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术论坛“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举行,专家:莫用固化指标看创新 大学应打破“绩效为王”
9月26日,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东开放大学湾区文化研究院、广东伦理学会承办的岭南学术论坛“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39所高校的10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汇聚,共同探讨青少年家国情怀培养和文化认同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李焯芬,香港大学名誉教授、香港国史教育中心校监丁新豹等学者通过视频参会。
岭南学术论坛是延续多年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已成为广东文化“名片”。该论坛收到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专家学者论文超过130篇,入选70余篇。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书记校长、著名学者等分别作近40场主旨报告、主题或专题发言,围绕中华文明与爱国主义、公民道德与文化认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港澳青少年教育、家国情怀与校园文化等多个研究领域进行思想碰撞。
创新人才应关注人类社会重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从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教育面临的重大改革。
“我们大多数工科教师,教给学生技术,却没有教技术的本质;鼓励学生关注现实需求,却很少启发想象需求。”李培根说,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鼓励学生有批判性思维,关注人类社会重大问题,关注人的生存困境。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论坛的热门话题。“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精英产出知识形成文字,再在学校里传播的传统模式,应对时代变化大学必须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认为,大学校长、教师应该要有危机感,主动向学生、向互联网学习。大学应当创设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在快速变迁的不确定性中,切忌用固化的指标来评价创新。
华南师范大学大湾区教育研究院院长卢晓中建议,全社会要培育、发扬技术文化,激活人才创新思维。
好大学在排行榜上也在斯文的延续中
“现在大学里,不少学生强调"绩点为王",而老师重视绩效,学校看重排名。一所好的大学在排行榜上,也在斯文的延续中。”在论坛上,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以“大学与斯文”为题作主题发言。他提出,斯文的精神与大学教育关系紧密,从岳麓书院对“斯文正脉”的崇尚,到西方古典大学“博雅教育”的内核,斯文本质上是大学的风骨,也是大学的信仰,这是在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强调的。
面对全球化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张应强提出,大学应当负担起双重使命,一方面要推动智力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丰富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为全球化时代培育人才,在世界发展中寻找共同价值,是值得关注的教化使命。
南方日报记者姚瑶通讯员陈业林
新闻推荐
第六届全国“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 广州黄埔 纳米“破壁”:基础科研迈向产业前沿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点赞黄埔区的纳米创新链布局。刘力勤摄戴上黑色的MR眼镜,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一片“梦中地”: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