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开工业机器人专业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推行“互联网+教产研销”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里的智能机器人实训中心。 本报记者雷钦健 通讯员黄志豪 吕 亮 摄
记者日前获悉,惠州工程技术学校今年将开设机器人专业,计划在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方向)和电气运行与控制(电气自动化方向)各招一个班。据悉,该校将把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工艺应用技术、离线编程仿真技术及真实环境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为惠州产业升级发展,做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的准备,这在惠州市尚属首家,也是该校创新驱动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此外,惠州工程技术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 “互联网+教产研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提前布局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
为什么要开设机器人专业?该校工学系主任秦旭明表示,在工业4.0时代,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其中,汽车、电子产品、冶金、化工塑料、橡胶等是中国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几个行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当前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20万,并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自然应走在机器人时代的前面,提前布局,做好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培养。”秦旭明说。
目前,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在设备和师资方面均已做好准备。“建立了五个机器人工作站,由高性能的ABB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工具架、基础实训工作台、综合实训台、IO及PLC实训单元、离线编程仿真单元及安全防护设施等组成,可以实现教学、实训和仿真应用。”该校机器人工作站负责人周彩云告诉记者。在准备开设的两个专业中,学校储备了10多名专业教师。
此外,学校将投资建成两条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及一条通用先进生产制造生产线,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高度融合,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第四届惠州农博会上,该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研发团队开发的 “智能茶艺”—机器人手臂泡茶项目获得了广泛认可,出席农博会的袁隆平院士也当场赞不绝口。
两届园林园艺毕业生100%就业
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培养具备产品生产与营销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惠州工程技术学校顺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性强的园林园艺为试点,大力推行“互联网+教产研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适用人才。
在该校园艺中心,灵芝、猴头菇等菌类的培育,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名贵药草的生产,蝴蝶兰与花卉小盆栽的栽培,蔬菜的立体水培与基质盆栽以及中心产品实体展示等让人大开眼界。
据介绍,以上项目除用于教学、生产和科研,还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电商销售,学生们在园艺中心掌握了各种生产营销技术,每年自产自销灵芝等产品2000公斤以上。
“园林园艺专业 "互联网+教产研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依托园艺中心,基于互联网,在园艺中心开展食用菌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果树栽培、产品销售(含网络销售)等。”该校农学系主任林秀莲表示,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教、产、研、销四个环节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截至目前,运用该模式培养的两届园林园艺毕业生均实现100%就业,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据了解,惠州工程技术学校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首创“校企融合、课管融合、知行合一”的三合德育模式,首推植物生长过程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的“111”竞赛机制培养出国家级”武状元”,大力推行“6个0.5”、“互联网+教产研销”等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驱动学校跨越式发展,实现规模与内涵建设同步发展,为惠州市产业升级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人才。
本报记者雷钦健 通讯员黄志豪 吕亮
新闻推荐
义诊救人数十载 志愿精神代代传 “惠州好人”、志愿者黄河铮虽已离世,但他老伴和后代至今坚持采药免费送人
黄河铮生前所获部分奖牌及报道他先进事迹的杂志。《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摄名片黄河铮,籍贯佛山市顺德区黄连村,1934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