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夏街村古驿道 邂逅千年荔乡文化 “云游荔乡古驿道,解读驿道上的文化遗产”直播宣传活动吸引逾30万人同步观看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左)在直播现场讲解夏街古驿道千年历史
本报讯 (记者姚玉函 凌云 文/摄)7月18日上午,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增城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云游荔乡古驿道,解读驿道上的文化遗产”直播宣传活动。这也是“广州欢迎你——文旅复苏助力百业复兴”增城分会场系列活动之一。
据统计,本次直播活动通过央视频移动网、南方+、融媒体中心直播平台等多个平台播出,吸引了30.31万人同步在线观看。同时,直播还设置了互动抽奖环节,向观看直播的观众送出了增城榄雕、“福”字装饰、仙鹤造型书签、“大红大紫”增城灰雕等精美礼品。
文物专家领路揭秘古驿道的千年历史
为纪念夏街村南宋抗元名将石文光而建的石王庙、用于防御敌人入侵的王屋楼、清代广府民居建筑双孖祠堂、明代岭南特色建筑黎氏宗祠、建于明朝的畲族抚瑶府遗址、建于光绪年间的七进深民居怀仁堂……直播中,观众在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规划总工王招林的带领下,从横街口码头开始,“云上”游历夏街古驿道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揭秘古驿道的千年历史,领略增城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夏街古驿道位于荔城街夏街村迎恩街,全长约800米。作为古时官员赴任增城必经路径,夏街古驿道是珠三角段古驿道的重要节点,也是目前广州城区仅存且保存完好的古驿道。驿道路面由麻石铺就,道路两侧保留着风格完整的祠堂、古民居等9处文物遗存,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
2018年底,夏街古驿道由广东省文物局公布为南粤古驿道15处重大发现之一。在2020年4月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中,“夏街村古驿道—增城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石王庙—增江画廊”作为广州广府古驿道(增城段)历史文化游径上榜。
“夏街古驿道在全省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条,延续时间长,路面和周边建筑保存完好,在我看来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曹劲说,古驿道与夏街古村的兴旺发展相辅相成,直至今天这条驿道仍是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道路。这里的古建筑有的变成了曲艺社,有的变成长者饭堂,在现代生活中焕发了新的活力,非常难得。
“匠心”传承非遗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古驿道是古代官府修建或民间自发修筑而成,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和人员往来的重要通路,是岭南文明史的活化石。而在当下,如何加强古驿道的保护与利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也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议题。
当天的直播活动还带领观众先后走进了位于夏街古驿道的爱碧邻·花巷——花艺坊、广州方志驿站——尚雅苑、广州榄雕传承基地——榄人榄园等众创空间,为观众展现了新时代古驿道与增城传统手工艺文化碰撞下产生的创新“火花”。
“事实上,城乡院这几年在保护和活化夏街古驿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通过与增城区古村之友协会合作,搭建众创平台,通过复原古时夏街八景之一的"深巷卖花"景象,将一个传统院落改造成一个展示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文化驿站等方式,促进古驿道的活化与传承,也复原了古时的风貌与氛围。”王招林介绍说。目前,夏街古驿道成了广州市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示范点。
在榄人榄园,直播还邀请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广州榄雕(增城)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汉军、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俊凯,增城区非遗项目灰雕代表性传承人范毅强,民间剪纸技艺爱好者吴满霞等,通过现场创作及作品展示,讲解榄雕、灰雕及剪纸等增城区非遗项目的技艺特点及传承发展现状。
■专家观点
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融入现代都市生活
夏街古驿道上演的“前世今生”故事,仅仅是增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王招林表示自己将始终扎根增城,服务增城,为城市古建筑的保护、规划与利用提供更多良策。“目前城乡院已经对增城的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等进行了普查测量,建立起一个共享数据库;同时我们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战略的实施,对全区的古驿道进行了全面摸排走访,形成了一张古驿道资源网图。”王招林说,“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更好地规划整治,把增城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具有历史价值的空间进行融合,将更多古驿道打造成现代都市的休闲空间,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形成互补”。
曹劲则认为,城市中保存的古建筑、古驿道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与现代居民生活一脉传承的。通过它们,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还原古时候人们的生产生活风貌,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而对于通过直播方式让观众“云游”古驿道这一创新做法,曹劲坦言,这是疫情之下一种传播与推广文化遗产很好的尝试,她希望疫情过后,市民群众能更多抽空走进古村、走进古驿道,亲身去感受历史建筑的魅力。
新闻推荐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写作。行一步,刻一画,书法在镌写着人生的方圆与横竖。写出了搏击长空的雄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