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湘民教授的器械创新“绝活”

增城日报 2021-03-24 11:02

张湘民教授

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耳鼻喉科治疗室内,一个装有医疗器械的双门玻璃柜占据重要一角。仔细看,柜子内摆放着贴有基础器械、角度镜、喉用器械、扁桃体包、鼻窥盒等各类标签的篮子,里面装有科室所需的绝大部分检查、诊疗器械。其中,有一个专门标有“张主任器械”的篮子,放置着他根据临床经验自创的“秘密武器”。

“耳鼻喉的特点是分布在人体的窦腔管道,而不是在体表。”张湘民教授解释,耳朵有外耳道、中耳、内耳;鼻腔通过鼻窦到达鼻咽;喉部是从咽喉到气管。若单纯靠肉眼难以看清各部位情况。同时耳鼻喉是人体比较脆弱的器官,手术区域狭小、手术视野不开阔。上述因素决定了耳鼻喉科对器械的依赖性很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从事耳鼻咽喉专科的过程中,张湘民教授不仅秉持仁心,救死扶伤,更结合临床经验,以自己艰辛磨炼出的炉火纯青的医疗器械修理技术,倾注于外科创新技术研究改良和推广,创立多项新技术及专利器械设备。

咽拭子采样设备自带“防护盾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核酸检查是目前诊断新冠肺炎的主要检测手段,而咽拭子是目前诊断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采样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用力呼吸等可产生大量飞沫或气溶胶,具有较高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在采集咽拭子过程中,因不同医务人员水平的差异、心理是否畏惧、采集操作是否规范,以致拭子质量有差异、容易出现假阴性,影响对病情的判断,甚至影响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张湘民教授研发申请了8项专利,这其中就有用于咽拭子采样及口咽检查的防护装置。经测试,该装置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助力医务人员更加科学精准进行咽拭子采样。

别看这个防护装置身材小巧,却有“多变”样貌:包括有防护挡板,手持钳夹器具,防护挡板固定器,照明装置等构成部件。可拆卸防护挡板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或硬塑料制作,中间设有开口,上设防护挡板固定器与手持钳夹器具连接。挡板可拆卸,可设为一次性使用。其他部件均采用医用材料制作或符合医用标准,可反复清洗消毒使用。

据张湘民教授介绍,防护挡板上还可加装放大镜,连接摄像装置采用无线传送的数码高清摄像头,可与照明装置一体化设计并配有数码影像摄录采集存贮卡,显示装置可采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传输到远程监控会诊平台。

采集咽拭子时,使用该器械可以有效避免咽拭子采样及口咽检查过程受检者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对医务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自创40项“秘密武器” 还能给自己做手术

张湘民教授获中国及国际PCT专利多达40项,这其中,3D显微摄像系统尤为特别。用这项3D显微摄像系统,张湘民教授还给自己做了一次手术。

由于张湘民本人也是一例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着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加重。试用目前业界常用的口腔矫治器和CPAP治疗手段后,张湘民对普通患者无法耐受、难以坚持的情况更加感同身受,这更坚定了他要尽快探讨更加微创有效的OSAHS治疗方法的决心。

目前,临床上开展最多的手术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主要通过切除软腭部分游离缘及悬雍垂、去除口咽部多余粘膜等以扩大软腭后区的空间,但手术风险较大,且远期手术成功率仅为40%左右。

经过长期临床和实验观察研究,张湘民教授在上述改良舌根牵拉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设计出了一种治疗OSAHS的舌背弹性牵拉手术方法。而为验证新创立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项微创手术的设计者和相关医疗器械发明人——张湘民教授和周星博士(两位均患有轻中度OSAHS)自告奋勇,计划先在自己的舌头上进行手术,充当临床试验志愿者。

在科室医生和手术室麻醉医生协助下,张湘民教授通过自己发明的3D显微摄像系统和高清电视,在距舌中线两侧用射频消融针作贯穿舌粘膜下的隧道,自行进行低温等离子舌痛隧道成型术。有了特别研制的器械和崭新手术方式的双重保证,手术耗时仅40分钟,结果非常成功。

经过10周的亲身体验观察,张湘民教授证实该术式创伤小、术后反应轻,试行睡眠舌背弹性牵拉检测对比中亦有良好表现。相信在将来经过更深入的调试研究,这项新技术定能造福更多患者。

近年来,张湘民教授在微创外科治疗OSA方面还开展了其他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比如改良舌部分切除术、舌根牵拉术、颏前移术以及热熔刀微创UPPP手术等。经过数百例临床的应用观察,疗效比较好,不良反应少,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新闻推荐

广州医保业务可线上查询

本报讯(记者何秋玲)记者获悉,截至目前,生育津贴支付等30个广州医保经办业务可通过穗好办APP查询办理进度。此外,市民还能在线...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