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学校:打造特色优质教育品牌核

河源日报 2019-09-29 08:59

■2018年9月10日,光明双语学校(新校区)开学庆典。■光明学校注重国学教育,全方位营造具有浓郁氛围的传统文化环境。■光明学校25周年庆典仪式(航拍图)核心提示

今年,是光明学校创办25周年。25年来,光明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传统到特色、从简陋到优质、从单一到多元,筚路蓝缕,风雨无阻,为河源民办教育树起了一面亮眼的旗帜。

25年来,一群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的光明人,打造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有担当有作为的“光明崇教团队”,铸就了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光明特色教育”品牌,赢得了学生家长赞赏的“光明优质教育”口碑。

光明学校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办教育。如今,光明人树立了办“百年老校”及国际化学校的更高远目标。

从一幢普通民房到一校四区

光明学校在成立25周年之际,推出了一部大型纪录片《筑就特色优质教育品牌之路——光明学校25年》,该纪录片展示了光明学校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如果时光倒回25年前,光明学校的起点竟是从一幢普通民房开始的。

1994年,新江路社区一带没有一所学校,孩子们上学至少要走三四公里的路程。于是,退休后的陈集珍与夫人诸莲泰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自己的住处办学。一幢200平方米的普通民房,49名学生,光明学校由此起步。

1995年,缪贵昌加盟到光明学校,该校开始了合作办学之路。当年8月,一所能容纳400余名学生的完全小学建成,9月份招到了388名学生。从此,光明学校开启了跨越式发展模式。1996年办成第二所小学,1998年办了双语学校,1999年办了高中,学生达到5000多人。光明学校负责人回忆道:“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原始积累",虽然收入低,但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1999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光明学校开办了高中。2002年,第一届高中生毕业。1999年后的10年里,光明学校开办了4个校区,办学层次从幼儿园到高中,在校生最高达到5100多人。光明学校发展到“一校四区”,规模不断壮大。

2003年,光明学校获评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学校,2005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人民日报》、广东卫视、《河源日报》等媒体先后发表和播出17篇文章和节目,对光明学校进行报道。2004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闯山区民办教育之路》认为:“光明学校历史虽短,成绩辉煌;特色办学,经验鲜明;以人为本,重在发展。”

“从第一届高考开始,办高中10年那段时间,面临着很多竞争。”光明学校负责人说:“当时,河源也办了很多所学校,我们的教学质量是首屈一指的。”这一阶段是光明学校迅速成长的稳定期。

打造特色优质教育品牌

2010年,光明学校因办学场地所限,暂时停办高中,把高中的师资放到初中去,走优质化道路,由做大转变为做强,定位于差异化,以优质的学位满足社会需求。

光明学校通过引进双语教学、实施课堂改革、建立生态德育系统、大力开展国学教育等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打造特色优质教育品牌,从此走上了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双语教学,让孩子增添优势

早在1998年,光明学校就引进了剑桥英语教学模式,创办了光明双语学校。这是河源第一家实验性的双语学校,也是光明学校走向特色教育的第一步。

光明双语学校校长诸雄辉认为,学生从小学习英语可以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具备一定的对话能力,这对学生之后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六年级毕业相当于拥有初三的词汇量,这是我们剑桥英语学生的优势。”

1998年8月,光明双语学校被定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外语特色学校实验点”。

2007年至2009年,光明学校聘请了多名外教,到学校讲学或任教。由此,光明学校成为河源市最早聘请外教的学校。

通过20多年的探究,光明学校的双语教学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坚持课改,促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从2005年开始,光明学校就着手进行教学改革。经过探索,该校结合实际在2011年确定了“三阶段”教学模式,老师分级分科编写新课导学案和复习课的学案,使“模式+学案”得到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课改成效显著。

在课改中,针对一些做得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课堂,该校成立了“课堂诊断小组”进行诊断,分别由备课组、学科组、学校组逐级进行,要求各级诊断都必须有“听诊”“开方”“治疗”“复查”等四个环节,为新教师提供精准的专业指导服务,确保有效课堂的普及,逐步实现“零问题课堂”。

