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加速 银行部分高收益理财产品遭“强退”
“买的是5年期,现在两年多一点儿就强制结束了。这款产品收益率5.5%,比现在的理财高多了。”广州市民张小姐2018年购买的一款5年期理财产品要提前终止让她非常不满。在理财市场,像张小姐这样遭遇“强退”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业内人士表示,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目前加速缩减存量理财产品规模,银行理财市场接连发生产品提前终止的现象。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
■新快报记者许莉芸
新快报记者发现,目前投资者遭遇“强退”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在5.5%甚至6%左右。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表示,存续老产品定价较高,该部分产品大多仍存在“刚性兑付”现象,而当前市场利率维持较低水平,新增投资品收益下行,容易出现成本与收益倒挂的现象。出于资金成本控制考虑,部分银行适时采取了终止高收益产品运作方案。
某股份制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2019年11月以来,市场利率加速下行,新增投资品收益急剧下行拖累理财投资组合表现。为保障客户收益水平,维护投资者利益,该行决定提前终止该批发行时预期业绩基准较高的产品。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败退,已经连跌45个月,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3.75%左右。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资管新规的要求,所有理财产品都需要转换成净值型理财产品。今年以来,银行开始加快清退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6月末,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13.24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82%,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过半。
一方面,各家银行积极减少保本理财规模,另一方面需要对不符合资管新规的旧产品进行清退。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在资管新规前,该行理财产品设定了“预期收益率”,而现在净值型“新产品”采用“单位净值”“业绩比较基准”等说法,让理财产品客户不再有“保本保收益”的心理预期。“由于部分老产品受投资者接受度等因素影响,难以发行新产品承接。提前清退一批不合规产品,也成为了推进理财产品转型进展不得不进行的一步。”该人士无奈地表示。
新闻推荐
■4月1日,广州市黄埔区在全国首推邮政“政务便民服务点。(资料图)新快报记者李小萌/摄10月21日,广东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