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治理网格与党组织网络“双网融合” 番禺 畅通“管服呼应”实现“有呼必应”
番禺区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尖刀班。资料图片
番禺已全覆盖完成1个区级、16个镇街、275个村(社区)指挥调度平台实体化建设。资料图片
番禺区党员干部冲在基层治理的最前线,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起了主角。资料图片
为落实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番禺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四级组织体系,抓实赋权增能减负三项措施,建设三级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整合党员、综合执法、网格员、群众四支队伍,畅通“管服呼应”渠道,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党员干部冲在了基层治理的最前线。
把工作落实到网格,把问题解决在一线,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践行“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番禺基本实现了“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村(社区)、复杂问题不出镇(街)”,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刘怀宇
群众致电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反映有人私宰家禽,番禺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马上安排网格员现场核实,属地环保中队火速到场关停取缔。
群众向村网格站举报某出租屋有人非法行医,网格员实地核查后,将情况上报大龙街“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综合执法队伍立刻赶到现场,当场对场所进行查封。
通过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番禺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把工作落实到网格、问题解决在一线,畅通“管服呼应”渠道,推动资源下沉,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奔赴基层工作一线,党支部和党员在基层工作中唱起了主角。
依托严密的组织体系,番禺区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全面构建“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党组织同向发力的基层治理架构,形成“社区—网格—楼栋—党员户—群众”的五级党建服务链条,实现了基层治理网格与党组织网络“双网融合”。
打造“呼应”中枢?建设三级指挥调度平台
在番禺区大龙街的一间75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大龙街“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上的画面发生不断跳动。在这个集语音、视频、图像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指挥中枢上,大龙街辖区2000多路视频监控信号可随时查看并指挥调度。
6月9日,大龙街旧水坑村网格站收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三方路某出租屋非法行医。随后网格站站长迅速组织网格员前往上述地址实地核查。经查,该诊所存在没有配置灭火设备、电线乱拉接等安全隐患,没有办理租赁备案,没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属于无证经营且经营者在网格员抵达时已慌忙逃窜。网格员立即通过手持终端将情况上报大龙街“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并控制住了现场。
大龙街指挥调度平台接案后马上派综合执法队伍赶到现场调查取证。针对该诊所无证经营、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查封了该诊所,并要求出租屋主限期内完成整改。一起非法行医案件短短几个钟头便处理完毕。
番禺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像大龙街这样的指挥调度平台,番禺区每个镇街都有一个。通过各级“齐步走”,番禺已全覆盖完成“1+16+275”[1个区级、16个镇街、275个村(社区)]平台实体化建设。其中区级平台设在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镇街平台设在镇街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统一标准建设办公区域和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功能场室。村居平台设在村居网格服务站,依托现有办公场所优化升级,视频监控、视频会议三级贯通。
如今,番禺区突出党建引领,聚焦“一网统管”“聪明智慧”“务实管用”,进一步优化升级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融合智慧党建、网格化、综合治理、经济运行、公共卫生、来穗人员、行政审批、执法信用、企业服务等9大主题,贯通全区16个镇街和各个部门,整合16个业务系统,对接省市数据中心180多个专题数据表,多维度展现城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流程监管网格化“管服呼应”、实时了解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实现“横向数据融合、纵向四级贯通”,推动“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城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级指挥调度平台运行以来,对于番禺区基层治理发挥了巨大作用。数据显示,2020年1-5月,番禺全区上报问题105146宗,已办结105131条,办结率为99.99%,其中99%在镇街一级及以下处置,真正实现“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村(社区)、复杂问题不出镇街”。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统筹调配全区防护物资,有效解决涉疫情事件8415宗,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平均每日处理网格事件2187宗。
打通“呼应”梗阻?为镇街赋权增能减负
