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街蔬菜育苗场推进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育苗:小菜苗育出大产业

增城日报 2019-11-28 05:13

工人在种植大棚检查菜苗生长情况。

蔬菜育苗是增城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近年来,朱村街菁芃种苗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育苗,通过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育苗,“小菜苗育出大产业”,每年可为当地产业化基地及周边乡镇提供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种苗逾3000万株。

种植大棚

自动控制温光水湿

记者日前在菁芃种苗专业合作社蔬菜育苗基地看到,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内,一排排嫩绿的茄子幼苗,“沐浴”着透过棚顶照射进来的阳光,长势喜人。“想要种出好蔬菜,首先要把苗子选好。”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农技员梁光亮介绍说,“这个智能温室大棚集温、光、水、湿自动控制于一体,温度、湿度、光照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几乎全部都靠机械操作。”蔬菜育苗基地负责人朱建华介绍,大棚引进自动流水线,包揽播种、灌溉、催芽、炼苗等各个环节工作,只留下管理、质检和包装环节用人工进行。

为培育出优质的蔬菜种苗,朱建华这几年没少“折腾”。他告诉记者,早在八年前,他通过流转南岗村村民80多亩土地,开始了蔬菜种苗的培育,并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用于育苗基地土壤的改善和提升。在此基础上,他尝试引进以色列番茄、荷兰辣椒、日本尖椒等国外优质蔬菜品种。为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管理的蔬菜种苗,基地建设了数个试验大棚,划定20多亩区域进行试验试种,严格规定产品在试种成功后,才在当地推广出售。

机械操作

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

记者了解到,每台进口农机,少则十多万元,多则近百万元,被戏称为农田里的“宝马”。花这么大的代价购买机械来代替人工,有必要吗?“现在农忙时雇工难,效率也跟不上。机器操作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播种,速度是人工的20倍以上。”朱建华表示。

记者看到,大棚内的施肥也交给了机械,由大棚顶部的数台“水肥一体机”按照蔬菜生长需求,把水分和有机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喷洒给作物。借助后台系统的精准计算,大棚内只用相当于其他同规格大棚65%的水和55%的有机肥,就能确保绿叶菜正常生长。同时,大棚内还应用杀虫灯、色板、食诱剂、防虫网等生物方法抑制病虫害,全过程避免农药的使用。

精益求精

提高菜苗成活率

梁光亮介绍,蔬菜苗在早些年都是农户自行小范围培育,如今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涌现,他们需要的蔬菜苗在几万甚至十几万株。“到这里采购苗种的,本地和外地种植户都有,他们有的拿来蔬菜籽委托菜苗场育苗,有的则全部委托菜苗场育苗。”

“螺丝尖椒味浓、口感好,经济效益高,去年小面积种植,受到不少农户欢迎,今年受农户要求,共种植了20多亩。”梁光亮说,“去年和今年在这个大棚里,都种了近万棵螺丝尖椒苗,没有一棵死苗。因为管理得好,上一茬螺丝尖椒每棵平均结果比别的多出近一斤。”

梁光亮说,交付给农户的每一株蔬菜苗高在10厘米左右,长出“四叶一心”。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一系列催芽、炼苗、生长管理方面的技术。他表示将精益求精,继续改进育苗技术,提高菜苗成活率,使培育出来的蔬菜苗受到更多种植户的欢迎。

新闻推荐

潜心耕耘 静待花开 记增江街第一批“我们身边的好教师”王燕媚

王燕媚老师在上课。增江街白湖小学的王燕媚老师,自从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着“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