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调解先行,科技助力 越秀社会治理打出“金名片”
越秀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极大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周巍 摄
科技与智慧助力越秀社会治理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文/刘云周小莉
2019年12月5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提出,要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国际大都市核心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努力把越秀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
社会治理,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人民群众永远是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在广州市越秀区,就有一个在南粤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社会治理经验,从率先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到搭建平台引入行业化社会组织专业调解,再到以智治实现“互联网+社区治理”,越秀区谱写出具有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广州版越秀篇章。
紧扣“心”字
率先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
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折射。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稳定的前提,是社会治理及其创新得以有效进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走进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表示,服务站自运营以来已开展个案服务5个,帮助有抑郁问题人员3人,孤独症患者1人。光塔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站于今年3月29日揭牌,是全市首个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站,其试点意义在于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专业、公益的心理服务。
越秀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充分发挥心理服务平台作用,按照“一般人群重在科普,特殊人群重在干预”的原则,通过居民群众“走进来”、发现个案“引进来”、特殊人群“转进来”、专家团队“走出去”等多种渠道确定服务对象,将特殊人群和有心理服务需求的人员作为“关键少数”,安排心理专家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和预防处置措施,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发生。
在越秀,有一张用情织密的“心”网。这张“心”网由纵横两向而织就。纵向为依托区街综治中心,设立区街两级心理服务平台,由区疾控中心承担区级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职责,各街道建立精神健康服务工作站,设立心理咨询室,依托社工服务站个案工作室,由社区精防医生、社工和心理工作者,组织志愿者和义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疏导和转介服务。横向为构建重点领域心理服务平台,整合教育、民政、司法、卫生健康、公安、团委、妇联等现有心理服务资源,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建设,新建越秀区心理社工服务平台、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心身健康门诊、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干预门诊、来穗人员心理咨询室等平台,实现社会心理服务多领域广覆盖。
目前,这张“心”网已“网住”了省、市、区精神卫生专家约56人,构成越秀区社会心理服务专家库,负责咨询、指导、培训、宣讲,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服务等。据统计,针对精神健康急救知识、精神健康问题识别以及对精神健康问题人员提供初步援助等的培训,已开展2期,培训人员100余人。3月份以来,依托心理服务工作站,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在各街道开展以“健康睡眠,益智护脑”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共培训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社区精防医生及居民群众、青少年学生1200余人。
紧扣“调”字
引入行业化社会组织调解
要解决社会矛盾热点难点问题和各行业领域新型矛盾纠纷,就要积极搭建平台深入拓展矛盾纠纷调解渠道。越秀区针对全区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纠纷、婚姻家庭继承领域矛盾纠纷比较多的特点,相继成立了“越秀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黄花岗地区物业纠纷法律服务中心”“区街两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上走出一条新路子。
据统计,越秀区已建成25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街道调委会18个、社区调委会222个、30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0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籍人员聚居的登峰街,还试点设立了“外国人法律服务工作室”,聘请12名热心公益、外语水平较高的律师及外籍志愿者担任调解员和志愿者,专为来穗外国人提供法规咨询、法律指引及纠纷调解服务,广获外籍人士赞誉。
在聚焦专业市场集中、劳资纠纷多发易发的人民街,笔者见到该街道成立了以街劳动监察中队队长魏仁爱同志姓名冠名的“魏仁爱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室”,通过与街道商会联合会、六大行业商会协调联动,有序引导、帮助涉事企业调解劳资纠纷、服务员工,确保在从业人员群体中实现有平台、有抓手、能切入、受引导,打造和谐劳动关系。
人民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越秀区设立了区法院、区仲裁院现场办公绿色通道,在劳动争议调解不成功时,能更快速进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侧面支撑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的影响力和震慑力。目前现场办公仲裁案件1例,为228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00余万元。
紧扣“网”字
以智治实现“互联网+社区治理”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与智慧也成了今天越秀社会治理的新“枫”貌。
在人民街,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在濠畔小区试点打造“邻里共享e社区”,实现可持续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模式。例如,一个集“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人口管理系统”“智慧社区融合创新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通过前端网络摄像头支持门禁刷卡面部抓拍功能,上传至智慧社区融合创新服务平台,为打击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让人民街王阿姨开心的是,社区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开发了“滴滴保安”和“滴滴维修”应用功能,将原本需要公司大量聘用的安保人员和技术人员改为“共享模式”,物管公司通过平台“新鲜事”及时掌握居民在水电维修、清洁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并提供价格透明的有偿服务,居民群众直接参与,这种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互动服务,解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许多“小问题”,“这些小问题点点滴滴地解决了,日子过得自然也就舒心了!”
在农林街的东园新村,社区以建设“数字社区”为契机,推动了社区网格管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力量协同、法治管理运行“一网”线上办理。街道授予社区党委居委线上管理操作权限,优化完善小程序线上对话、议事、投票、公告/公示等功能,便利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由系统自动生成详细处置经过,推动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服务社区群众、处理社区事务时更加担当作为。
以解痛点、疏堵点、破难点为着眼点,整合“农林人家”小程序线上服务应用功能,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农林人家”微信小程序已与“粤省事”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残疾人证等各类共15项政务服务在线集中办理,推动“一站式”服务向“指尖”服务转变。
走进珠光街,该街道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善用视频监控平台,在社区重点部位安装28个高清摄像头,建立社区视频监控室,接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城市管理视频监控和平安越秀治安监控等平台,24小时不间断监控,人防技防相结合实现安全防范全覆盖,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即时了解社区情况、掌握居民动态,为第一时间预测预警矛盾纠纷风险提供科技支撑。
有了科技支撑,越秀区的社会治理工作打出了一张“金名片”。该区获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在省组织的第三方民意调查中,越秀区群众安全感排全市第一,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两年名列全市之首;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考评连续两年全市第一,蝉联广州城市治理榜人类发展指数冠军。这一系列发展数据和真实荣誉取得的背后,是越秀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激发公共服务新活力的结果。
新闻推荐
数据跑路,市民足不出街。作为全省基层减负便民试点,越秀区数字政府改革再出新措施:58项便民事项“全区通办”,新办企业四大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