有六七个人,后来,慢慢发展到10多人。刚开始,运动结束后,大家各自回家。一段时间后,大家比较熟悉了就相约去喝早茶、闲聊。多年下来,大家成了一群老姐妹。

半天集体活动费用AA制,还相约一起出游

“我们喝早茶都是AA制。每人预交一笔钱,每次喝茶都从里面扣钱。没参加的就不用出钱。”邓大妈说,她们这群人中约有10多人,其中有两位是从财务岗位上退休的,这两位老财务人员,每次喝完早茶,当即就将所有的费用计算好,每人各自出自己一份钱。每个月还要出一份“月报”,计算出每人还余下多少钱。钱不多的人,就赶紧“预存”上一笔钱,以免“断粮”。

邓大妈说,原来不是AA制,而是大家轮流请。有时人来得少,费用少,大家就争着出钱。人多费用多,就没有人愿意出,后来还闹矛盾。最后大家商量,采用AA制,这样大家都吃得心安理得。

除了一起喝早茶,老姐妹们还不时一起外出旅游,到农村游玩,吃农家菜。有时还轮流到老姐妹家里玩、聚餐。“我们大家常年一起活动,非常开心。有时去深圳探望孩子,几天没见,都很想念她们。”邓大妈说,20年来,每天运动、喝早茶、闲聊都成了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家里遇到什么事,老姐妹们也会出主意、开导她。有时生病没有去参加活动,老姐妹们还会自发地来看望她。“过得很充实,每天回来后,我都精神饱满,每一天都是快快乐乐的。”

城里老人

找到志同道合者,打拳跳舞一起找乐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老年人都有 “抱团养老”的想法。传统观念讲究养儿防老,但不少老人表示,子女各自成家后,家庭压力大,平时要上班,唯有周末或年节才能碰碰面。与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快乐地消磨时光,那是极好的。

今年69岁的霞姨说,5年前,她的老伴患上脑梗,老伴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她打点。枕边人患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霞姨内心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常常独自流泪。“以前我经常和姐妹们一起去打拳、练太极、跳广场舞,老伴生病后我就没去了,都忘记怎么跳了,什么都不会了。”

霞姨的女儿已结婚生子,孩子小需要照顾,上面还有老人,家庭压力大,霞姨的这些考虑,让她不舍得把女儿叫来帮忙。“打点好自己的生活,维护好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现在,随着老伴病情好转,霞姨也想开了。“要打起精神来,重新给自己找乐子。”从前,跟霞姨一起玩的姐妹有20多个,后来,大家忙各自生活,现在只剩下几个姐妹保持着联系。“平时我们都有发微信约出来喝茶、聊天,她们也很关心我的生活,我很感谢这群姐妹们。”

农村老人

有小病邻里相照应,好吃的齐分享

如今在许多农村,绝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村里住的多是老年人,还有不少是独居老人。邻里互助式养老,是农村人约定俗成的美德。

觉得在深圳生活比较无趣,今年60岁的珍嫂返回农村老家居住。“儿子儿媳早出晚归,上班后就剩下我一个人在家。小区周围又没有几个认识的人,家务活又少,除了看电视就没事干,实在是无聊。”闲不下来的珍嫂,返回老家后,每天都忙个不停:种1亩多水稻,种几分菜地,养10多只鸡,与邻居闲聊……日子过得很快。她不时还提着自己种的蔬菜到深圳给儿子儿媳。

珍嫂人缘很好,也喜欢帮助别人。家里菜地种的蔬菜,她主动让一些独居老人来摘,老人要买什么日常生活用品,她也会帮忙购买。珍嫂说,老人行动不便,难以种菜,菜园里的菜就让老人随意去摘。每次杀鸡或炖汤,珍嫂也会让左邻右舍的老人来吃,说大家一起吃热闹。有时村里老人做了好菜,也会招呼珍嫂去吃,不时还会送几只鸡蛋给珍嫂加菜。

珍嫂说,在村里,老年人之间经常互相帮忙,有好吃的大家分享。几乎每天,老人们都要聚在一起闲聊。如果谁没有来,都会询问,或者到他(她)家里去看看,担心老人出现意外。珍嫂说,有一次,一位阿婆生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幸好被其他老人发现了,赶紧打电话告诉阿婆的儿子,阿婆得以及时被送到医院治疗。

抱团养老要注意啥?

