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厕“大”民生群众“方便”更方便2020年河源市农村卫生公厕、城市公厕建设完成率均超110%

河源日报 2021-01-21 08:02

?市区客家文化公园堤廊的厕所,白墙灰瓦,绿树掩映,具有客家建筑特色。

小公厕,体现大民生,是折射城市文明、体现经济发展的“窗口”。2020年,一座座应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的城市、农村和旅游公厕在河源市各地升级改造和新建。2020年以来,河源市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把“小厕所”作为“大民生”来抓,推动一大批公厕升级改造和新建,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让“方便”之事更方便,超额完成预计建设计划,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图:本报记者刘昕实习生黄依依

城市公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白墙灰瓦展示客家建筑风韵,斑驳苔迹被干净粉墙代替,立体绿化景观呈现蓬勃生机……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各公厕时发现,依托“源城开放厕所”APP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公厕分布图,河源中心城区的每个公厕的具体位置用手机即可找到,公厕外精心设计的具有河源特色的指示牌及“斑马线”标识牌,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公厕最重要的是干净卫生,我们在门口都没有闻到异味。”市区中心市场公厕对面的饼店老板对厕所改造成果表示满意。源城区城管执法局公厕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和改造的公厕内部设置挂钩、扶手、烘干机、面镜,覆盖免费WIFI网络,同时增加女性蹲位数量,按照1比1.5比例设置男女蹲位,推广“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无障碍间等人性化服务设施,方便特殊人群如厕,注重人文关怀,彰显城市服务温度。值得一提的是,河源市在人流密集且场地不够的地方,如市区华达街小公园、城北高速出口、火车站出口(在建)、公园东公园(在建)等处,还新增4座装配式公厕,公厕整体采用复合材料装配而成,具有耗能低、施工工期短、质量可控等优势,而且材料可继续回收再利用。其中华达街小公园公厕运用预先定制好的组装部件,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设,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13天时间。

据悉,2020年以来,源城区城管执法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卫为契机,在市区范围内进一步推动“厕所革命”的落实,围绕“眼看干净、鼻闻不臭、舒心如厕”要求,创新公厕管理机制,改造和新建一批城市公厕,不断提升公厕的精细化、品质化、规范化管理水平。2020年,河源市中心城区已改造升级13座公厕,改造后的公厕遵循内外兼修的原则,外观上注重通风采光、面积适宜、标识清晰、方便实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设计风格和周边整体环境布局协调,实现“一厕一景”。2021年,河源市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新建、改造中心城区20座公厕。

“乡村公厕赶上城里水平”

“厕所升级了,比以前好多了,大家来到这里都感觉到很干净,有了公厕之后,过往的人上厕所也比较方便。都赶上城里水平了。”东源县涧头镇涧头村村民朱彩媚告诉记者,村附近就是东源县涧头镇酿酒生态园,在以往,园内曾建有一间简陋的厕所,但随着生态园的发展,旧厕所已无法满足需求。如今,一座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的独立式公厕就在园内,既满足游客需求,又能解决村里百姓如厕问题,一举两得。

朱彩媚提到的公厕是一座独立式公厕,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设在生态园入口附近,在设计风格上保留了客家民居式的建筑风格,美观大方;内部设有蹲厕、坐厕、洗手台、镜子等,环境干净整洁,设施配套一应俱全。东源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黄晓芬介绍,2020年,东源县共完成25间厕所的建设,东源县涧头镇酿酒生态园的公厕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旅游公厕的改造升级,生态园优质的配套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往生态园游玩。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乡村公厕更是如此。近年来,河源市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始终把推进“厕所革命”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来抓。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900间,普及率达100%。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公厕500间,完成率110%。新建、改建中小学厕所27间,完成率100%。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94间,完成率116%。完成城市公厕建设76间,完成率为149%;其中新建完成55间,完成率为134%;改造完成21间,完成率为210%,超额完成了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厕所、中小学厕所和城市厕所的民生实事建设任务,公厕的数量、布局、档次等都得到明显提升。

新闻推荐

“城市大脑”赋能社会综合治理 江东新区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全区综合治理“一张网”

■江东新区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内景■江东新区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外景“叮咚”……正在进行日常巡逻的综合执法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