搭建好了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有呼必应”机制要真正发挥好作用,如何让基层镇街更好地调动各领域力量是其中的一大关键。
过去,行政资源和权力重心偏高,镇街任务重、职责多,手中的权力反而最小,总是在被考核、被打分。番禺通过加快“赋权增能明责”提升镇街党(工)委领导力,赋予镇街对区直部门派出机构人事考核和征得同意权等,创新构建履职“双向”考核评议机制,设置“镇街评价机关"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考核指标”,让镇街能够更好地调动各领域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镇街有“呼”、部门即“应”。
赋权镇街,权责上升;部门“俯身”,资源下沉。番禺还向镇街划转69名编制,统筹安排63名科级以下公务员转隶镇街工作,设立镇街组织办,配备专职副书记和组织委员,专门招聘77名党建指导员,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党建队伍。
通过推动资源下沉为镇街“增能”,番禺一大批区直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眼睛向下、直奔镇街工作一线,从过去坐在办公室看“转播”,变成了现在的现场看“直播”。疫情发生之后,番禺区一共集中抽调了1181名机关干部,组建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尖刀班”,全脱产支援村(社区)、疫情防控检查站(点)、居家隔离防护点、机场口岸入境人员服务专班。
樊敏聪原本在番禺区行政办工作,疫情发生后他来到了抗疫一线,加入到了机场专班转运服务组。家住增城的他,上班路程50公里,参加转运服务以来,或是凌晨出发,或是黎明回家,没有固定规律的工作、休息和用餐时间,工作中需长达6小时穿戴防护服,长时间忍受饥饿、脱水、高温,但他依然毫无怨言,时刻准备出发。
番禺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番禺组建了417支在职党员先锋“突击队”,共增援村居抗疫一线5.4万人次,夯实区—镇街—村居—网格四级党组织责任链条,筑牢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严密防线,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疫情防控体系。
除了“增能”,番禺还通过明晰权责边界为镇街“减负”。探索编制镇街职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向上“呼应”问题清单,将400多项网格入格事项简化为4大类29项具体任务,破除网格任务过多、主责不专困局。
下沉“呼应”力量?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
建设三级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村(社区)、复杂问题不出镇街”;推动资源下沉,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奔赴基层工作一线。番禺区通过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以全区2025个基础网格为基准,按照“一网格一支部”原则成立网格党支部,推动党建资源在网格聚集、问题在网格解决,实现社会治理网格与党组织网络“双网融合”。
番禺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该区将在册、在职、流动党员和团员划分进基础网格,纳入网格党支部常态管理。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村(社区)党组织统筹安排每名党员常态化联系若干户群众,重点联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人士、留守儿童、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学生及其他弱势群众等家庭户,并形成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名册清单。
53岁的吴文生是区老干局的一名普通党员,从2月12日开始,他戴上红袖章,下沉缤纷汇网格,变身为居民测温扫码的“社区大爷”。2月份是社区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时间紧任务重,他白天带领年轻队员上街张贴宣传海报,夜晚跟随居委登门入户指导居民使用“穗康码”,创造了自己连续一个月不休息的新纪录。组织上担心他年纪大,拟安排他轮换回原单位,他一听就急了:“我刚摸透了社区工作的套路,还没有教会新来的90后队员们,我还年轻,党和社区还需要我。”
在番禺区,像吴文生一样,深度融入基层网格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近年来,番禺区着力构建“镇街—村(社区)—网格”三级党组织网络和基层治理架构,形成以镇街为主导、社区为枢纽、网格为末梢、其他单位参与的基层党建组织体系。疫情期间,番禺区把2518个基层党组织和5万多名党员有效发动起来,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以基础网格这根“针”穿起联防线,编织好“党建+网格”的防疫网,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如今,番禺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效,已从区、镇街、村居,延伸到了网格、小区、楼栋、园区等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社会治理网格与基层党组织网络“双网融合”,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番禺区正在推动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推动实现“令行禁止、有呼必应”。
■对话
番禺区委组织部:
凝聚非公企业“红色”力量
推进企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当前,番禺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构建起“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番禺区非公企业在推进复工复产和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呢?对此,番禺区委组织部负责人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
南方日报: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番禺区如何发挥非公企业作用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番禺区委组织部:我们主要是通过推动“民呼党应”服务融合,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党员包干,为企业解决问题。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区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突出问题。将“尖刀班”“突击队”就地同步转化为复工复产工作组,协调解决法律纠纷、物资紧缺等问题。
