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重磅推出《教育之路,无问西东》活动直击痛点,不同赛道碰撞追寻“教育之光”
圆桌对话环节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程惠云分享学校核心竞争力
吴颖民
陈文学
杨琳琳
王浩波
彭斌
王礼维
程惠云
陈泽芳
现场观众踊跃拍照
策划/统筹陈晓璇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陈亮孙唯实习生崔晓君龚无忧卢超情
广州“公民同招”政策落地一年,小学、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公校、民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报名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校电脑摇号派位。在“公民同招”新政下,学校生源面临“重新洗牌”,部分小升初家长陷入了焦虑之中。
又是一年升学季,为了直击教育痛点,解答升学难点,5月9日,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独家重磅推出《教育之路,无问西东》活动,邀请公办、民办和国际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与老师、家长、学生同席论道,首期聚焦:“公民同招”政策之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该活动策划人、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晓璇表示,此档活动旨在打通教育与人生任督二脉,成为打造解决教育痛点的融平台,追寻“教育之光”的思想汇。
有业内人士评价表示,该活动令公校、民校两条教育赛道思想碰撞出教育之光,加上现场导师即席点评的灌顶加持,开创了国内教育新样态切磋交流节目之先河。
【活动现场】
不同赛道校长同台分享导师即席点评精彩到位
近期正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报名季,广州市各区陆续公布了招生政策,虽然已是第二年的“公民同招”,但对于这一届的家长来说还是有些不淡定。活动现场,来了不少今年“小六生”的家长,甚至有些是带着孩子的简历来的。“这个活动真的太好了,一下子把公办、民办和国际学校的校长们都聚在一起,让我们可以一次性了解各个学校不同的特点。”来自天河区的邹女士赞叹道。
当天,执信中学、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广附南沙实验学校、为明学校、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和爱莎国际教育集团的校长们齐齐亮相,其中备受瞩目的是首次在公开场合亮相的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程惠云,一到现场便被家长们团团围住。刚到广州两个月的她打趣道:“广州的天气真热,广州的家长们也一样热情啊。”
活动现场,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秘书长陈泽芳作为导师,跟台下观众一起聆听校长们围绕“公民同招之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这个主题的分享。两位导师坐在台上听讲,让校长们压力不小,但两位导师即席点评,考验也不小。好在两位导师都是在公校、民校和国际教育方面非常有经验和见地的专家,现场点评字字珠玑,精彩到位。
【导师语录】
高屋建瓴:打通教育与人生任督二脉,追寻“教育之光”
吴颖民:把握“公民同招”新政下的新变化
“以往民办学校招生目标群体较明确,生源结构也相对整齐,而公办学校则必须对所有层次学生‘照单全收’,生源参差不齐。”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表示,“在‘公民同招’政策之下,我们应该看到,未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改变了评价体系之后的竞争力。”
吴颖民强调,未来的指挥棒绝不只是成绩、升学率,评价体系将会更加多元。“学校之间不是单纯的你输我赢、你上我下的竞争关系,应将立足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获得更多发展’之上。面对‘公民同招’新政,学校的竞争在无形之中加剧,更应练好‘内功’,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
在教育之路上,吴颖民认为,还要充分重视差异化需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要满足部分有留学愿望的国内孩子的教育需求,也要使外籍孩子的差异化教育得到满足。”他表示,在未来,教育领域如何更好地利用全球的资源,如何更好地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是所有学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陈泽芳:融合与适合,“合”而不同
“为应对未来发展,教育人都在不断努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都在不断改变教与学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并激发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所有的学校都希望每一个孩子走出校门时是带着‘让世界更美好’的愿望、信心和能力。”陈泽芳认为,目前教育在走向融合,走向“深度融合”。“公民同招”背后的初衷是推动教育公平,追求全人教育。公办与民办学校同权招生、深度联合的关键在于合作而非竞争,“我们在融合创新的路上没有竞争,只有合作。”
她表示,“合”也在于“无问西东”,即国际化教育、国内传统教育等样态,中西教育理念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相互借鉴与融合。“正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陈泽芳认为,“合”还在于“最适合”,即在符合自身认知之上所作的“最适合”选择。“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对孩子而言,最适合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主题演讲】
