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孵化小微企业98家 共青团惠州市委多举措助力青年“创客”逐梦

惠州日报 2016-05-04 21:24

惠州市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去头墟”——— 惠州首届青年文化创意(创客)集市。

惠州市青年大讲堂第三讲。

惠州市首届青年公益嘉年华。

地球熄灯一小时环保主题音乐会。

惠州市第三届“青春正能量”微电影节颁奖仪式。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一个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日子。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奋斗而精彩。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创新创业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不但是全国上下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新摇篮,而青年也是创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共青团惠州市委,作为青年的组织,凝聚青年智慧,调动青年活力,服务青年成长,传承“五四”精神,通过设立青年创业融资平台、开展青年创业培训、成立青年创业导师智库、提供青年创业辅导、举办青年文化创意集市、开展青年创业比赛、开展市长与创业青年面对面活动和投融资对接会等系列措施,让梦想照进创业青年的现实。

在服务青年创业创新的同时,团市委以青年需求为中心,辐射公益、项目、文化、团建、创业五大板块的创新,为惠州青年人搭起了一个炫丽多彩的舞台。

构建青年创业的“朋友圈”

搭建平台 打造高大上的创业驱动器

智冠信息的“手掌静脉识别”可以准确验收个人身份;“体育课”通过数据汇总分析、科普训练方式等,能够为大面积选拔培育人才提供依据;“穿越部落”开发类似“爸爸去哪儿”的益智项目,让青少年可以到户外体验不同的生活;“好鸡有”项目,以O2O和B2C模式专业卖优质生鲜鸡……3月底,惠州市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各路“大侠”在“擂台”晒出自家独门绝技,在一片“刀光剑影”中,角逐出各个领域的“创客英雄”。

这,只是团市委为惠州青年构建创业组合拳中的其中一环。

据介绍,团市委深入开展惠州青年创业圆梦行动,举办了三届青年创业大赛,吸引了众多创业青年参与;两届“去,头墟”惠州青年文化创意(创客)集市,吸引了惠州本土青年创意力量及珠三角地区创客团体的加入,累计超过6万人次参加。这些大赛和集市的举办,为惠州创业青年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合作的平台。

“好声音”也需要“导师”指导,在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期间,团市委书记张莉兰介绍,专门为晋级决赛的团队分组别配备创业导师,帮助创业团队理清思路、优化团队,控制风险,提升创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比赛结束后,还实行创业导师跟踪服务制,对获奖项目后续发展持续给予关注和辅导。

据悉,团市委主动吸纳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和创业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导师库,目前全市已聘请83名创业导师,为创业青年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创业帮扶。依托导师库,开展了10场电商专题培训。

此外,专门组织开展了2场创业青年与市长面对面活动,并邀请与青年创新创业相关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参与,倾听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政策层面一一回应青年的问题和意见,让创业青年深入地了解惠州市在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出台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优化青年创业的“生态圈”

主动对接为青年创客“孵化”梦想

文化创意组别的布鲁斯团队作为合作机构入驻惠e创众创空间,维信思创团队成功申请入驻大学生孵化基地,农村电商组别的冠军团队入驻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获得3年免租孵化……最近,打入惠州市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32团队中,已经有三家团队进入创客“孵化”基地,享受到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综合服务,让青年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孵化,可以更好的为青年创业者保驾护航,为此,团市委积极提供项目平台,主动对接优质资源,通过这些“孵化”基地,促进惠州市人才、创意、资金、市场、服务等多维要素的融合,打造全新的青年创业创新生态圈。

比如通过创业大赛的活动平台,团市委与市人社局、广东惠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合作,为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入驻并提供一系列服务,基地内设多功能报告厅、展示厅、商务中心、头脑风暴室、动漫创客、创客空间、创客创意工作室、创业培训室、导师指导室、苗圃区、软件创业孵化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区、创业孵化区、创业咖啡厅、银行、物流等,可以提供大学生创业从苗圃到孵化过程中需要的基本服务,并根据创业类型在基地内分区域进行孵化;与惠城区物联网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器、惠e创众创空间、中信生活汇邻里商业中心等机构合作,对大赛进入决赛的团队进行孵化支持。