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展示学生才能,该校还开设了几十个兴趣班,每个学生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加以学习;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文化体育节,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特长、拼搏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市教育局将这些好做法向兄弟学校推广,经常组织兄弟学校的教师到光明学校听课、评课、跟岗。光明学校在源城课改方面走在了前列,这是光明学校的品牌,也是河源市的一个品牌。

生态德育,让每个孩子茁壮成长

学校重视德育不奇怪,但是像光明学校把德育放在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并形成光明生态德育系统,就让人惊叹了。

该校根据初中生三年的成长特点及认知规律,规划了三年一轮,以“孝、家、梦”为主题的大德育系列活动,并制作了大德育活动手册发至学生手中,让学生对照自查。

“学生的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其品德可以影响他们一辈子。”光明学校工会副主席黄木林说。他们在运行生态德育系统过程中,秉着“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德育管理团队的素质,挖掘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模式,形成具有针对性、规范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光明生态德育系统。

正是因为重视德育教育,该校已经完全杜绝了恶性打架斗殴事件,学生遵纪守法,违法犯罪率为零。这也为广大光明学子成为科研、教育、行政、金融、商业、制造、军队、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奠定了基础。

国学育人,构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走进光明学校的教学楼,到处可见有关国学的内容,每栋楼的过道、走廊里张贴着《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语句,以及孔子、老子等圣贤的画像,还有学生创作的书法、美术作品等;宣传栏、墙壁上,最醒目的还是有关国学的经典语句。

“我每次去学校看望小孩,其他小朋友见到我都会跟我打招呼,有的甚至还会鞠躬行礼。”光明学子张广源的家长说,“孩子就读光明学校后,变得更有礼貌了。”

目前,该校从小学到中学,全面开设国学课程,指定受过专门培训的国学教师授课,并成立“国学教育课题组”。同时,校园内还设有“国学长廊”“国学经典墙”,内容丰富、常新,全方位营造具有浓郁氛围的传统文化环境。

坚守初心办百年名校

光明学校的迅猛发展、不断壮大,得益于两个优秀的团队。一个是一心一意办教育的决策团队,他们心无旁骛,致力于学校的创新、改革和发展;一个是有使命感、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他们不忘初心,致力于教育教学,把教书育人当成“事业”。

“老老实实办学校,踏踏实实做教育。”光明学校一直都坚持一个办学信念——“教育千秋,光明永存”,也就是坚持办教育、一心办教育。

25年来,光明学校“坚守初心”,以不变的初心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学校决策团队一直秉承着一心办教育的理念。“我们从未将学校资金挪作他用,这也保证了我校没有遇到过资金链短缺、断裂的情况,避免了对学校正常运转造成麻烦。”学校理事会成员说。

强大的教师团队、高素质的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光明学校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年轻新教师上汇报课。为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实施了“青蓝工程”。一对一结成师徒对子,用以老带新的办法,互相帮助、传授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校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以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留下了一批服务光明学校十几二十年的中坚力量。

“坚守初心,未来可期。”这是光明学校的发展战略。在建校25周年之际,光明学校坚持全心全力办教育的思想,以“追求卓越,办百年名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提供优质学位,服务社会。

对于光明学校的发展,广东省教育专家张铁明建议,光明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办出特色,甚至于办出高端的国际班或者办成国际目标的学校。

光明学校也将寻找新的办学场地,依托现有品牌效应,逐步扩大规模,建成一所规范化的完全中学,将学校打造成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的名校。

■组稿:本报记者星海■摄影:本报记者:冯晓铭■制图:黄剑锋

新闻推荐

源城举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授牌系列活动 助力打造全域旅游“源城样本”

○本报讯特约记者黄赟日前,源城区在埔前镇陂角村举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授牌系列活动,吹响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进军号角,推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