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翁甘永乐半个多世纪始终坚守在志愿服务一线:“当志愿者是我毕生的事业”
宣传窗
“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一个人的善意也会波及到其他人。每个人都做善事,社会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甘永乐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情怀,是他在志愿这条路上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曾被评为“广州市最美志愿者”“广州首届越秀好人”等称号的甘永乐,今年已74岁,有着50年党龄。甘永乐早已把志愿者作为毕生事业,并坚持了60余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慧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他是青年们的知心朋友
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当时的城市志愿服务站被保留下来,并于2012年3月5日更名为“志愿驿站”,作为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阵地。甘永乐所在的团一大志愿驿站被评为广州市杰出示范驿站,承担着青年教育的任务,甘永乐这份责任深深烙在自己的骨子里。
甘永乐毫无架子,不像是课堂上严肃的教员,而更像青年们的知心朋友。从驿站成立至今,甘永乐当团一大志愿驿站站长,一当便是八年,始终乐此不疲地坚守在志愿服务一线。
“不能不做的!”甘永乐笑呵呵地说道,“打份工是职业,但做志愿者却是我毕生的事业。”从2012年至今,甘永乐在团一大志愿者驿站接待参观者约26万人次,亲自讲授900余场团课,数以万计的青年受惠。
“以前叫义务劳动,也就是现在说的志愿活动。”甘永乐回忆起60多年前第一次参加义务劳动的事,大家都称他是“跨世纪志愿者”。1958年,全国进行扫盲识字运动,政府鼓励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教不识字的群众读书认字。当时读小学五年级的甘永乐主动报名参加,并亲自教一位40多岁的阿姨读书识字长达一年之久。最后,这位阿姨终于能够自己读报、写家书。
“明明帮助他人是他人获益,却像是我获益了那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甘永乐第一次尝试了义务劳动带来的快乐。甘永乐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后来,甘永乐还加入了“学雷锋小组”,经常利用放学等零碎时间不计酬劳地帮工厂捡煤渣、倒粪水、去海珠桥帮工人推车……
60余年来,甘永乐始终坚持做好事,不为名不为利。20世纪90年代,他和妻子还陆续资助了6名孩子上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
将这份担当延续给后代
甘永乐不仅仅自我践行着志愿者的使命,他还将这份责任和担当延续给后代,让家人和朋友也能加入其中。
甘永乐有两名可爱的外孙女大妹和小妹,从小便跟着外公做志愿服务。“大妹8岁我便开始带她来驿站,跟着其他志愿者一起干活、用自己的才艺为他人带来欢乐。”甘永乐说,“而小妹5岁便开始接触志愿服务,现在7岁的她已经有了同情心,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会主动去帮助。”
今年1月,13岁的大妹主动带领班级里近20名同学来志愿驿站做志愿服务。当外公问起她有什么收获时,大妹谈起那天她和班级的同学扶着一名老奶奶并帮她把搬行李到地铁站。“做完这件事后,我的心很舒服。”大妹由衷地感慨。“大妹,你进步了!”甘永乐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大妹以前不会主动帮助他人,成为志愿者有了志愿服务意识后,我发现她长大了。”
“驿站里的电器没坏过”
“驿站里的所有电器从来都没坏过!”甘永乐自豪地说。他不仅仅是一名志愿者,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工匠,曾获“南粤100名优秀工匠”的提名。他曾设计地铁闸机钢结构,在广州地铁、白云机场等场所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上世纪70年代初,他组织广州精密铸造厂青年突击队,并任队长。“当时生产一辆汽车很不容易,很多地方连牛都没有,运送货物全靠人力来拉。”于是,作为队长的他十年如一日带着队友每天在工厂自愿加班加点,还因此获得了“广州铁人”的称号。
越秀区珠光街有一对失独的90岁夫妇,住在9楼,没有电梯。甘永乐便带领志愿者对口帮扶,一帮便是6年。近期,街道为夫妇俩安排了更方便出行的住所,记者采访时,甘永乐还惦记着要为老人家里拉电线装插座、排查隐患。
“除非我动不了,否则我还要继续战斗。”甘永乐如是说。甘永乐还写下遗嘱:“将来到了"那一天",我要把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从而实现我的座右铭:发展自己,贡献社会,学会生存,关心他人。”
新闻推荐
身体健康,无疑是最大的幸福,这得益于长年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宜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广泛的爱好。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