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封控区仍存社区传播风险 广州将对区域内人员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健康监测 并适时安排核酸检测
□本版撰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洁莹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昨日早上,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89场)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通报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三位来自高校的公共卫生专家答记者问点评了广州此次疫情防控措施的成效,并对疫情态势进行研判,对市民个人防护提出建议。
据通报,近期新增零散病例均来自封闭封控区域的集中隔离人员,但这些区域仍然存在一定的社区传播风险。专家表示,前一阶段广州的疫情防控措施取得了成效,目前疫情向好,但仍未可松懈。
2例新增2例出院
18日核酸采样未在重点区域发现阳性
据通报,6月18日0时至24时,广州新增2例境内确诊病例,均为荔湾区白鹤洞街封闭区内居住人员,6月7日已纳入隔离酒店集中隔离,开展医学观察。
另外,经专家评估,6月18日有2名确诊患者出院,出院后要继续接受康复隔离,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离院。截至6月18日24时,本轮疫情确诊患者累计出院16人。
6月18日,全市开展核酸采样共48.26万人次,除了在隔离酒店密接排查发现以上2例阳性感染者外,对荔湾区重点区域、番禺区和南沙区中风险地区的采样检测,未发现阳性病例。
封闭封控区仍然存在社区传播风险
陈斌表示,近期广州按照分级分类原则正陆续有序解除部分区域的封闭、封控管理措施。但当前全球新冠肺炎持续蔓延,广州作为国家重要口岸城市,“外防输入”任务极为艰巨,“内防反弹”更加不容有丝毫大意。
从近日广州陆续出现的零星散发病例来看,虽然这些病例均在集中隔离酒店发现,但集中隔离前在封闭封控管理区有着较为广泛的活动史,可能存在潜在密接者,仍然存在一定的社区传播风险。
加上近几天,其他城市还发现了集中隔离超过14天之后被确诊的病例,这些情况都表明,目前解除封闭封控管理和调整防控措施的区域仍不能完全放开,仍需要进行必要的管控。在此期间,广州将对区域内的人员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健康监测,并适时安排核酸检测,以最大程度消除可能的传播感染风险,防止疫情反弹。
重点区域将适时安排接种第二剂疫苗
希望广大市民进一步强化防护意识,不聚集、不扎堆,少外出,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去过封闭封控管理区域或者曾经有过发热超过37.3℃、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泻这几个症状之一的市民朋友,一定要引起高度警觉,主动报告并立即就医。
同时,针对重点区域居民普遍关注的接种疫苗问题,陈斌表示,将会在不存在人员集聚风险条件下,适时安排接种第二剂疫苗,尽快建立人群免疫保护屏障。街道、社区也将细致做好物资保障和家庭服务,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的生活与就医需求。希望居民积极配合接种疫苗,在预约后做好防护,有序安全接种。
公卫专家:疫情态势向好 但仍不可松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院长舒跃龙:夏季来临,流行性感冒、蚊蝇引起登革热等都是常见性疾病,加上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建议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注重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市民在个人防护方面依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要落实防疫要求,也要保持好积极健康心态,积极防控。
暨南大学公共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蔡立辉:目前“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仍然面临挑战,大家一定要全力配合执行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再坚持、再坚守、同心协力,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杏芬:广州与时间赛跑,采取了力度强、范围广、发现早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部分地区风险等级在不断降低,市民的工作、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疫情防控呈现向好的态势,并不意味着疫情已经结束。稍有松懈,疫情就有反弹的风险。
针对个人防护,专家提三大建议:
一是“积极配合”。每一个人都应配合辖区内的疫情防控措施,如果是在封闭、封控区域内的市民,要保持良好情绪,配合各项措施。
二是“两个尽快”。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免疫屏障;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三是“五个牢记”。日常生活中牢记: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一米线、勤通风等个人防护措施。
新闻推荐
●刘茉琳一直喜欢广州,逢人就说广州好。重点倒不是这座城市多大多好看多好玩,而是这座城市“真好吃”,不过认真来说内心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