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湖村民种出“火龙果中的桂味” 吸引港澳和珠三角等地游客摘果,每年盈利超百万元

惠州日报 2016-07-22 17:24

张永祥在采果(右)。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艳阳高照的7月,正是火龙果收成的时候。在惠城区汝湖镇,种植户张永祥研究火龙果种植近十年,在汝湖片区、仍图片区和博罗泰美镇种植了近250亩的火龙果,成了惠城区远近闻名的火龙果种植大户。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张永祥收获着辛勤耕耘的甜蜜。

敢想敢干,回归农田创业

“我的火龙果基地亩产最高有4000斤。近两年大家都说火龙果不好卖,但我的果品好,10元一斤都不够卖。”性格憨厚的张永祥平日里话少,但说起火龙果,他却打开了话匣子。

别看现在张永祥靠着火龙果盖起了楼,买了车。这些年来,他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仔走出来“闯世界”并不容易。

2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张永祥不想像父母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地一辈子在农田闷头苦干。他个性敦厚,但内心却是敢想敢干。

毕业后有六七年的时间,张永祥一直在跟车打交道,他修过车,也搞过客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路上没有那么多车,那时候去碰车还是挺新潮的。”张永祥起早贪黑地在“车”里赚到了第一桶金,跟兄弟们在小金口开起了五金店。

在外闯荡多年,张永祥的视野更宽广了,回乡看到家里的田地,心里盘算着如何让这些土地产生更高的价值。“回归农田”的张永祥在家乡搞起了花木场,由于技术欠缺和当年雨水过多,他的花木场被水浸,投资打了水漂。

但张永祥一心认定 “田里自有黄金屋”,想在农业领域干出一番成绩,于是又尝试种荔枝和龙眼。

机遇的确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永祥认识了台湾火龙果的农艺师。火龙果种植技术上的指导有了保证,张永祥的农田创业也就摸到了门。

忍痛砍掉低质果苗,高价买新果苗

张永祥投资20万元试种了15亩火龙果,结果后第二年就回本了。尝到甜头的张永祥决定继续经营这个果种。但这个时候,火龙果种植的问题也浮现出来了。

张永祥首期投资的火龙果需要人工授粉,而且一下雨就会有裂果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火龙果的口感。张永祥忍痛把这15亩火龙果全砍了,在兄弟姐妹的资助下,投资进了一批新的果苗。

在选择果苗的时候,张永祥在两种果苗中徘徊了一段时间:一种果苗售价8元一枝,需要人工授粉;另一种进口果苗售价高达100元一支,但不需人工授粉。考虑到后期管理和果品质量,张永祥咬咬牙加大投资选择了进口果苗,结果让他大为惊喜。

新果苗不需人工授粉,节约了人工费;新果苗结果果爽且甜度高,耐寒,摘果后可放半个月(一般的只能放十天),果期长,抗病强。“很多回头客都说,我的火龙果是"火龙果中的桂味"。”张永祥听了消费者的夸赞,忍不住笑出声来。

申请商标做强品牌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经营,张永祥的火龙果基地越做越大,每年收益超百万元,也多次受邀参展惠州市的农博会。

期间,张永祥也不断想方设法扩大产业经营范围。在惠民大道边,一个火龙果的采摘招牌格外醒目,采摘时节,一拨又一拨的珠三角、港澳游客过来摘果,一箱又一箱的火龙果搬上了旅游车。“现在,我跟旅行社合作,做大品牌的销售量和影响力。”张永祥为自己的火龙果申请了商标,组建了惠州市世红火龙果农民专业合作社。

他还搞起了火龙果农家乐。“大家在摘果的同时,可以吃吃汝湖地道农家菜,搞个沙地运动场和赏荷园,休闲娱乐一番挺好的。”

新闻推荐

罗浮山百岁老人养生有秘诀 当地居民深受葛洪养生文化影响,目前100岁以上老人达10人

▲94岁老中医邹国钧讲述养生之道。▲101岁的钟七妹老人边听儿子念《惠州日报》边择菜。本报记者王建桥摄长生不老是道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