“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帮助?”“资金!”对于不少青年创业团队来说,不乏好点子,好项目,但普遍缺乏初创资金。有的因为融资无门,梦想搁置;有的则看到资金就在前方,但无法逾越种种障碍,望钱兴叹。因此,团市委从这一问题入手,根据青年创业信贷资金需求特点“量体裁衣”,整合融资平台,提供高效、快捷的对接渠道。

如依托首届电商创业大赛,与汇融投资股份公司合作在e速贷互联网金融创新型平台专门开通惠州青年创业板块,为青年创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额度的风投资金和1000万元的创业融资额度。“我们会向市里争取支持,成立惠州青年创业基金。”张莉兰透露,惠州市还将强化青年创业资金扶持,采取“财政支持一点、企业资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三个一点”方式筹集资金,来支持青年创业项目发展。

据悉,目前惠州市已有32个创业孵化和实习见习基地。依托青年小额贷款项目平台,为105名青年提供了827万元贴息贷款,并通过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等活动平台筹集创业资金193万元。2015年以来,通过市、县(区)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共孵化小微企业98家。

提升青年创业的“服务圈”

联合护航 打造有温度的青年梦工厂

在团市委看来,自己就是青年创业者的“娘家人”,为此,团市委大展拳脚,为青年开展各类服务,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政策护航、技术护航、同行护航等青年创业 “服务圈”,推动青年创业项目落地生根。

“互联网+传统集市”成就了淘宝;“互联网+传统银行”成就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成就了快的、滴滴……那么,“互联网+”会给惠州青年带来什么?为了助力惠州市电商发展,团市委以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为目标,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培养本地青年电商人才上,提出了“实施青年电商1000培育计划”,针对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训,希望成功培育1000名本土初级青年网商,这次培训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2014年以来,团市委已经与市人社局、经信局、电子商务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2场创业青年与导师面对面活动、10次专题培训和12次创业沙龙,免费培训近万名创业青年。还开辟阿拉丁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淘宝电子商务基地、跨境电商青年创业基地等电商实训基地。

为了让青年创业者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团市委编印了 《惠州青年创业政策知多D》政策指引;依托青年商会,定期开展创业青年与青年企业家的交流会,促进企业家与创业青年之间的交流;积极推进实习实践,开展了“展翅计划”、“香港大学生暑期见习交流”等系列活动,近两年来,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全市729家企事业单位为粤港两地大学生提供了7590个优质岗位。

除了创业外,还有更多新生代产业工人希望圆自己的高等学历梦,为此惠州共青团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市圆梦办执行省公益项目 “圆梦计划”,先后帮助241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圆了大学梦,资助他们进行为期2.5年~5年的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据悉,2015年,惠州报名“圆梦计划”人数已达9084人,全省排名第一,彰显了惠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求学上进的积极主动性。

创新“互联网+团”服务模式

将青年人舞台搭建到网上让团在你身边

团的工作,永远没有固定模式,也永远没有终点。随着互联网生活模式的普及,当代惠州青少年的群体类型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变,青少年的思维角度更加追求个性化、自由化、碎片化,青少年的联系渠道由原来的实地线下转变成为了虚拟线上,青少年的需求从较为单纯的成长成才发展为创新创业、自我展示、精神寄托等多元化需求。面对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并成为青年人重要生活方式的趋势,团市委近几年大力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运用,注重文化创新和团建创新,将青年人的舞台,搭建到网络上、手机里,寻找和青年人更完美的契合点,引导全市140万青少年健康成长。

依托 “惠州青年汇”新媒体体系,开设青年创业创新的专题板块,定期向青年推送创业知识、最新政策、活动信息、市场资讯、前沿科技等内容,帮助青年掌握创新创业的方向和动态。同时,建立各种类创业青年的微信群,通过内部的交流促进创业青年互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共同发展。

自2013年以来,惠州共青团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青年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累计为全市各级青年推送近200本青春热读书目;由惠州共青团主办的“青春正能量”微电影节已悄然走过了三届,共收集到近300部优秀微电影作品,在第三届“青春正能量”微电影节上,在惠州青年汇和东江传媒网等新媒体平台举行线上直播,超过十万名网友关注,三万多名网友参与投票。

