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她们守护社区困境群体 每天线上宣传覆盖2000人次 帮购物帮买药保障生活便利
这是2月3日晚,逢源街道提供给记者的一组数据:截至当天16时,社工们当天一共做了线上宣传2000人次;电访服务100人次;协助居委录入防疫信息1次;社区宣传1次;协助长者购物4次;协助长者清洁居家卫生1次。其中,她们还电访服务独居孤寡长者21人次;低保家庭3人次;困境残疾人士2人次;失独家庭18人次。
“受到疫情影响,我们现在尽量通过电话问候,对于社区的独居长者,根据需求3天上门一次,尽量减少上门次数。”逢源街社工服务站社工练诗告诉记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陈忧子
“冯伯,新年好,您现在手干不干净?洗干净了的话,这口罩就可以自己戴上。”2月4日上午,逢源街社工服务站的社工练诗、梁诗婷来看望社区的83岁独居老人冯时彦,并送上老人急缺的口罩。
一块电话手表保平安
自从得知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后,冯时彦就一直待在家中。老人家有些害怕,他有三个子女,如今却都在国外。平时,他可以到社区的长者饭堂吃饭,社区还有日托养老中心以及不少适合他的活动场所,但因为疫情的影响,这些场所都已关闭,老人家只好在家中做饭,但又因为没有口罩,一直没敢下楼买菜。
大年初四,根据冯伯的要求,梁诗婷为他送上了米和面。老人家很爱吃女儿从澳大利亚寄来的麦片,几乎一天三顿都吃,当记者问他饮食方面有没有短缺时,冯伯说:“够食,没问题。”
疫情发生后,冯伯的子女每天都会电话联系他,小区的居委会也会每天给他打电话询问情况。梁诗婷还有冯伯女儿的微信,家门口也贴着社工的电话,大家一有问题便及时沟通。
记者注意到,冯伯的手腕上一直戴着一个黄色的手表。梁诗婷介绍,这其实是一个“平安通”电话手表,是居委会为他配发的。老人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只要按下“手表”上的快捷键,就能直接拨通居委会的电话。“有这个"手表"在手上,我就觉得安全多了。”冯伯说。
“广州这里才是家”
冯时彦当年曾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的三个子女都先后出国留学,并留在国外工作。如今,冯伯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儿子多次想接他到美国养老,但他却不愿意离开,“我不去美国,广州这里才是家。”
冯伯之所以感觉到“家”的温暖,源自于身边好心人无微不至的照顾。2019年4月,冯伯在楼下散步时突然跌倒失去意识,楼下岗亭的保安看到后立刻拨通了120,经诊断,冯伯中风了,但因为送医及时,他并没有留下后遗症。回到小区后,冯伯不断向小区保安致谢。
因为身边没有直系亲属,中风后冯伯被列入广州市居家养老平台,享受社工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梁诗婷就是从2019年4月开始接触冯伯的,她说,这位老人家非常开朗,主动进行康复训练,还经常下楼到社区的长者饭堂吃饭。
但从去年9月开始,老人家的记性变得越来越差,这也让梁诗婷特地留了心眼,“最关键,就是要提醒他按时吃药”。如今,冯伯养成了习惯,他一直把药放在日常喝水的水杯下面,“这样只要喝水我就能看到药,也就不会忘记了”。身边的梁诗婷也在不断地嘱咐他,一有情况,就要赶紧拨通手上的黄色手表。老人家连连点头,告知梁诗婷药物在年前配了很多,以后如果有需要,一定会及时打电话。
居家养老服务不停歇
据介绍,逢源街道目前重点对特困、孤寡、高龄独居、低保低收入家庭等困境长者群体开展服务跟踪和帮扶工作,并配合社区做好一般长者群体的防控宣传工作。
在获悉全市的长者日托、长者配餐等服务暂停开放后,街道及时组织电访长者,在年初六就完成了所有服务对象的告知工作,得到了社区长者们的理解与支持。
与此同时,逢源街的居家养老服务并未停歇。对于在册的孤老、独居长者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社工们一直紧密跟踪着他们的居家状况和需求。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居家养老服务员为他们及时买来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除此之外,居家养老服务还提供上门量体温、精神慰藉等服务,这一系列举措都让长者们感到温暖贴心。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吴多通讯员孙樱珊)近日,荔湾区冲口街聚龙社区、冲口街社工站联合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书法协会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