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发改局:勇于担当 善谋善为 奋力谱写新时代河源发展新篇章

河源日报 2019-09-26 10:27

■于今年1月9日成立的广东慈航航空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东新区,注册资金为10亿元。■市“5·20”系列经贸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建设中的粤赣高铁江东新区段■河源高新区全景图。河源高新区是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河源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核心提示

地区发展,需要高瞻远瞩的科学规划,需要优质项目的落地生根,需要宜居宜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市发改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高点站位、高位谋划,紧紧围绕把河源建设成为“示范区”“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和“两个河源”发展思路,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积极发挥编规划、出思路、调结构、促改革、抓项目、稳物价等各项职能作用,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河源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市发改部门更加深刻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对河源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更加对推动全域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充满信心。市发改局积极响应市委“举全市之力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号召,积极做好谋划发展“规划部”、推进发展“项目部”、统筹发展“协调部”、破解发展难题“参谋部”,为河源市融湾大局贡献发改智慧和发改力量。

把脉问诊:

精准研判强化经济管理

市发改部门作为全市宏观经济谋划和管理部门,必须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情况有准确认识、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准确研判,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把准脉搏,谋划发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近年来,市发改部门把谋划发展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警,科学预测主要经济指标,积极参与重大政策谋划制定,高度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关注国家政策投资导向和市场经济变化,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及时形成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及政策建议,有力推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数据显示,2018年,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201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9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4.59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99.98亿元,增长5.6%。

规划先行:

着眼城市需求抢抓发展机遇

2019年5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改部门正式启动《河源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河源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为让规划尽早出台,市发改部门迅速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各类型企业进行调研座谈,摸清全市发展现状、融入大湾区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认真探究融湾思路和方法,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河源全域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的作战图和计划表。2019年8月,河源市融湾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通过了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审议。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要占据主动、抢得先机。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市发改部门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作为、加快谋划。着眼城市发展需求,以市场的机制和理念,科学谋划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关系,充分发挥河源的生态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优势,牵头起草了《河源市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实施方案》,已征求省发改委各处室及省有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现已报送市政府审核。

近年来,市发改部门除紧扣融湾编制系列规划外,还牵头编制《河源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河源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规划》《河源市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河源市产业发展规划》《河源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符合政策方针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高质量规划,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项目建设:统筹谋划狠抓落实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投资的载体、发展的支撑。2018年,河源市成功举办“1·3·6·9·12”系列经贸活动,取得签订超万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和动工建设超千亿元产业项目的丰硕成果;2019年,市发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策划举办“5.7.9”系列经贸活动,其中5-6月份,全市158个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总投资达2826.66亿元。

大批投资体量大、发展质态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纷纷抢滩落户和动工投产,既为河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实支撑,也意味着河源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河源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腹地,社会各界越来越看好河源的发展前景。一个个项目能跑出令人欣喜的“加速度”,得益于市发改部门紧紧围绕全市项目工作进行统筹谋划,狠抓项目落实推进工作。

据了解,市发改部门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工作重点,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以具体项目为主抓手,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组织对全市779个在库建设项目开展日常跟踪,督进度、促入统,推动投资增加;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对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以市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办件形式,将42个关键问题转至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有关单位予以落实解决,明确责任,限时办结,定期跟踪;以督促开工为着力点,推动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统筹相关县区、市有关部门,全力推动94个省级灾后重建补助项目实施,做好立项审批服务,跟踪项目建设进度,促进有效投资。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2.4亿元,同比增长9.7%、完成全年任务的64.6%,其中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1.5亿元。

优惠政策:以优质营商环境引得凤凰来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事关河源经济发展大局,是全市各部门包括市发改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河源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发改人责无旁贷,勇当先锋尖兵。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直是行政审批领域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涉及部门多、整体关联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落地速度。今年8月8日,《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根据《实施方案》,围绕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实施细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试行方案、市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方案和细则正在完善中,将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改革审批管理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近年来,市发改部门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作风、抓落实、提效能的重要举措,以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为重点,在审批事项、办事效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护航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市发改部门不断持续深化投资审批改革,汇编发布《河源市惠商“黄金十条”》,制定实施《河源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营商环境“政策红包”,着力解决企业在开办、运营、退出全流程各环节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

接下来,市发改部门还将探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办法,持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落实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力争项目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

民生福祉:回应百姓关切保持物价稳定

保持物价特别是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对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和预警,积极防范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成为发改部门工作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市发部门持续在价格调控、价格管理、收费管理、成本调查监审上发力,以确保物价稳定,推动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在价格调控上,密切关注价格总水平变动,开展重大节日农副产品价格义务调控及市场价格巡查活动,着重加强对猪肉市场的调查监测,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在价格管理上,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制定了河源城区(源城区、江东新区、市高新区)非居民燃气配气价格表,完成了4A级景区门票价格成本监审及调价工作,清理规范电网和转供电环节收费工作扎实推进;在收费管理上,加强行政事业性、教育、医疗服务、中介及经营服务性等部门的收费管理,组织开展全市涉企收费清理规范自查工作,严格执行2016年以来的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预计到2019年底,累计为企业减负1.48亿元;在成本调查监审上,完成稻谷生产、小规模生猪饲养等农产品成本调查,扎实推进供水、出租车、旅游景区门票及景区内交通运输服务的定价成本监审工作。

发改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启动肉类商品价格应急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7-8月份,全市共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333.14万元,惠及111048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降低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增强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发改部门积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努力使全市部门间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市发改部门紧紧围绕创文工作要求,结合河源市实际,制定印发了《河源市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实施方案》、《河源市开展诚信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在19个重点领域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集中治理以及在全市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市民群众诚信意识和诚信建设水平。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近年来,市发改部门在扎实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加强“红黑”名单认定和使用,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推动联合奖惩备忘录覆盖重点领域,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通过信用监管的方式,倒逼企业或个人自律。目前,信用平台与市政务共享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对接,可共享51个部门449类信息374多万条数据。

接下来,市发改部门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力,坚持谋大事、抓落实、促发展,凝心聚力、务实苦干,不折不扣地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推动河源市发展改革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河源市“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组稿:本报记者刘昕通讯员崔新友摄影:本报记者冯晓铭

新闻推荐

家校携手 共育文明学子河源市家校共育模式成效显著,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市三小“成长有约”家长学校课堂开课。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