独具匠心:“公民同招”新政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公民同招”政策的广州首枪已打响一年,阳光招生政策的实施推进,让极具深刻意味的问题引起大众的关注——新政背景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加淡定从容。
彭斌:学校应讲究“发展力”而非“竞争力”
对于这个问题,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彭斌更愿意把“竞争力”变成“发展力”。他认为,“公民同招”新政下,学校应将被动的竞争力转化为主动的发展力,放缓发展速度,夯实教育质量,“教育应再慢一点,教育之路应更执着点,教育的思考更应从人的发展出发。”
彭斌提出学生学习动机的“触动”与全面发展的“慢培养”理念。他说:“被外部触动而产生的追求动机才是真正持久而有意义的。还需要注意的是,走得太快,孩子会看不清路。”
吴颖民导师点评:今天我们的论坛主题是从招生切入来讲学校的竞争力,彭校长不太赞成过分强调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而应该关注如何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我非常赞同这个意思。
程惠云:传承清华附中文化,让名校教育在岭南大地“生根发芽”
作为备受瞩目的“新星”,清华附中湾区学校落户天河区便受到极大的关注,该校执行校长程惠云指出,“公民同招”新政背景下,清华附中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尽管清华附中湾区学校还没‘诞生’,今年9月才正式开学,但它后面的清华附中却是一所百年名校。”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根基”与“灵魂”。程惠云介绍说,清华附中湾区学校背靠北京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承接与发扬水木清华的百年荣耀,清华附中母校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一并从首都“移植”到岭南大地,将在广府文化沃土的滋养下生根发芽。“我们要建一所老百姓口中的好学校,一所根植中国、全球视野、清华气质、立意未来、国际品质的新百年名校。”
陈泽芳导师点评:安邦和务实是清华附中人身上一贯独有的、令人尊重的气质。清华附中作为百年名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何将母校资源更好地应用到湾区学校、造福广州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王礼维:民办学校“向内看齐、向下扎根、向内赋能”
在“公民同招”新政背景下,公平、规范发展成为了民办教育的主旋律。对于由新政带来的发展“困境”,广州为明学校校长王礼维表示:“民办学校必须向内看齐,注重内涵发展;向下扎根,深挖潜能,特色发展,蓄势崛起;向内赋能,努力成为教育变革的创新者,善待教师、学生、家长。”据介绍,为了能在“公民同招”大环境下凸显自身优势,满足更多家长对精英教育的追求,今年广州为明学校首开“清北班”。
吴颖民导师点评:广州为明学校作为第一个亮相的民办学校,显然跟公办学校有明显的差异化。为明学校在民办教育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下,坚持一种自己独特的定位,来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满足社会差异化的需求,我觉得这种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陈泽芳导师点评:新政背景下,民办学校在发展个性化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也更应注重普惠性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兼容更多个性发展的同时,要规划夯实好学生基础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培养,“高手都在训练基本功”。
陈文学:学校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简称广附南实)校长陈文学指出,学校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审美情趣,一旦形成,它将在无形中推动和引导学生的发展,将学生导向更好的发展之路。”
广附南实的母校广大附中是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而先后设立的四所子弟学校之一,学校的内里贯通着“红色血脉”。为更好地利用红色历史资源,陈文学提倡,在生活上,将先辈们精神品质内化,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在教学上,则通过开设特色国防课程,引导学生们传承先辈精神,发挥文化的激励作用。
吴颖民导师点评:陈校长讲出了广大附中的鲜明特点。学校文化拥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及约束功能。
杨琳琳:教育应当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杨琳琳强调:“以核心竞争力培养孩子的未来胜任力”。她从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讲起:“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杨琳琳表示:“我们今天讨论的并非孩子们几年后的高考,而是当他们35岁左右在职业高峰期时,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的能力来应对未来的竞争。”
“我们需要的是有温度、有担当、会解决问题的孩子。未来社会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传统意义上‘完美’的人。”杨琳琳介绍,学校正在采取项目制的学习方式,通过全球分校间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向着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我希望在校园里面给大家看到多样化、动态的学习空间和生态引导,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成长。”
