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绘画上的成就难以超越,他的人生另辟蹊径这对父子不是“子承父业” 而是“子成父业”

羊城晚报 2019-09-28 13:18

事业有成,但陈志彦从不回避父亲的光环

策划:吴江统筹:孙晶李卉

文/羊城晚报记者王丹阳

孙晶实习生石艳晴

当中国民企走到“四十不惑”,创一代开始进入交班季,创二代渐次登场。在民企传承过程中,创二代与父辈有什么样的冲突?遭遇过哪些困惑?他们展现出怎样的个性?羊城晚报联合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广州工业经济联合会、广州市企业联合会和广州市企业家协会深入调研,推出《经济新动能民企新力量创二代来啦!》,与您一起探寻答案。

身为岭南画坛代表人物陈永锵之子,高瘦卷发、爽朗爱笑的陈志彦,坦诚地回应着所有关于父亲、传承及创业的问题。年过四十岁的“陈公子”爱玩,也很会玩。他没有子承父业成为画家,却涉猎了陶艺、室内设计、古琴等领域,创办稼轩琴坊和“渔歌唱晚”艺术空间(画廊),以文化传播工作者的身份,一直活跃于广州的文艺领域,

陈志彦说,他和父亲之间,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子成父业”。这句话来自于其父陈永锵的评价,陈志彦认为,既是鼓励,也是肯定。

要有自己追求的事业

今年中秋节前,陈志彦在广州雅居乐剑桥郡,他的新的文化空间举办了一场雅集。飘着栀子花香的硕大空间中,有古琴、父亲陈永锵笔下奔放的木棉、葵花等画作,也有由陈永锵画作衍生出的新文创产品,还有一众各有所长的文艺好友,畅聚一堂。“这里是番禺南村镇,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都是番禺人。我们所在的社区文化中心,地处南村镇板桥村和草堂村之间,让人联系起郑板桥和杜甫”。

陈志彦解释说,如今诗意栖居番禺南村,致力传统文化的社区构建,从白鹅潭的“渔歌晚唱”再到番禺南村的“板桥草堂”,冥冥之中就是缘份。父亲陈永锵说,艺术的本意是让自己的思想自由和快乐,进而感染旁人。在陈志彦看来,文化传播也应如此。

“辛劳日夕闲愁少,坦荡平生知己多”,是父子二人共爱的句子。“一个人有自己值得追求的事业,就不会有闲心去思考人生的愁苦,一个人能够做到内心坦荡,朋友们也会以诚相待。”陈志彦解释说,这是人生最好的姿态。

父亲从没要求我成为画家

本来家在广州,由于父辈的特定生活轨迹,陈志彦的童年是在田野上奔跑度过。父亲忙于事业的追求,母亲忙于生活的张罗。远在上世纪80年代,陈志彦偶然回城看望爷爷,爷爷会开着一辆当时还罕见的摩托车,带着他在当时人车皆稀的东风路上兜风。这种御风而行的自由,让陈志彦多了机车情结。

后来陈志彦特意买了一辆哈雷摩托,就是为了纪念与爷爷的摩托情结。父亲陈永锵则把人的命运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讲给儿子听:命就像是车型,有的人生来是奔驰、有的人生来是拖拉机;运则好比行驶的道路,无论是拖拉机上高速还是奔驰走泥泞道,都不是好的匹配。人要找到适合自己车型的路,走适合自己的命运之路。

如今,人生上半场即将过去,陈志彦觉得自己的命和运是什么?他稍微思考下,认真回答说,“我希望自己是一部哈雷摩托车,有情怀、向往自由。四十不惑,我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我想的人生路应该也是一条并不崎岖的顺遂之路。”

喜欢经典粤语老歌的陈志彦,最爱唱的也恰是一首《漫步人生路》,只因歌词契合他的人生态度。“父亲是画家,但他从没有要求我成为画家。”陈志彦坦言,父亲在绘画上的成就他很难超越,所以他的人生另辟蹊径。父母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去选择自己喜爱的事。

不是传承技艺而是价值观

“很幸运成为我父亲的儿子,我很自豪”。事业有成,但陈志彦从不回避父亲的光环,强调自己事业是基于父亲的东风。当初创办稼轩琴坊是因为父亲“老夫聊发少年狂”想学弹古琴。虽然父亲最后琴未学成,陈志彦却因父亲一个浪漫的文化期望,把琴坊变成广州市级非遗。

他跟人开玩笑说,“我就是广州著名的‘啃老族’”。但言归正传,陈志彦认为,他和父亲的传承在于“子成父业”。他从父亲那传承的不是具体技艺,而是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审美能力。

