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水楼计划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邓承修、邓仲元故居修缮工程下月中旬完成

惠州日报 2016-06-29 18:28

会水楼曾经居住了100多人,如今已没人居住。

会水楼部分倒塌的房屋已经修缮,恢复了原貌。

邓承修故居预计下月完成修缮,完成布展后将会对外开放。

工人在邓承修故居铺设旧瓦片,做到修旧如旧。

记者日前了解到,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邓承修故居——壶园和邓仲元故居修缮工作进入尾声,预计可在7月中旬完工,与之同时进行的是两个故居的布展工作,初步方案已经出来,待专家听证修改后实施。

另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水楼修缮工作已经完成,作为叶挺将军纪念园配套景点将对外开放,今年将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水楼

始建于1825年有100多年历史

在叶挺将军纪念园一侧,可见到一座大门口写着“会水楼”的客家围屋,屋前有一半圆形的池塘。因房屋门前有两条小溪汇合于此,故取名为会水楼。走进会水楼,发现这是一座三堂两横的典型客家围屋,整座建筑呈长方形,外墙夯土结构,窗口上有西式的灰塑。

这座客家围屋始建于道光5年 (1825年),至今有100多年历史,可住下100多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曾作为共青团周田支部,开办夜校识字班,组织农会,传播革命火种,同时建立秘密联络站,掩护、接待由香港进入内地的省委、特委和县委机关领导人。

在叶挺将军纪念园建成之后,会水楼成为这个国家4A级景区的景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围屋里面已经没有人居住,加上年久失修,前几年围屋后面的房屋就已经坍塌了,一些房屋楼瓦也损坏严重。

修缮验收后交还叶氏后人管理

今年70岁的叶春林老人,是周田村会水楼村民小组人。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打理会水楼,清扫门前屋后的垃圾。老人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会水楼十分热闹,住了100多人。每天晚上,门前空地聚集了许多人在乘凉聊天。“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住在里面的人陆陆续续搬迁出去了,有的搬到秋长圩镇上,也有的搬到淡水,还有搬到更远的地方居住。”叶春林说。

在两三年前,会水楼修缮计划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前年,惠阳对会水楼进行了首期修缮,二期、三期修缮已经在近日完工,恢复了会水楼的原貌。“逢年过节,叶氏后人会回到宗祠祭祖,修好了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叶春林说。

会水楼损毁最为严重的是屋后一排房间,基本坍塌,只剩下墙垣。记者看到,在修缮之后,围墙、屋顶已经重新建设,使用古时夯土配方进行施工,做到修旧如旧,尽可能恢复建筑原貌。

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会水楼在验收之后,将会取消政府与叶氏族人的托管协议,将会水楼交还给叶氏后人管理。会水楼是叶挺将军纪念园的景点之一,会继续对外开放,并会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壶园

延续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

因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的壶园,更换了被蛀蚀的横梁,补上了窗上镂空雕花,凉亭也重新修补,这座上百年的名人故居,再次显出了它的不凡气势。壶园的主人,是清代“铁笔御史”邓承修,告病还乡后创办了崇雅书院,为乡梓育教人才。

壶园位于淡水猪行东街,门口竖着一块 “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壶园”的石碑,不过,去年12月,壶园列入了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惠阳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进入壶园,四周有围墙,类似北京四合院。进入大院,两边有抄手廊联通南北建筑,北面是两层楼房,南面是一座3开间的平房,北抄手廊中建有一凉亭,造型古朴典雅。根据邓氏后人讲述,当权的慈禧太后念及他在洋务上的贡献,特派专人为他设计建筑图纸,现在看壶园的建筑格局,延续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

下月中旬完成修缮后布展

早在前年,惠阳启动了邓承修故居修缮工作,不过因壶园有租客居住,实质性动工修复在去年上半年开始。因长期由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年久失修的壶园破败不堪,成了一个“脏乱差”的场所。如北侧的一栋两层高楼房,屋檐下的雕花颜色暗淡,部分已经损坏,一些门、窗上的镂空雕花大多不知去处。一楼回廊的一间房屋,相邻处修建房屋挖地基时造成了围墙断裂。

经过一年来时间的修缮,壶园逐渐显现了当年的不凡气势。北侧楼房屋檐雕花已经更换或修补,门窗上镂空木件也基本完成制作,北抄手廊中的凉亭也更换了柱子,修补了屋檐等。

与邓承修故居相邻的邓仲元故居也即将完成修缮工作。

区文广新局表示,邓承修故居、邓仲元故居已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完成修缮工作后,会进入布展阶段,以图片、文字、雕塑、实物、现场复原及影视播放等方式,还原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之后将会对公众免费开放。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尉宏

新闻推荐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大教育格局 秋长中学 多项举措助力家校融合,探索特色建校之路

环境优美的校园。秋长中学校长钟广声。阳光学子。课间操。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郭亮平摄“文化分上线人数突破200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