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用地模式实现三个转变 惠州市积极利用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的契机,全力构建科学用地新机制
惠州市全力构建科学用地新机制。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石场复绿治理成效明显。 本报采集
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方面,惠州市采取了哪些举措?又采取了哪些实际行动来提倡市民进行绿色简约生活呢?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走进惠州市国土资源局,一探究竟。
合理安排用地空间,优先盘活存量
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惠州市积极利用广东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的契机,全力构建科学用地新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印发惠州市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市国土资 〔2010〕730号)、《关于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惠府办〔2011〕71号)等系列文件,从政策措施上要求和支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用地模式实现三个转变:包括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粗放利用”向“节约集约”转变;由“追求增量”向“盘活存量”转变。
记者了解到,现正值市国土资源局“项目建设提速年”,该局要求积极引导建设项目向内部挖潜要地、向深度开发要地,努力做到能使用存量土地的避免使用新增用地,能使用非耕地的避免占用耕地。在盘活存量土地方面,惠州市积极鼓励企业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惠州工业园的康冠、长城、米琦、亚伦、佑业等5家企业在不增加新用地的情况下追加投资17亿元,在节约了用地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园区土地产出率和税收水平。
同时,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引领作用,将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集中布局、集聚开发”的原则,合理安排用地空间,推动节约集约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形成。并且坚持“保重点、保急需、保民生”原则,落实有保有压的差别化供地政策,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设用地。优化项目选址,要求项目选址尽可能使用存量土地;严格供地准入,规定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土地产出率不低于1000万元/亩,原则上不批建2层以下工业厂房,工业项目绿地率控制在20%以内,建筑密度在30%以上,容积率不低于1.2。
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化水平
惠州市历年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始终把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放在首位,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近两年连续获得省政府耕地保护一等奖。据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做好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核实举证工作,惠州市制定了《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方案》,建立了由市长挂帅的联席会议制度,核拨了专项工作经费。截至目前,完成了市级中心城区周边1199个图斑共25370.6亩永久基本农田的核实举证工作和成果编制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完善了拟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方案并上报国土资源部。
据悉,目前,惠州市共有产业转移园2个,分别为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开发面积673.79公顷,已供地468.36公顷,供地率为84.14%。工业园区5个,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2个,分别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开发面积8793公顷,已供地2446.6公顷,供地率为27.8%。省级工业园区3个,分别为惠阳经济开发区、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和惠州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2427.92公顷,已供地2243.43公顷,供地率为92.4%。按照“工业进园、产业聚集”的发展思路,惠州市把提高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突破口。坚持规划先行,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产业园区的产业特色与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提高园区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推进采石场复绿,建设绿色矿山
建设绿色生态惠州是建设幸福惠州的一个关键点,近年来,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采石场清理整顿复绿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生态惠州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工作理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惠州市临江第一重山和重要交通干线 (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关闭和废弃的采石场进行复绿,采用“1+1捆绑式”、政府采购招标、对外公开挂牌等方式对178个关闭和废弃采石场进行复绿治理,复绿治理面积290.1万平方米,通过复绿治理,进一步保护惠州的秀美山川,推动了绿色生态惠州建设。
同时,为规范矿山管理、保护环境、促进矿群和谐发展,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将在采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建设范围,重点加强露天采石场、陶瓷土等固体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要求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开采、破碎、运输过程采取洒水、喷雾、封闭等措施,对进出矿山道路及场区定时巡回洒水、及时植树种草,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影响,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采取遮盖、封闭运输,防止运载物洒落、飞扬,禁止超载、满载。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悉,惠阳国土资源分局将部分采石场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示范点,编制了建设规划书,引进了防尘罩、防尘屋等设施,极大程度降低了粉尘排放。
厄尔尼诺引发降雨不均,易导致地质灾害
厄尔尼诺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异常,降雨不均。惠城区中心区、惠东县高潭、宝口以及龙门、博罗个别山区镇经常成为暴雨中心。有些地质灾害和降水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惠州市的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四至六月份的降雨集中期即主汛期,尤其以汛期第一场大雨或特大暴雨发生时为甚。连阴雨加暴雨或区域暴雨过程最容易诱发山体滑坡和崩塌灾害。
近年来,惠州市积极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每年都编制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积极向中央财政争取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补助。2015年,完成了惠城区花园水社区等4个隐患点的应急抢险和应急治理工作;推进实施东江林场宿舍后山等3个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完成了惠城区麦地南-刘屋山片区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立项工作和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全年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2088万元,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点20处,隐患消除率为15.5%,完成了2014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中关于 “珠三角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和治理的比例不低于15%”的目标任务。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村入户、进学校上课堂”,印制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挂画6000余张,分发至广大山区地带、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居)委会、村小组、学校、国土资源所等地的显眼位置。
目前正值广东省的主汛期,大到暴雨时有发生,并且前期累计的降水较多,地表含水量已近饱和,所以后期如遇有较强降雨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市国土资源局提醒,在山区和要到山区游玩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预防山洪和地质灾害,确保人身安全。住在临山坡脚的居民,在雨季应当选择远离山体的一侧居住或者尽量不要在一楼居住,以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破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本报记者陈可可
新闻推荐
破坏文物最低罚款额提高10万 《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本报讯(记者邱若蓉)对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严重破坏性影响的单位,将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记者昨日从市法制局获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