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淡如此,岂知淡中味
汪曾祺生前不曾写过完整的自传,《宁做我:“汪曾祺”文学自传》这部“文学自传”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缺憾。
每当读汪曾祺,心便会变得悠然、安定。看他笔下的瓜果蔬菜、草木虫鱼,会发现有些美是只属于有心人的;看他写人和事,又会发现这人世间有那么多值得叹息和同情的地方。
他在回忆沈从文先生的文中提到:“沈先生家有一盘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钧窑盘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最爱的草。”这种意境,引人想象,令人心酸。他是捕捉美的侦探,笔下的万物皆有灵。
读他的散文会理解到,他并不留恋高山,安于小桥流水。他随性自在的心性流露到他的文字中,足以慰藉人心。想去他《翠湖心影》里的茶馆,吹着清风,倾听流水,看书,谈天;想坐在《观音寺》那有木香花作陪的池边垂钓;想去《天山月色》里的伊犁,被无尽白杨夹道欢迎;也想去《湘行二记》中的桃花观听雨打芭蕉。这种纯然、安详的境界对于时处特殊困境中的汪老是不易的,钦佩他能苦中作乐,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何等豁达和潇洒啊。
汪老总是以亲切而轻淡的文笔写最平常的人:《戴车匠》《候银匠》里的手艺人,《艺术家》里的“画痴”哑巴,《邂逅》里的船上艺人……文字读来总让人慨叹人生无常,情至深处,心也柔软了下来。
这就是我大爱的汪曾祺,一个读懂了天地万物、读懂了人性、有着悲悯情怀的人。这些还不能概括全部,汪老就如书封上他自画的鸟儿:不拘格套,有灵有趣。
(李涛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新闻推荐
9月24-26日,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工商银行广州分行按照金交会组委会的整体安排,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