之于自己刚考入大学的儿子,陈志彦显得放松,他说,“父亲给了我足够的成长空间,包括尊重、启迪与自由。我如果能给予我儿子同样的尊重、启迪与自由,就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至于家族传承没有秘诀,一切自然而然就好。

艺术是不可以教的

父亲陈永锵是中国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一路走来,受到父亲怎样的影响?“我1973年出生,父亲应该在我出生之前的半年左右成名。这一年,他的作品《鱼跃图》入选全国美展,现在被广东省美术馆收藏。我很荣幸,其实我也是父亲的作品之一。父亲是画家,但很理性。他常说,艺术可以是面包,但不绝对就是面包。艺术从来就不是谋生的很好选择。”陈志彦这样回忆往事。

陈志彦说,小时候父亲曾建议过他练书法,学画画。童年时,大家说陈志彦字写的不错。小学的图画课,老师觉得他跟别的同学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他对绘画没强烈兴趣,父亲就从来没要求陈志彦一定要怎样。“他的观点很清晰,艺术是不可以教的,更多是天赋。高考之前的毕业考,我只是语文、体育比较好,其他科目都挂了。我想高考没希望,就跟父亲讲我想出来社会工作。父亲认真思考后,同意并建议我先去学车。学开车是一门技能。学开车也包含着人生很多哲理,最关键的是要知道停止,知道刹车在哪里”。

父亲常对陈志彦说:“儿子我带你进公园,可以给你买一张门票。进了公园怎么玩、怎么乐是你自己的事。”所以父子间就是:“我读书或不读书,我的人生我做主。然后父亲该忙他的就忙他的,我该忙我的就忙我的。”

“我另辟蹊径更有成就感”

除了亲儿子还有两个“儿子”

对话

羊城晚报:你学车后,又如何开始创业?

陈志彦:我在偶然的机会接触了陶艺,创办自己的陶窑。我没接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但喜欢看很多的书,就想挑战一下做空间。

2000年至2006年,我曾经是广州室内设计界的非常活跃的年轻人。一度被国际权威室内设计师杂志《室内设计》中文版选为广州15位优秀设计师之一。父亲说,艺术创作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我也在创作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现在,我除了亲生儿子,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渔歌晚唱,一个叫稼轩琴坊。

渔歌晚唱是我做的一个文化空间,被业界誉为最具岭南特色的广州画廊。我创办的稼轩琴坊现在不知不觉走过了十年,制作“演奏和收藏级”的古琴,最贵的可能十多万元一台。做古琴的人不多,我由于自己的浪漫和统筹能力,坚持高格调,慢慢形成了粉丝群,现在是广州市级非遗保护单位。

很多人问我,为何不子承父业?我开玩笑说,因为父亲画画很出名,如果我学画再超越他,父亲可能被人说“这么容易被超越,实力不够。”其实超越父亲对我来说很难。这样我也可能被人说“陈永锵的儿子那么差劲。”严格来说,艺术从来不是竞技。所以,我另辟蹊径,更有成就感。

做个好人活得像人样

羊城晚报:作为“画二代”、“创二代”,你如何看待传承?

陈志彦:我决定不再挤入大学之门时,我妈跟我谈了很久,至今记忆最深刻的就两点:要求我做个好人,活的像个人样。

我成长整个过程受到父母各种的眷顾。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都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给予我的最重要的不是我是否能画画,又画得怎样,而是帮我树立起了正面的人生观。今天我是创业者也好,“啃老”也好,文化传播工作者也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影响身边的人,努力实践自己的人生。

做好自己比什么都强

羊城晚报:如何评价自己的创业?

陈志彦:我动手能力不强,但有想象力,有团队。我传承了父亲的某些正能量价值观,能够通过较舒缓的方式影响身边的人。说到创业,我真的不认为自己很有经验,有想法,只是在实践自己的人生。我希望父亲的画或相关文创,能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在充分读懂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我发现做文化很适合我。父亲的存在是我很重要的基础。我可以干一些价值观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我最精准的存在价值。

羊城晚报:如何看待成功?

陈志彦:最好的人生就是每一个年龄段都能享受其独有的风景:少年有梦,青年有志,中年有力,老年有闲。作为一个普通人,做好自己比什么都强。“辛劳日夕闲愁少,坦荡平生知己多”这是我父亲工作室的对联,我们父子都很喜欢,也是我认为人生最好的姿态。

新闻推荐

开发商促销力度再大也不能忽略交易风险

今年的“金九银十”有点特殊,市场急剧分化、企业以价换量的现象,让一些刚需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者又看到了进入市场的一扇窗...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