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飞夺泸定桥》 就藏在广州艺术博物院
红色文物·红色故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这是《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课本中《飞夺泸定桥》开篇的句子。这篇课文,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而配这篇课文的插图,也是无数学子熟知的一张画。你可知,这张画就藏在广州,就藏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通讯员:邹杰杰
真实还原大众记忆里的“军事奇迹”
“我从小就在语文课本上看过这幅画”“原来这张画藏在这里”……每逢《飞夺泸定桥》在展览中展出,展厅中总会传来这样的议论声。这幅画,几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艺术记忆。
站在展厅中,望着被定格的画面,红军勇士穿过烈火与弹雨,攀着铁索桥,踩着摇晃的铁链冲击的那个瞬间,唯有“震撼”二字可以形容。
画面在平视视角的基础上,强化了主体内容的纵深,聚集于画面前部和中部的22位勇士,在被江上雾气隔断的对岸建筑和山体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伟岸。画家用明亮的色调描绘了勇士们以及他们身侧的铁索、残存的桥板。桥头敌人点燃的烈火跃动着,给勇士们镀上了一层火红色。透过铁索的间隙,江水滔滔奔流,远处群山如削,构成险峻而壮观的奇景。画家似乎并未刻意强调这天险的险峻,更多地以大自然的壮景,来衬托勇士们战斗精神的伟大。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是为大众所津津乐道的“军事奇迹”之一。红军夺桥部队在大雨和夜幕中,仍然创下至今未被打破的人类徒步行军速度的纪录。语文课本的文字准确地描述了当时红军在两岸并进,誓夺铁桥,为北上红军打开通道的情况。而插图则是选取了22位勇士冲击到江对岸桥头前的瞬间。战士们手中拧开盖、拉了弦的手榴弹,是对战斗场景的真实还原,在画家的笔下,营造出一种短兵相接的强烈震撼效果。
看过语文课本里的《飞夺泸定桥》的人很多,但知道原作在广州艺博院的人则很少。很多人说,在现场观看更能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似乎能感受到画作传来震天撼地的冲杀之声。
广东画家雷坦创造性地采用正面构图法
这件作品由广东画家雷坦创作于1977年,布本油彩,画幅为170cm×250cm,曾荣获全军优秀作品奖。
雷坦生于广州,自20世纪60年代起活跃在画坛上。他早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跟从中国早期留法画家颜文梁研习油画。它的历史题材作品,或以历史人物为依据所创作的作品,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善于用不同手法艺术再现人物在历史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画面的人物造型、色调处理庄严大气,透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除了《飞夺泸定桥》,他的类似题材代表作还有《饮马长江》《师出大别山》等。
馆方专家介绍,“飞夺泸定桥”的主题虽有不少人画过,但大多采取横长的构图方式,从侧面表现夺桥的情景,而雷坦创造性地使用正面构图法描绘过桥红军,让观者如置身于战斗场景之中,因而增强了真实、紧张的感受。
让我们回到1935年5月。当时,红军主力部队若不过大渡河北上,就会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前后夹击,处境十分危险。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几乎无处可渡。生死攸关之际,占领和通过泸定桥,便成为全军的希望。因此,中央命令:红四团必须在两天内抢占泸定桥。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人最能理解。当年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正是因为在大渡河边耽搁了几天,错过最佳的渡河时间,遭到合围,全军覆没。当时的敌人已经狂妄地叫嚣: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的确,接到夺取泸定桥命令的时候,红四团距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的路程。即使放到今天,在战斗条件下行进这么远的距离,也非易事,更何况在交通条件远远比不上今天的20世纪30年代。此时的红军,刚刚经历了一场鏖战,在重重阻截之下,行军供给也已严重不足。但红军勇士发挥了超人般的战斗精神和极高的战斗素养,饿时就抓把生米吃,渴时喝口雨水,忘乎生死地战斗……终于及时赶到,作为先锋突击队的22名勇士在队长廖大珠的率领下,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迎着枪林弹雨冲过了13根寒光凛凛的铁索,一步步夺下泸定桥。
用艺术再现迎难而上浴血奋战的长征精神
透过这幅作品,我们看到红军战士的步伐踏在七零八落的木板上,你也许忍不住会问:为何敌军只拆掉木板,没有直接炸桥弄断铁链呢?
对此,馆方专家介绍,对于红军是否会经过泸定桥,驻守在此地的敌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且泸定桥作为当时唯一连接大渡河两岸的天险要塞,敌军也要为自己留下后路。而红军昼夜不停地赶路,前行的速度完全超乎敌军预料,加上其他友邻部队的配合,令敌军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皇战败。夺取泸定桥是红军长征途中极为重要的一战,也是将“兵贵神速”诠释到极致的一次战斗。
若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馆方专家介绍,当年的22位战斗英雄,除了是作战英勇、精挑细选出来的战斗尖子,还必须是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
今天,泸定桥作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纪念地之一,每年都迎来无数怀着崇敬之心而来的游客。《飞夺泸定桥》的画作者雷坦,曾以近3个月的时间,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观察体验红军当年的艰苦历程,以亲身的体验绘就了这件不朽的作品。
“当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雷坦的《飞夺泸定桥》,我们所思所感的,不仅是革命先烈迎难而上、浴血奋战的长征精神,更是身为青年永不懈怠、勇担重任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跟党走的理想信念。”馆方专家说,“它告诉我们最执着朴素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
新闻推荐
■父亲的背影■梁志钦资深媒体人夏季,是西瓜的季节,总有那么一个记忆,酷热的夜里,父亲摸黑骑着自行车,带回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