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环保红线成就“惠州蓝” 近3年环境空气优良率分别为84.9%、90.9%和97.5%
市区东江两岸美景在蓝天白云下展露无遗。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今年上半年,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排名珠三角第一;2007年起连续9年在省环保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如何处理好“绿色”与“发展”的关系,是很多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课题。惠州守住环保红线,保住生态底色,“惠州蓝”成为惠州的活名片,掀起一次又一次刷屏热潮。
哪些因素成就了“惠州蓝”?除了客观因素外,惠州环保人做了哪些努力?接下来如何发力?昨日,记者就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现状
近3年空气质量稳居珠三角前三
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生态环境会拉经济发展的后腿吗?
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惠州人给出了答案:2005~2015年,在经济总量增长近4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近10倍的情况下,空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前十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东江惠州段长期保持国家地表水II类。
“惠州蓝”是惠州市的金字招牌,惠州空气质量到底有多好?
市环保局局长黄水祥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13~2015年,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2.88(以2014年后统一的统计方法计算为4.19)、3.98和3.31,环境空气优良率分别为84.9%、90.9%和97.5%,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分别排名第5位、第6位和第3位,在珠三角排名分别为第1位、第3位和第1位。
措施
“十二五”以来关停重污染项目179个
记者了解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扬尘管理办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市长还与各县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惠州蓝"有先天的优势,但为了保住"惠州蓝",我们也使出了洪荒之力。”黄水祥说,有了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开展好日常工作也很关键。他掰着手指说,成就“惠州蓝”不得不提八大专项行动,包括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黄标车淘汰、泥头车治理、道路冲洗降尘、公路扬尘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工业废气污染整治、垃圾焚烧污染整治等。
一家美国企业想在仲恺高新区投资一个2亿美元的项目,但污水排放标准达不到东江水域的区域排放标准,惠州对此予以否决。
这只是惠州市坚持绿色生产的缩影。
黄水祥说,惠州市实行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实施“三个一律不批”(不符合环保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未取得排污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环境风险难以防范的项目一律不批),每年环保否决率均在10%以上。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惠州市继续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按每年10%的比例推进重污染项目清退工作,共关停重污染项目179个。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6.3万辆
在严控交通废气污染方面,惠州市将全市域划定为黄标车限行区,通过落实淘汰补贴、全面实施电子抓拍、严格尾气检测等措施,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6.3万辆。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每年至少投放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公交车100辆,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公交车近1000辆,占全市公交车的一半。推动油品升级,全面完成国V标准车用柴油和汽油供应。
同时,建立部门联动执法排查机制,严查工地扬尘污染行为,并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年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加强道路保洁,常态化对中心城区493条主要路段全面实行冲洗降尘。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将惠城区江北作为大气集中整治示范区域,重点整治惠城江北片区工地扬尘及露天焚烧污染行为。
跌出前十
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导致臭氧超标
上半年,惠州空气质量仅次于海口,排名全国第二位。到了下半年,环保部发布的7月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排名,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好的前10位(从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珠海、舟山、贵阳、丽水、拉萨、南宁、厦门、昆明和中山市。
从发布的情况看,惠州7月份没能进入前十。是什么原因导致惠州空气质量急转直下?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惠州在夏季都会有1~2个月由于污染物而落榜。2013年以来,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比例高达49.3%,在6项污染物中超标率最高,为5.4%,超标情况主要集中7~9月,如2013年的8月,2014年的7月,2015年8月和9月,2016年7月等月份由于臭氧浓度增高,惠州市在全国74个城市中排名跌出前十位。
记者了解到,7月份惠州在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排18位。惠州地处南方,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是臭氧经常超标的重要条件,导致7~9月成为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最差的时期。惠州夏季处于深圳、东莞下风向,深、莞两市经济发达,气体污染物易随风输入惠州市,对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气污染机制复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难以精准研判。臭氧产生的机制尤其复杂,惠州对大气污染成因的分析判断难以完全到位,提出的措施针对性不够强,这制约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水平有效提高。
专家支招
尽快开展 “大气十条”减排分析
面对客观因素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惠州市该如何接招从而保持好空气呢?
昨日,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研讨会召开,邀请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众多专家学者,为惠州空气把脉,支招惠州继续提升空气质量。
专家建议,惠州应对污染物特别是臭氧污染成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污染。
“不能仅仅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进行区域联防联控。”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说,多目标调控成效取决于区域管理机制的创新。
张远航说,大气复合污染防控的瓶颈,使得地面臭氧逐年升高,二次防控成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机动车、电厂、溶剂涂料、生物质燃烧是导致珠三角二次污染的主要前体物来源。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吕小明说,惠州空气质量在珠三角处于较好水平,臭氧在一段时间内是影响惠州质量的主要因素。惠州地处珠三角深广惠区域,周边深圳、汕尾空气质量较好,东莞较差,惠州空气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边环境影响。吕小明建议惠州尽快开展 “大气十条”减排成效分析,总结惠州减排经验,为兄弟城市及惠州下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夏季的台风也会造成臭氧污染,天气晴热,利于臭氧形成,还会让较高层臭氧往下输送。”吕小明说,当台风距离珠三角1000~4000公里时,珠三角一般会出现较严重的臭氧污染。
分析现有措施精准打击污染源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黄祖照分享了广州的治理经验,他认为要从惠州的经济产业特点出发,注意石化行业VOC的减排控制,加强监管,杜绝非正常排放,因为一旦有不正常排放,污染物超标是相当严重的。同时,要加强船舶污染的防控,船舶油品排放污染物非常多,目前香港、广州、深圳已经开始重视船舶污染的防控,惠州也应该跟进。同时,秸秆焚烧、锅炉改造后的生物燃烧,也值得关注。
黄祖照还提醒,对现行措施也要进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重点,精准打击污染源。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新明认为,导致臭氧增加的污染种类成千上万,要搞清楚哪些污染物多,从哪些行业来,目标明确了,才能用最低的经济成本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比方说,你要让一个企业减排,他可能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但是如果你精确地指出超标排放的污染物,他就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工艺,达到减排的目的。”
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
新闻推荐
发挥“惠州老企业”优势借势发展 惠州市韩企对中韩(惠州)产业园发展充满期待
中韩产业园之一正式落户惠州,作为中韩合作的“小特区”和“试验田”,中韩产业园的发展将为惠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记者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