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工业“突围” 动能转换下的现代产业布局
70年砥砺前行,70年辉煌巨变!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壮丽史诗。
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荔乡建设硕果累累,增城大地日新月异,一帧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打造宜业宜居宜游优质生活圈的时代新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壮丽展开。
为生动展示增城人民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全方位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增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城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拼搏奋进、真抓实干的喜人成就,聚焦城市变迁,讲好高质量发展的增城故事,即日起,本报推出“"城"长的印记——增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 ”,敬请垂注。
——编者
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增城产业招商果实累累。全区引进高端制造业项目53个,计划投资总额316亿元,预计年产值698亿元。
人们惊喜地发现,这座昔日以荔枝闻名于世的生态之城,在珠三角城市群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强势突围”,已悄悄集聚了广汽本田、中汽中心华南基地、博创机械、珠江钢琴、平安(增城)科技硅谷等一大批高端产业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版图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一组数据更好地说明了增城现代工业的崛起:1949年,增城工业总产值仅为393万元,到2018年,这一数值增长到1347亿元;农业与工业产值的相对比重由1949年的94.9:5.1转变为2018年的9.9:90.1,打破了人们对增城“大农村”的刻板印象。七十周年,增城现代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新中国建设进程中的一抹剪影,展现了增城人民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激流勇进,抢占先机。增城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战略机遇,前瞻布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描绘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宏伟蓝图。
新旧动能转换 向绿色发展要效益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现代工业寥寥无几,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服装纺织产业繁荣,增城工业诞生了自己的第一张“名片”——新塘牛仔。
在这之后的近30年间,牛仔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新塘镇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颁授的“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牌匾。同年,占地300亩的广州新塘国际牛仔城开业,辐射带动新塘镇集聚了2600多家牛仔制衣厂及相关企业,年产牛仔服装达到近3亿件,产值100亿元以上,产量占全国同类服装产品的60%以上,出口量占比逾30%。一时间,“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成为行业美谈。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红利”减退,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日益暴露出了弊端。刮骨疗毒,转型升级成了必行之举。
2018年,增城对新塘环保工业园76家洗水漂染企业实施全面关停搬迁,并由此掀起了一场“散乱污”场所整治“绿色风暴”。这一年,牛仔服装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占比由2015年的23.13%降至9.64%。
“经历"阵痛"是必然,但"腾笼换鸟"换来的是长远的发展。”新塘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塘环保工业园关停后,政府将鼓励支持企业对旧厂房进行盘活,投资建设大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基地和科建创新孵化园等两个项目。
与此同时,《增城区牛仔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正式出台,由区级财政安排的1亿元专项资金为“专精特新”牛仔服装企业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集聚度高、能耗低、污染低的现代服装产业集群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旧动能逐渐离场,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经济。在新塘镇银沙工业园,国内首个9H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设。“年发电量43.84亿千瓦时,年产值40亿元,项目投产后将替代燃煤、燃油、燃生物质锅炉,可满足增城乃至周边地区对电力、蒸汽、制冷、生活热水等清洁能源的需求。” 投资方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立国说。
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8年,增城开发区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完成工业产值461.43亿元,同比增长19.7%,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的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跃升至115位。这一排名,比2016年提升了74位,提升幅度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国家级开发区首位。作为增城工业的“龙头”,增城开发区的“提速”前进直接反映了增城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的生产线上,一排排拥有“智慧大脑”的黄色机器人整齐划一挥舞着“长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工艺。在这里,每年有48万台轿车下线并走进全国市场。
事实上,增城汽车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起步。当时辖区内的广州宝龙汽车集团,是当时国内少数几家具有整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之一。至2004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宝龙集团发展到了高峰。在其带动下,广州电装、广州提爱思、广州戴卡旭和驭风铝铸件等一批零部件配套企业也聚集而来。同年,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的落户,真正奠定了增城作为广州东部汽车产业基地的地位。
截至目前,增城已先后汇聚了2家整车生产企业,1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汽车租赁、研发中心、物流配送、汽车展示平台、汽车销售、专业市场等相关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集群。
“近几年来,增城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目前已经达到了1/5以上,成为全区产值规模最大的产业。” 区科工商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李越高介绍道。
传统优势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新培育的经济增长点也即将迎来“丰收”季节。
近年来,随着一批超高清视频龙头项目纷纷落子布局,增城逐渐形成了一条从8K内容创作到讯息处理、从云端储存到网络传送的8K全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此外,总投资100亿元的平安(增城)科技硅谷项目也于去年落户建设。项目计划导入汽车、科技、金融、大健康四大产业,为增城金融科技产业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至此,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格局已在增城逐渐形成。
提升企业“含技量” 驱动创新发展
位于增城开发区内的广州华创化工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司在高性能纸基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研发出了许多领先世界水平的产品。然而,由于产品应用方向较窄,企业发展初期,研发资金保障成了一大难题。
2016年,增城出台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1+4”科技政策,释放政策“红利”,为提升企业“含技量”添动力。“两年来我们先后共得到增城2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为企业的发展解了燃眉之急。”华创科技董事长张强表示,如今,该企业发展日益向好,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翘楚”。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期间,增城共累计拨付资金2.71亿元,用于扶持申报“1+4”科技创新政策的项目。
一路“飘红”的各项科技创新指标,也预示着增城已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创新区域之一。与2015年相比,2018年,增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60家增加至43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10家增加至40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1.53%增加至2.78%,专利授权量由787件增加至3009件。
未来的产业之争,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较量。2019年,增城针对 “1+4”科技政策进行升级修订,印发了《广州市增城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和《广州市增城区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结合增城当前产业布局,新政策对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制造、IAB、NEM等重点产业有了较大力度的倾斜,明确提出对以上行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动力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技术服务类)等公共技术平台给予扶持,并鼓励其对外开放、对外服务,发挥孵化育成功能。其中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最高支持7000万元的建设运行经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技术服务类)最高支持6300万元。
不仅如此,为充分发挥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城还出资4亿设立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并将通过参股子基金的方式,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本投资增城,促进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的企业成长壮大。截至2019年7月20日,引导基金共出资2.64亿元参股6家子基金,合计总规模约为7.5亿元。子基金已对外投资3个项目累计金额8126万元。
转换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筑梦大湾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增城正朝着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大踏步”转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丽婷)8月28日晚,增城区星星儿自闭症公益协会组织多名高中生前往荔城街碧桂园探访一“星星儿”小列,记录其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