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深化卫生事业改革 百姓健康更有保障

河源日报 2018-10-31 07:47

东源县人民医院新院效果图。据悉,新院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规划综合建筑用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计划在2019年底竣工投入使用。■2017年9月27日,东源第二人民医院在船塘镇开工建设。据悉,医院规划用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计划2019年建成。通讯员 王育斌 摄■仙塘镇红光村卫生站。据悉,2017年东源已完成69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今年第一批21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计划年底前完成建设。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核心提示

健康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基本需求。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建县30年来,东源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以深化卫生事业改革为抓,坚持硬件与软件一齐抓,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东源县卫计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健康东源、打造卫生强县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精神,以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船塘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村级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全面加快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在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健康东源,打造卫生强县,推动全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让百姓看病更有“底气”、健康更有保障。

据统计,目前,东源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5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所、县级卫生机构7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21所、村卫生站283个;全县有卫生从业人员17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16人,占比达81.4%。

基层篇

干净舒适的“花园式医院”

走进东源县仙塘镇卫生院,“干净舒适”是这家医院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目前,仙塘镇卫生院不仅是全市最好的镇级卫生院之一,更是患者公认的“花园式”医院。该院配置有一系列高科技专用医疗设备,承担全镇14个村(居)委会及县城中心城区43869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工作。

在10多年前,仙塘镇卫生院仅是一家拥有“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的乡镇卫生院,除了几间平房,其他大件设备及辅助科室基本没有,完全跟不上医疗卫生发展需求。

从2004年开始,仙塘镇卫生院在仙塘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医改为契机,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构建和谐医院为目标,着力加强医院硬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难点问题。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仙塘镇卫生院已经发展成为东源县乃至全市最好的乡镇卫生院之一。

据了解,仙塘镇卫生院全院职工人数从2003年的20人增至2018年8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从13人增至69人,本科学历零人增至12人;仙塘镇卫生院业务及办公用房面积从2003年的1337平方米扩大至2018年的4148平方米;全年门(急)诊人次从2003年的8563人次增至2017年的31029人次;医疗专用设备从原来的“老三件”增加到现在的救护车3辆、DR机、300MAX光机、彩色B超、黑白数字化B超诊断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多普勒胎心音听诊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下乡体检一体机、离心机等一系列医疗设备。

仙塘镇卫生院只是东源县乡镇卫生院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源县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变化篇

三级医疗机构促服务“大提升”

改变的不仅仅是仙塘镇卫生院,近年来,东源“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近年来,东源县卫计局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完善体系、优化格局、补齐短板、加快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着力改善全县基层医疗卫生环境,形成医疗卫生发展“新局面”。

一是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环境。东源县重点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和县中医院创建“二甲”升级工程,启动县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建设。

为了切实解决东源县人民医院院区拥挤、床位紧缺、群众看病难等问题,满足全县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县人民医院综合服务水平,2017年9月,东源县正式动工建设东源县人民医院新院。该院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新建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传染病楼、后勤保障楼等,项目预计今年12月完成主体建设,2019年底投入使用。

为了填补东源县“二甲医院”空白,2017年,东源县争取省级财政资金700万元,在“二级乙等医院”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县中医院创建“二甲”升级建设项目。目前,县中医院正在不断完善就医环境、医疗设备配置及人才梯队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有序推进。

为了提升东源县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水平,适应“二孩政策”的实施,东源县大力推动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项目。该项目按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建设标准规划,总用地面积6500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50张,总投资824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400万元),计划今年10月启动,2020年底投入使用。

二是提升镇级卫生院服务环境。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周边乡镇群众的看病需求,东源县决定把船塘中心卫生院升级为县第二人民医院。该项目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总投资1.8亿元,设置床位数330张,规划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包括新建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公共卫生服务楼以及宿舍楼,配备电子肠镜、电子胃镜等一批先进诊疗设备。项目已于2017年9月27日正式启动,计划今年12月完成主体建设,2019年底投入使用。

同时,东源县已经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近年来,东源一方面抢抓省对乡镇卫生院实施改薄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填平补齐”工程、“五个一设备配套”工程以及中央财政加大对农村卫生工作投入等重大机遇,用好用实政策红利,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完成21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目标,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是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近年来,东源县共筹集资金2亿多元,建设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8.17万平方米,配套医疗设备100台件。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基本装备了B超、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常规医用设备;部分中心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麻醉机、呼吸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R等大型医疗设备。

三是全面提升村级卫生站服务能力。东源县根据省卫计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2017年广东省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文件要求,将用3年时间(2017—2019年)完成240间村级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其中2017年已完成69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今年第一批21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指标计划年底前完成建设。

措施篇

稳定基层人才持续提高待遇

东源县船塘镇李田村既是全县边远乡村,又是船塘镇最大的村。全村户籍人口近7000人,常住人口3000人左右。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过去群众一直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从医30年的李国初,是李田村卫生站的医生。自2003年李田村卫生站建好投入使用后,李国初基本没有出过远门,除了去周边乡镇给患者看病,其余时间都在村卫生站服务。

自李田村卫生站投入使用后,村里就医环境大大改善,解决了边远山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力度,村卫生站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日前,记者在李田村卫生站看到,这里有中药房、西药房、诊病室、注射室,感冒、咳嗽、发热等常见病、多发病和轻外伤包扎等都可在卫生站解决。李国初说,还经常有省、市专家医生到李田村义诊,免费给村民看病。同时,按照要求,目前李田村基本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居民健康档案正在完善。

近年来,东源县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多渠道多措施多保障,促进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新调整”。

一是拓宽招引渠道,不断壮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东源县通过人才招聘、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充实到全县各家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是加大培育力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以教促医”“以研促医”等措施,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每年安排卫技人员到省、市医疗单位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利用省市全科医师培训、医学生免费定向培养等契机,以及依托“华医网”视频教学系统和集中学习培训等形式,不间断加强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临床、公卫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三是持续提高待遇,留住用好医疗人才。针对卫生高级人才流失问题,东源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在县级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高职称、高学历医疗卫生人员实施特殊津贴补助,并在职称评定、非物质荣誉、职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

据统计,目前,东源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5个,全县有卫生从业人员17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16人,占比达81.4%。

谋划篇

巩固创卫成果增强百姓福祉

2017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东源县成功创建省卫生县城。东源县卫计局表示,今后该局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全力建设美丽健康县城,为东源百姓创造更好的医疗卫生环境。

一是以优化美化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根据《广东省卫生城市标准》《广东省卫生县城标准》要求,东源县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差距,突出重点和难点,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巩固省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活动,将东源打造成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新县城”,确保于2020年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核验收。

二是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将进一步加强“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县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进度,确保2018年完成项目主体建设;确保今年10份启动县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项目建设,把县妇幼保健院打造成“二级甲等专科医院”,以适应“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的需求;启动县120指挥中心建设项目,预计2018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三是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前提,进一步加强计生服务能力建设。稳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优化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出生缺陷干预,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强化“两癌”筛查、病残儿医学鉴定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整合,优化配置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

四是以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为途径,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启动县级医院人才培训计划和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加大全科、产科、儿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人才住房难、上升通道不畅等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聚才用才环境;公开招聘全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师工作,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紧缺的问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大力推动出台新的卫生人才政策,提升卫生人才补助水平,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统筹:李成东欧阳晓陈苏宁

组稿:本报记者田红秀李成东特约记者李远来黄廷首通讯员曾晨芳

新闻推荐

全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志愿者在仙塘镇牛角龙文化中心指导当地学生画画。近年来,东源在加大“三馆一宫”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乡镇文化站等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