相互尊重、宽容才能持久

对于抱团养老,许多老人都表示,合拍、相互尊重、宽容很重要。霞姨非常支持抱团养老模式,她说:“关键是大家要讲得来,最担心的是有人藏着想法。我自己不喜欢话太多、斤斤计较的人。”

今年68岁的谭先生认为,抱团养老模式要因人而异。在抱团养老的人群中,性格、心态很重要。“大家文化水平不一样,喜欢的活动可能就会不一样。”曾经在部队生活过的谭先生,认为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活动或养老时,大家要相互了解,特别是要有宽容、随和的态度,这样才能持久在一起。“大家情况不一样,能聚在一起,也不容易。如果都是左邻右舍,知根知底,大家能相互照顾,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他们在养老问题上更关注的是生病了谁来照顾。“看病比较远,村里年轻人少,老人生病了,要送去看病比较难。有些老年人又不会开摩托车,步行又远,所以,一生病就比较麻烦。”珍嫂说。

今年66岁的生伯住在马安镇,他说,每个老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身体状况也不同,有的老人六七十岁还在耕田,身体还能自理。左邻右舍之间老人有病痛了虽然能相互关照,帮忙打个电话给子女。不过,要是有突发状况,其他老人也有可能措手不及。

怎样抱团养老才好?

支持一起运动旅游,不建议生病轮流照顾

对于老人抱团养老的行为,作为晚辈,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呢?采访中,大部分市民,都觉得父辈们选择一种松散型的养老方式比较好。比如一起运动、一起旅游,不时一起聚餐(最好是AA制,轮流请客也可以),或者安排其他节目。

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杨先生,主张在惠州生活居住的父母与一群志同道合者抱团养老。杨先生觉得,父母年纪较大,性格较内向,平时也没有很多外出活动的节目,两个人总是在家里看电视,不外出活动,对身体不好。他希望能有人带父母出去活动,这样他们的退休生活比较丰富,他也不用总担心父母的精神状况。

“一些独居老人,有时出了事,子女都不知道。如果是抱团养老,好歹也有同伴会给其子女打个电话,子女想了解父母的情况,也找得到人询问。”市民老陈说,抱团养老的老人,最好建立一个通讯录,让子女更方便了解自家老人的情况。

一些市民认为,抱团的老人不要一起居住,或长期一起吃饭,不建议生病了老人照顾老人,但探望病人还是可以的。市民郑女士说,老人上了年纪,原本自己就要别人来照顾,“老胳膊老腿的,去照顾病人,出意外怎么办?何况老人本来眼神就不是很好,看个药水瓶都看不清,万一耽误人家的病情就不好了。”

网友议论

“抱团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健康养老方式,它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这个形式很好!朋友们等我们步入老年,你们愿意一起抱团养老吗?如果大家能在一起,每天一起吃饭,一起玩乐,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老而无惧!”——— “-帅帅ShSh”

“以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很多家庭基本上都只生育一个子女。而现在,许多子女不在身边,养老靠子女成为一种奢求,导致老人中空巢现象很普遍,抱团养老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养老方式,更能让中老年朋友们体验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好心情931010”

“抱团养老,找几个好友一起养老,日子就不一样了,这需要缘分,也是眼下最多人向往的。”——— “恰好1579275111”

“病了咋整?一帮老头老太,谁照顾谁啊?现在第一要考虑的就是就医问题。等天儿暖和了,找个山清水秀农家院住上几天,之后老老实实回家吧,保险。”——— “四海一-鸿儒私塾中国兰德”

相关链接

抱团养老规划幸福老年

天津 知青乐活大院让大家一起玩

据《快乐老人报》报道,天津有一个 “知青乐活大院”,这个大院是位于天津蓟县郊外的农家3层木楼。是老知青张承永,几年前经当地村委会同意,从这处宅基地所有人手里租赁来建设的。“当时建这栋楼房,就是为了找一帮志同道合者,大家在一起生活、一起玩、一起为理想而陶醉。”张承永说。

大院里有艺术工作室、健康工作室、DV工作室、茶艺组、模特队、话疗室等各个小组。平时,大家还会一起去山东、海南等地候鸟游,玩得不亦乐乎。

杭州建共同家园,与亲密伙伴生活在一起

云曼星·共同家园的诞生,源于一群设计师养生、养老的梦想,拥抱自然、抱团生活的态度。

共同家园建在杭州余杭径山镇黑松林脚下,甘岭水库旁,就这样窃取了城市最美的环境与杭州最好的空气。之所以叫共同家园,设计师表示未来居住在这,有权利择邻而居,与亲密伙伴、志同道合之人生活在一起。

房子目前在建中,面朝千人大草坪,背依山,山上便是森林游步道,去散步,能够一直散到甘岭水库,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采野菜,经营农场,这都是极好的。而且附近设有匠人街,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共同家园边上的大片蓝莓园,仿佛来到日本森林。值得一提的在于它的“中西结合”。从共同家园开车到杭州未来科技城半小时足够,离子女也不远,那儿有顶级医疗中心,医疗健康对老人来说举足轻重。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统筹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当心钓鱼链接慎扫二维码 消费者尽量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当心钓鱼链接慎扫二维码。本报采集又到国庆节消费高峰期,卡族们免不了“喜刷刷”。不过,随着移动金融的普及,一种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