诺德安达学校如何培养学生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创建更多流动的学习生态系统,使学校真正成为未来的创新学习空间,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准备。”杨琳琳说。
陈泽芳导师点评:诺德安达的国际测试体系有利于学生在周期内进行知识技能的内化,好的测试更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学生一定是从成功走向成功的”。
王浩波:让孩子享受“沉浸式”的国际化教育
在“内卷”无孔不入的教育领域,竞争焦虑从学生、家长、学校层层渲染。爱莎国际教育集团的教育理念似乎带有些浪漫色彩。该集团董事王浩波表示,爱莎依旧坚持长线培育,重视孩子处事能力、抗挫败能力等多元长足潜能的开拓。
此外,学校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王浩波表示,爱莎天河学校的400多名学生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俨然是一个小小“联合国”,这对国际化教育来说是有极大优势的。他倡导用环境影响学生,让孩子享受“沉浸式”的多国文化交融。
“我们从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出发,提供差异化教育,为有出国想法的学生提供平台;同时,通过引入国际化的师资团队,提高公立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最终达到教学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在悄无声息的氛围中得到成长。”王浩波说道。
吴颖民导师点评:爱莎国际积极推动中西教育体制的融合,做一些体制创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我觉得取名爱莎(ISA),用探究、成就和践行三个核心理念来说明他们教育的理想追求,非常有特点。
【圆桌论坛】
“五育并举”是和谐、有温度的教育生态
活动现场,还围绕“学校如何为培养学生‘五育并举’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展开圆桌讨论。
对于“五育并举”,程惠云认为,“五育”,德、智、体、美、劳,并非一一对应五个学科,而是一个完整人的不同素养,是人和谐发展的体系。学校“五育并举”并非德、智、体、美、劳的分块化培养,而是一个全人、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整体架构。每个学科都要综合考虑“五育并举”的实施,当然具体的学科可根据学科性质有所侧重。
彭斌同样提醒不要把它拆分开来,他指出,“五育并举”讲究的是和谐的、有温度的教育生态,“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成为了压力的来源,其实这份期待要慢慢地还给孩子,使他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永远都在我们的眼光下成长。”
王礼维直言,许多家长,包括校长、老师对“五育并举”的理解存在偏差,“其实孩子只要是人格健全、充满个性的,对人生、学习、生活持以积极向上态度的,就可以说他是个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陈文学强调,应注重学生的终身成长,不要局限于“唯分数论”之上,“学校教育要‘五育并举’,这与重视成绩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学校就在第二课堂的开发和运用上投注了许多心血。”
杨琳琳表示,“五育并举”对诺德安达的孩子并不是难事,国外高校的选拔方式会让学生在校园里就有意识地进行艺术、体育、创新等方面的培养,同时,也会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在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并进行连接。
王浩波则提到,单一的评估体系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培育需求,但国际化教育体系下,美育、体育等多元评估指标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学生的成长。“在一门课程中,孩子不会只进行单一的训练,身边的体育馆、游泳池、戏剧厅,都为学生的全面评价提供了场所。”
【现场亮点】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领导班子“首亮相”,与家长“零距离”答疑
“学校招多少个班级?有多少个学位?9月开学能否保障建筑安全、环保健康问题?教师水平如何达到清华附中的标准?”……清华附中湾区学校负责人的首度亮相,让家长们很是惊喜,入场、茶歇、提问等环节,甚至结束后都把校长团团围着,发出“连珠炮”的提问。
现场的分享中,程惠云公开了清华附中湾区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信息,据悉,王殿军将兼任湾区学校校长和清华附中校长,程惠云任执行校长,牛艳红、张成担任副校长,均有清华附中任教经验。
程惠云介绍,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为广州市属公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一期校区选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智谷片区,学校总规模为72个班,其中高中30个班,初中18个班,小学24个班,预计提供3480个学位。
师资是清华附中的一贯优势。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们湾区学校的所有教师都要回到北京本校再培训,以传承好母校的教育理念。”此外,学校还搭建了网络信息平台,使湾区学校与北京本校的教师实现同步备课、共享资源。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建筑材料安全问题,她给出了“定心丸”:“学校采用的建筑材料均符合国家建材安全标准和环保要求,每一块砖石都经过严格的把控。虽然现在还没开学,但我们已有三位校领导常驻广州,为的就是确保学校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建设能给学生的人格形成留有深刻影响。”
新闻推荐
坭塘家宴主理人郭锡文南浦扣鸭坭塘家宴主理人郭锡文是广州少有的读完大学又愿意转行参与家族餐厅生意、成为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