团市委构建青年枢纽组织打造的“智慧团建”品牌,是全省团系统唯一重点改革试点,并列入全市重点争取省级社会改革试点项目。该系统平台由团建工作云数据管理网、线上新媒体凝聚网、线下活动联动网“三网”形成,目前已设计、开发完成团建工作云数据管理库,并对全市26万名团员信息进行收集录入。下一步,“智慧团建”信息化系统将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O2O(线上到线下)的形式,运用线上6大渠道: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手机报、QQ为媒介,致力为全市140万青少年提供成长成才、创业就业、权益维护、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联系交流、志愿爱心公益等6大服务平台。

创新模式凝聚青年公益力量

这是一个青春如歌的时代,这是一篇激情飞扬的乐章。在“惠州梦”建设的征程中,青年社会组织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活跃在公益服务的舞台上,奔走在爱心行动的道路上。与此同时,担负着引导、服务青年使命的惠州团市委把公益事业作为服务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新的公益模式和方法,凝聚起惠州青年群体的公益力量。

推出全国首家“社工+志愿者”名家工作室

“我们可以在这里买到喜欢的东西,还可以献爱心,挺好的。”去年4月25日~26日,惠州市首届青年公益嘉年华活动在惠州市会展中心举行,现场通过公益展示、爱心义卖、文化创客、“美食公益”、团建展映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惠州市公益活动的成果,超过80家公益组织报名参展,现场义卖公益资金达2万多元,热心参与其中的惠州市民对活动赞赏有加。这场“公益嘉年华”,为青年团干、志愿者、文化创业青年、爱心人士等公益群体成功搭建了“好玩、好吃、好看”的公益交流大聚会。

近几年,惠州的公益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其中,公益,讲究的是爱心,这种爱心,可以用多种形式装载,“公益嘉年华”只是其中的一个创意。惠州市还推出了全国首家“社工+志愿者”名家工作室,每月邀请国内外社工专家、公益达人等到惠州开展讲座、培训、现场辅导等活动,通过名家将国际最新的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引入惠州,提高惠州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截至2015年,惠州市累计开展20场“社工+志愿者”主题活动,包括15场名家培训交流活动、4场社工与志愿者主题交流会及1场季度沙龙,直接服务人数达1909人次。“社工+志愿者”模式的推广,在进一步提升青年志愿者综合素养的同时,创造性整合了社工的专业性和志愿者的公益性,实现了“1+1>2”的叠加效果。

“阳光行动”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砥柱,然而有些青少年却一时误入歧途,如何将这些青少年拉回正轨?团市委积极探索求新,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组织等力量,加强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采取“阳光行动”关爱青少年,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14岁少年小徐(化名)是惠州市某职业院校的中专二年级学生,由于去年初酒后与同学起了争执,不慎将同学打伤,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并按照规定到所属地社区进行矫正教育。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帮助他耐心地对其分析情况,帮助他减轻心理负担,教导他如何积极面对。“感觉社工就像姐姐一样,帮助我很多。”小徐说,在社工的帮助下,由于表现良好得以缩短矫正期,返校读书。

小徐可以“迷途知返”,得益于社区矫正,这是从高校、青联、志愿者协会、社工机构中选拨出一支60多人的青少年事务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涵盖社会工作、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背景,聘请覆盖全市各县(区)的9支社工队伍,按照“1+1+1+N”的模式组建帮扶小组,通过个案辅导跟踪、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助等社区矫正手法,让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顺利回归社会。

除此以外,还有“惠州青年汇阳光之家”,为惠州市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即:有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开展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而12355,则是“热线+互联网+线下活动”一站式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其中12355热线电话实现自助语音分流咨询服务,12355门户网站实现线上咨询及家庭教育工程的落地,12355线下活动实现阳光行动、青少年自护行动、家长学堂(家长大讲坛、家长沙龙)、青少年“情商+逆商”人格教育及个案跟进服务,吸引广大青少年踊跃参与。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李朝辉

新闻推荐

营改增刺激楼市消费需求 涉及惠州市房地产业纳税人9724户占比16.2%

营改增已全面推开。记者通过采访税务部门详细了解营改增对房地产业的影响,系统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业发展带来的“干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