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南都广州街坊点赞榜 我们更有信心把服务做大”南都记者对去年入选广州街坊点赞榜的城市治理获奖案例进行回访

南方都市报 2019-05-21 08:16

[摘要]南都记者对去年入选广州街坊点赞榜的城市治理获奖案例进行回访

经过“微改造”,天河南街德欣小区旧貌换新颜。

在建设大马路的长者饭堂,社区的长者正在用餐。

去年6月,一年一度的南方都市报广州街坊点赞榜举办了颁奖典礼,从2017年涌现的百件社会治理案例中,评选出年度十佳街坊点赞案例,当中大部分是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案例,越秀区建设街道办事处的“联合外卖平台推动养老大配餐”、天河区天河南街的德欣小区微改造,都获得了满满的街坊点赞并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一年过去了,这些获得街坊点赞的案例,是否不负众望,继续前行,今年又推出什么新举措呢?在今年的广州街坊点赞榜启动评选前夕,南都记者兵分多路,对去年入选十佳的案例进行了回访。

天河区天河南街道

德欣小区面子里子都改造,社区文化建设更好了

夏日炎炎,晚饭后,在绿意浓浓的河涌边三三两两散个步;茶余饭后,居民有的在小广场上跳舞、打球,有的在慢道上跑步遛弯……谁能想到,这个小区一度道路破损,车辆乱停乱放,生活垃圾乱堆,三线乱拉。去年广州城市治理榜上,天河南街德欣小区的旧貌换新颜、社区微改造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获评2017年广州街坊点赞榜十佳案例。近日记者回访了该小区,发现过往一年,德欣小区的微改造改的不仅是公共空间的“颜值”,小区楼栋内部的“里子”改造工作也已经全部完成,老旧小区楼栋内部焕然一新。

居民最关心什么就先改造什么

德欣小区属天河南街天河东居委会辖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半开放式老旧小区。“我们这里的居民以老年人和租客居多。”天河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锐华表示,微改造之前,因为楼龄老旧,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墙体剥落、供水排污系统残破等情况四处可见。旧小区还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居民们对小区的抱怨不少。

为了改善居民们的居住环境,2017年6月,德欣小区纳入2017年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2017年8月1日立项,9月1日起全面进场施工。项目涉及新建消防系统、绿化升级改造、维修更换供水管网、房屋本体修缮及防水、人行道和车行道改造等。

“社区居民最关心什么,我们就最先改造什么。”天河南街党工委书记易莉莉表示,“我们通过微信群,收集了300多条建议,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两次、党员大会两次,协调讨论会议63次。”易莉莉说,最后,确定的概念设计方案经公示后投票支持率达98.8%。

过往一年改造从“面子”到“里子”

记者近日走访社区,进入小区,有一条宽阔简约的长方形风雨连廊,旁边则有两个羽毛球场。沿着河涌,重新铺设的道路干净整洁,还放置了很多长椅供居民休息。此次微改造不仅为社区居民腾出了1.2万平方米的公共休闲空间,而且旧貌换新颜。宅前私种的桂花树被移植到了河道边,饭后伴着花香散步休闲,“共享桂花树”也成了小区内一道独具特色的新景观。“以前,社区的老人家和小孩要走到体育中心或者花城广场才能有空间休闲,现在不用了,我们在小区里面就可以打羽毛球、乒乓球,还可以散步,生活既方便又舒适。”提到小区的变化,社区居民刘先生非常满意。

更为重要的是,老旧小区的工程不仅仅在外部,也在楼道里。评选为街坊点赞榜十大案例之后,德欣小区的微改造工作没有停步,过往一年,小区楼栋内部的改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墙体要先修平再粉刷,原本横七竖八的三线要统一纳管,电箱和信报箱都得翻新。”谈及楼内改造工作,姚锐华坦言,整治起来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现在每栋楼都旧貌换新颜,连带着小区的房价都涨了又涨。