二是牵线搭桥,助企业用好政策。区“两新”组织党工委、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发出倡议书,倡导非国有经营用房业主、区内各大产业园区为3000多家企业减免租金4200多万元。区金融协会联合党支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880多家企业提供超过81亿元的金融支持。
三是强化担当,促企业提升产能。区内防疫物资企业党组织凝聚各方科研和专业力量,推动复工达产、积极转产防疫物资。番禺区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入过千万元改造设备转产口罩,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区党代表吴婉宁带领科研人员完成超高速全自动化口罩机生产线的组装调试,实现快速生产。
南方日报:番禺区如何凝聚非公企业力量,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番禺区委组织部:主要通过分级分领域实施园区、行业、镇街非公企业“红联共建”,采取“六共模式”(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党员共训、难题共解、合作共赢),实施“五大工程”(红色领航、头雁培育、禺山英才、红领先锋、禺商担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非公企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是区级统筹发力,构建园区红联共建。依托番禺产业园区集中的优势,由番禺节能科技园党委牵头,联动区内11家产业园区党组织实行红联共建,举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等活动,组织共建园区交流经验;在各大产业园区巡回举办8场融资对接会、政银企对接会,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的金融服务;举办产学研精准对接会,推动实现人才、项目、产业等的资源对接。
二是行业重点发力,依托协会实施红联共建。由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党委牵头,联动区内7家互联网企业党组织进行红联共建,开设“两新”党建直播间,展示番禺非公企业党建成果;组织开展了25场“直播带货援企”行动和“线上援企行动”,直播观看总人数累计超3000万人次,为企业复工复产、拓宽销路提供支持。依托物业管理协会推动物业企业红联共建,将“党建+物业”服务引入小区,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引入物业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合力打造“红色物业”。
三是镇街精准发力,打造特色红联共建。全区16个镇街根据辖内产业特点推进红联共建,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非公党建格局。如小谷围街充分利用大学城丰富的教育、人才、科研、创新资源优势,推动构建科技型企业红联共建机制,以党建汇聚科技创新强大动力。
■案例
“尖刀班”党员筑牢“红色堤坝”
“病毒不控制,我们不歇息,战疫不打赢,我们不收兵!”今年2月,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广州市番禺区40名党员干部组成了“尖刀班”,全副武装地深入祈福新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广大群众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红色堤坝”。如今,一些防疫“尖刀班”的成员又穿上了红色志愿者马甲,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尖刀精神。
截至今年2月14日,祈福新邨确诊病例达到了十余例。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番禺区委组织部从区内机关干部中抽调40名成员,组建“尖刀班”投入祈福新邨疫情防控工作当中。
身穿雨衣做成的防护服,头戴口罩和护目镜,“尖刀班”党员干部集结之后,个个挺身而出站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和第一线。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辖区湖北籍人员、特别是春节期间外出人员进行全面、重点排查。
“尖刀班”个个都是排头兵,人人都是战斗员,对祈福新邨防疫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何玉坤曾是防疫“尖刀班”一员。由于工作单位需要,他离开了祈福新邨“尖刀班”,但是离队并不是意味着任务的结束,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尖刀精神。他依然心系群众,心系社区,每周都回居委会报到,披上“红马甲”,成为党员志愿者,风雨无阻,继续战斗。他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岗位:“我本是"尖刀班"的一员,由于工作原因,我只能周末回来,我希望能去最困难的岗位为我的队友们分担一下。”
从此,何玉坤从“排头兵”变成了“守门员”,守住门、管好人成为了他新的职责。“您好,请测量体温”“您好,请登记信息”……每次值班时,何玉坤都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话语。为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测量体温,严控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真正做到进口必拦、进口必查、出入信息必登、身份必问、体温必测。
有着30年党龄的张萃林也是祈福红色志愿者中一员。从疫情开始以来到现在的每个星期三,张萃林都会准时来到社区,听从社区的统一安排,配合做好防疫工作以及社区工作。无论是前期社区严峻的疫情形势,还是烈日下雨,都没有令他退缩,只要是安排给他的工作,他都会不折不扣地完成。有时候站在邨口一站就是一上午,志愿者服都湿了。从刚开始的邨口执勤,到后来的宣传穗康码,从入户调查走访到党员志愿岗执勤,实现了个人的“抗疫全体验”。
疫情虽凶险,但志愿者们从不畏惧,一直在坚守。他们以疫情警报不解除、志愿服务不停歇的决心,众志成城、凝聚力量,让红色力量绽放在防疫“第一线”,用无私奉献筑起战胜疫情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
新闻推荐
番禺区用好名家资源 推动粤剧文化传承出新出彩名家入校园 豆丁变戏骨
番禺区罗边小学学生在余荫山房表演《岭南英才传绣·跷》。韦大小学的学生在排练粤剧。韦大小学的学生表演剧目《小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