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百岁老人养生有秘诀 当地居民深受葛洪养生文化影响,目前100岁以上老人达10人
▲94岁老中医邹国钧讲述养生之道。
▲101岁的钟七妹老人边听儿子念《惠州日报》边择菜。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长生不老是道教中成仙的标志,虽然不老之躯只是人类的美好期盼,但延年益寿的确是可以实现的。早在千年以前,东晋著名道学家、医药学家葛洪就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寿命在我者也”,明确人应靠自身力量延长寿命,并提出众多有关养生的观点和方法。今天,在葛洪曾隐居的罗浮山,这里的居民依然深受葛洪养生文化影响,长寿人口多。
据6月底的统计数据,目前,罗浮山地区(含罗浮山、长宁、横河、福田、湖镇)长寿人口多达3476人,其中80~89岁老人3466人,100岁以上老人10人,年寿最高的老人出生于1903年。罗浮山居民的长寿比例超越中国以及联合国关于长寿之乡的标准。这些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与葛洪的养生观有何联系?日前,记者走访罗浮山下的长宁镇,探访了几位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张秀:作息有规律,爱素少荤
102岁高龄的张秀家住长宁镇人民路,年轻时曾从事搬运工作,当地居民称,老人年轻时能扛着200斤大米行走自如。现已年迈的他虽然听力不好,但是眼明脑清、行动无碍。张秀的儿子张润华说,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能自己买菜煮饭、打扫卫生。每天张秀都要出门散步、锻炼,每次出门半小时左右,一天2~3次。睡眠饮食也很有规律,晚上8点半睡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起床,每餐吃一碗饭两碗菜,很少吃肉。“他很少生病,一年都没有两次感冒,我的身体都不如他。”张润华说。
罗浮山空气清新,山林负离子高达15万个/立方米。张润华认为,老人们的长寿秘诀离不开这里的好空气。“山脚下的空气好,就我们这条街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好几个。”
穿过镇上几条街,来到一栋小院门前,3位老人正坐着聊天,101岁的钟七妹就是其中一位。年轻时,她从梅州辗转到博罗公庄镇,而后移居长宁镇。虽已过期颐之年,但无论是洗衣服、择菜、做饭,钟七妹样样在行。据她的大儿子温锦泉介绍,钟七妹每天早上都要吃一个鸡蛋,搭配青菜等。作息也很有规律,晚上6~7点睡觉,早上也是6~7点起床。每天早上9点左右,钟七妹还会到家门前和邻居聊天,一聊就是1个小时。和她一起聊天的叶好已有83岁,“20多年来我们每天都在一起聊天。”叶好说。问及和“闺蜜”的聊天感受,钟七妹笑说:“很开心!”
老中医邹国钧:心静则病平
罗浮山道教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周边居民也深受葛洪养生文化的影响。记者总结发现,长寿老人都有早睡早起、饮食较清淡等共性,而这些都与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的《极言卷》中开出的“养生之方”不谋而合。如“五味入口,不欲偏多”,“食不过饱”,“不欲起晚”,“不欲多睡”等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项。
葛 洪 认为,养生应建立在日常生活习惯当中,以预防为主,并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论述了伤身的十三个方面。在心态方面,葛洪强调,“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即悲哀憔悴可伤身,喜乐过度可伤身。在作息和饮食方面,“寝息失时,伤也;沉醉呕吐,伤也”,也就是说,睡觉没有规律可伤身,饮酒醉到呕吐可伤身。
从中医角度看,葛洪的这些养生的理念,在后人的实践中依然受用。博罗的老中医邹国钧现年94岁,他从小就向做中医师的父亲学习中医知识,通读中医经典,从45岁起开始正式执业,在当地小有名气。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慕名找他看病。谈及养生,邹国钧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心静则病平”,他介绍,想健康长寿,要对一切事务都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其次,饮食要定时定量,少吃肉类,多吃水果蔬菜。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本报记者程秋伊
新闻推荐
博罗县“崇德向上,敦风化俗———乡村里的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日前在横河镇举行,志愿者通过开展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