居民融合度日渐增高

姚锐华表示,目前,德欣小区微改造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新建消防系统、绿化升级改造、维修更换供水管网、人行道和车行道等项目全面竣工,小区颜值大升级。同时,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由居委会、党小组长、楼栋长、物业公司、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支力量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我们小区还落户了广州首个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基金,最近小区里各类社区活动非常多。比如社区嘉年华活动,有200多社区居民自导自演,有唱歌、舞蹈、太极拳等,小区居民的家园意识特别好。”姚锐华表示,接下来,小区还将举行一场邻里百家宴活动,真正打造“四方菜,一家亲”的社区文化。

越秀区建设街道

有信心继续将“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做大

去年,南都举办广州街坊点赞榜评选,越秀区建设街联合外卖平台为长者配餐上门项目获评广州街坊点赞榜十佳案例,这是一份来自基层认可的殊荣。越秀区建设街相关负责人表示,“感谢南都给予了我们这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展现、可以学习。让我们更有信心把服务做大。”

红烧狮子头、土豆焖鸡、老火汤……5月20日,南都记者再次来到越秀区建设街,调研长者配餐项目实施情况,在建设大马路的长者饭堂,记者看到,上午11点还没到,社区的长者就早早来到饭堂坐好,一边拉家常,一边等候出餐,他们有的自带餐盒,有的现场用餐,餐盒是不锈钢带盒盖的,午餐包括两肉一菜一汤,大部分是容易咀嚼的粤式家常菜。63岁的梁阿姨高兴地说,每天都在长者饭堂用餐,结交了不少“饭友”。

“点赞榜让我们感知到社会的反响”

越秀区建设街毗邻环市东商圈,居住人口6万多,老龄化达到21%,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2017年起,广州市政府开始把长者饭堂养老项目作为民生事项,建设街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设置了长者饭堂,但发现很多老人家行动不便,无法享受这一惠民服务。“我们当时大胆考虑能否跟互联网平台合作,让他们的专业骑手可以稳定、长期为我们服务。这个契机之下,我们跟其中一个平台‘饿了么’碰撞出火花,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新的模式,这个模式如何操作?我们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第一个开始做起,反响还是不错的,当时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群众关注,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就意外地收到了‘点赞榜’的南都入围名单。”越秀区建设街社会事务管理科副科长辛亮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更加意外的是居民特别是建设街的居民对这件事情一直支持。”辛亮璇表示,在这个广州街坊点赞榜转发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广州市、越秀区等上级领导的关注,他们鼓励建设街继续将服务做好。

越秀区建设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选广州街坊点赞榜年度十佳案例,给我们很大信心,有了社会对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的肯定,我们才能深化后面社区治理的工作。

继续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

2019年,建设街长者配餐点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5个,从原来的午餐、工作日配餐,扩展到晚餐和周六、日都开设的全年365天配餐服务,截至今年4月,老人用餐量(含线上及线下用餐):午餐达2500人次/月,晚餐量达1200人次/月,配送需求登记也增至150人,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长者配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受到了街坊的广泛点赞。

接下来,建设街表示,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扩展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的覆盖面和惠及面,在社区治理、智慧养老等模块作出更多创新探索。在社区治理创新方面,建设街和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合作开发了一个“党建+互联网议事平台”———同心家园微信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畅通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途径,提高基层社区治理的效率,并引入专业物业管理资源,为无物业管理的老旧楼宇提供公益性基础物业服务以及个性化收费服务,以此探索解决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服务的难题。

在民生方面,建设街今年以越秀区智慧养老唯一试点街为契机,联合越秀区卫生健康局、越秀区民政局共同开发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实现医疗与长者服务的信息对接,对长者健康随时监测,对长者需求数据化,对长者服务个性化,为长者提供健康监测、紧急呼援、居家康复、咨询转介等服务,实现医养结合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

统筹:南都记者

尹来

采写:南都记者

尹来吴广宇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谭庆驹

新闻推荐

跟着外交官“寻味”亚洲

全媒体记者张姝泓美食节在狂欢,记者也在“疯狂”。深切体会到“外事无小事”的具体含义。全媒体记者骆昌威藉由广州亚洲美...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