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大碰撞:汇众智聚合力促发展 惠州市多方听取意见建议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建设
什么是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什么样的中韩(惠州)产业园?怎样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
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惠州市仔细听、认真看、深入议。7月12日,惠州市先后组织召开两场座谈会,就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听取专家学者、韩资企业(机构)代表的意见和建议;7月14~15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务虚会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推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主题进行务虚研讨。
智慧在交锋中闪烁,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并最终汇聚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议一议
思想交锋观念碰撞形成合力
去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签订,明确提出将在中韩产业园领域展开合作。10月31日,商务部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签署备忘录,确定两国在中国的山东烟台、江苏盐城以及广东和韩国新万金项目地区建设中韩(韩中)产业园。今年4月21日,商务部明确在惠州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
中韩产业园被写进了《中韩自贸区协定》,最早的动议来自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访问韩国时两国首脑达成的共建中韩产业园的共识。因此,产业园肩负着两国政府推动产业合作“试验田”的使命。
如何让肩上的使命转化为具体行动?如何让规划蓝图更切合惠州实际?
一直以来,惠州有一个很好的传统,每次重大决策前,市委、市政府总要组织进行多方调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汇集众人智慧,厘清发展思路。
经过反复酝酿和精心准备,7月14~15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务虚会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推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主题进行务虚研讨。
分析重大意义。市领导提出,共建中韩产业园是一个创新之举、是深化中韩全面合作的积极探索,中韩产业园是中韩两国地方经济合作的“小特区”、中韩两国企业创新合作的“大平台”、落实中韩自贸协定的“试验田”。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事关惠州发展全局,有利于打造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有利于提升惠州创新发展的新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的新环境,有利于优化惠州对外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必将对惠州的对外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产生重大影响。
谋划战略定位。市领导提出,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不仅给惠州市带来一系列有利政策,更重要的是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把惠州进一步推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前沿。
探索发展路径。市领导提出,要强基础、旺人气、争政策、重人才、想特色,软硬兼施、齐头并进,做好“企业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园区国际化、城市国际化”4篇文章。
完善规划文本。市领导提出,要在现有规划中加入文化产业,明确园内功能区各自发展定位等,让现有规划更加完善、专业。
考量政策制定。市领导提出,要构建适合园区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积极推进投资便利化,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不同观点在交流碰撞中达成一致,不同的认识在相互借鉴中提升水平。
■听一听
从国家整体战略层面定规划
三大中韩产业园,其一花落惠州,在于惠州有市场优势、创新优势、机制优势、产业优势、干部队伍优势等独特优势。
广东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也是中国南部经济最为活跃、市场最为开放的地区。尤其是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粤港澳及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形成了广阔的市场腹地,为中韩两国深化全方位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专家眼里,中韩(惠州)产业园该如何规划、如何建设?我们该向韩国学习什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盛朝迅介绍,韩国最新的成长动力计划包括新兴产业、主力产业、公共福利和能源产业、基础产业四大类共19个新的产业增长点,代表了韩国未来5~10年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政策支持的重点。
谈到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制定,盛朝迅建议,要从国家整体战略层面来看,注重与韩国最新产业发展战略、与广东省区域竞争性相结合。“中韩(惠州)产业园是中韩自贸协定的产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杜国臣分析认为,近几年韩国经济发展出现变化,从经济增长来看,韩国对外贸易占其GDP的50%,吸引外资动机强烈。从投资来看,去年韩国对华投资总额减少,中国作为其低端产业承接地,吸引力正在下滑。
“在这种背景下,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要做到产业、模式、规则和平台的高标准。”杜国臣建议,规划编制需要做好中韩战略对接,做好与国家战略对接,实现差异化发展。从开放角度来讲,核心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韩(惠州)产业园要为“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建设提供新经验。
“以市场来换创新能力,以创新能力来换创新合作。”省社科院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建好产业园,关键一点是要做好差异性战略定位。产业园不是简单搞几个项目,关键要学习韩国经济是如何转型过来的。韩国转型升级经验对广东、惠州来说,最有价值的还不是产业项目,而是韩国转型升级的典型经验,最值得挖掘的是韩国如何完成转型升级的。”
入园企业政策优惠、保税区建设、金融扶持、港口物流、就业签证、交通问题、医疗卫生、员工子女入园入学……对于在惠韩国企业来说,他们更加关注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给他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红利,更加关注工作生活是否更加便利。比如,惠州韩国商工会副会长郑炫斗建议,加大税收减免幅度、延长韩国人员居留期等。
■看一看
广东自贸试验区27项经验全省推广
去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作,经过一年多的改革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广东自贸试验区有哪些值得中韩(惠州)产业园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中韩(惠州)产业园要服务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担当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务虚会上,省自贸办副主任马行裕应邀讲解了广东自贸区建设情况及有关政策。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在战略定位上,广东自贸试验区定位于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马行裕介绍,其目标是经过3至5年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建成符合国际高标准要求的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贸易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重点领域是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马行裕表示,在高端产业集聚方面,重点拓宽国际贸易领域、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和金融开放创新;在粤港澳深度合作方面,集聚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产业、专业人才和服务要素;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定位贸易门户、企业“走出去”重要窗口、物流枢纽和国际交往平台。
“广东自贸试验区去年形成首批60项制度创新经验,其中27项改革创新经验向全省复制推广,17个制度创新案例供各地借鉴推广。”对于中韩(惠州)产业园如何定位发展建设,马行裕认为,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推进中国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随即,上海财经大学牵头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数所高校、众多部委单位的力量,为自贸区建设保驾护航。
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建设的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建议,合作领域要更加突出特色,中韩(惠州)产业园不仅要引进项目,更要关注韩国转型升级的新经验,先试先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让规划方案更有可操作性,也更符合惠州地方特色。
本报记者田铁流 通讯员张照侠
新闻推荐
为更多家庭科学配置资产 “弘安杯”2016年优秀理财规划案例评选启动
家庭理财要科学配置资产。本报采集近期,“弘安杯”2016年优秀理财规划案例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据悉,本活动由惠州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