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会 中秋灯会 羊城菊会 广州文化公园“三会”一瞥

羊城晚报 2019-04-13 13:05

2003年迎春花会入场券

1979年迎春花会入场券

1983年的红棉迎春花会入场券

一九八一年中秋灯会入场券

一九八四年中秋灯会入场券

二零零一年中秋灯会入场券

1982年羊城菊会入场券

1990年羊城菊会入场券

1992年羊城菊会入场券

□撰文/供图 李伟钦 曾尔

广州文化公园建成于1952年3月8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最为著名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它为丰富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中,迎春花会、中秋灯会、羊城菊会是广州文化公园一年一度的三个重头戏,虽经历60多年,至今仍是公园的“保留节目”。

下面,我们通过观赏“三会”的老入场券,来回味一下其走过的轨迹。

1

迎春花会:

牡丹砌成亭,桃花垒成阁

1953年春节期间,作为“应节”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以时花和盆景为内容的小型观赏会,得到人们的热烈反响。随后举办的观赏会规模逐年扩大,连当时尚属“稀客”的福建水仙、山东牡丹也组织回来与观众见面。

1960年除夕,公园正式亮出了“迎春会”的招牌,这年的迎春会既有各种花木造景,又有花灯参展,连佛山秋色工艺品也一起亮相。

1962年的“迎春会”,采取了时花砌作及园林造景手法,向观众推出了“牡丹亭”、“柑橘台”、“吊钟楼”、“桃花阁”等巨型景观。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特意夜游了迎春会。第二天,意犹未尽的他又前去游览一番。

迎春会于1981年改名为“迎春花会”,因为主办者认为,春花是迎春会的主角,应突出“花”字。1983年,广州文化公园为配合木棉花被评为广州市市花的宣传,以木棉花为主题,举办了一个“红棉迎春会”。 当时客居羊城的画坛前辈刘海粟以及关山月、黎雄才等一大批著名画家,以红棉为题为迎春会献上画作;粤籍老版画家古元还特意从外地寄来了力作《红棉花照英雄城》。

2

中秋灯会:

千盏花灯,百万观众

广州文化公园的“中秋灯会”创办于1956年。初期的中秋灯会展品,主要靠广州、佛山、潮州三个地区的花灯作为支撑品种。

像1957年的灯会,共有500盏精致花灯登场亮相,几乎都是这三个地区的花灯。其中东莞的“千角灯”及潮州的人物灯屏,成为灯会的最大亮点。“千角灯”是一种仿宋的传统花灯,制作技艺代代相传。这次亮相于广州文化公园的“千角灯”,由东莞新插华、胜合馆、新振华三家扎作店合作制成,灯的高和阔均为15市尺(3米),巧妙地制成1056个角,而灯身全部为挑通花纹,460个小灯座环绕四周,鲜艳夺目。另外,灯会展出的潮州花灯有“花木兰”、“搜楼”和“贵妃醉酒”三屏,均出自潮州花灯老艺人林乐笙之手。

1958年以后,公园开始组织外省花灯前来参展。1961年的灯会,展出的近千盏花灯中,除了广州及省内各地花灯外,北京、上海、福建、浙江的花灯都来参加盛会。其中,来自东莞的一座“榴花塔灯”成为压阵巨制,它是根据东莞榴花堡地区农民抗击元兵的故事而制作的。塔灯高达五米,分七层,每层都有走马装置,塔灯的四周还有480个吊灯。

这年的灯会展出一个多月,观众达一百万人次,当时的《南方日报》便以“千盏花灯,百万观众”为题对这次灯会进行了报道。

1984年的中秋灯会,邀请了被称为“江南灯王”的上海工艺师何克明(91岁)一门三代扎制的花灯前来赴会。何氏一家以擅长扎制立体动物灯彩而自成流派。这次何氏一家送展的是一座“苍龙取水灯”,成为这年灯会的压轴之作。苍龙取水灯的龙头下冲,龙身悬空,状如从天而降,气势磅礴;苍龙全身的鳞片由3000多片银甲砌成,熠熠生辉。

1985年的中秋灯会,则是由广州市文化公园与成都市文化公园联合举办的,其中的500多盏花灯来自四川的成都、大邑、双流铜梁等地,较为集中地展示了天府之国的花灯风采。

从1958年至今,全国已有40多个地方的不同风格花灯在中秋灯会中展出。要知道,中秋闹花灯虽然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传统风俗,但将神州大地的花灯汇聚一处展出,似乎独见于广州文化公园的中秋灯会。

3

羊城菊会:

满园尽带黄金甲

广州文化公园的“羊城菊会”创始1953年,举办的时间为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每当这个时候来到广州文化公园,便可一睹“满园尽带黄金甲”的壮丽场景。

1953年的首届菊会,展出的菊花仅数百盆,随后,菊会所展出的菊花便逐年递增至数千盆、上万盆。1961年的菊展,还邀请了上海、北京、天津的园林部门组织菊花前来参展。1963年的菊会,更得到全国23个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们送来了大量自己独有的菊花品种,使当年展出的菊花品种多达2200多种,成为难得的一次全国(除台湾、内蒙古、西藏外)菊花的大盛会。

另外,羊城菊会的展出方式,也从最初较为单一的菊花摆设,慢慢变成以菊花的艺术造型为主,既有以菊花砌作造景的,又有菊花扎作人物和动物的。

1961年的菊会,有一座砌作造景,动用了一千多盆菊花及一万多公斤水松,将宋代广州八景之一的“菊湖云影”模仿得活灵活现。

用菊花扎作“菊衣人”难度较大,菊会的能工巧匠便开动脑筋,在人物的面部表情的刻面及手脚的姿态上下工夫,再加以道具的配合以及环境的布置,将菊花人物表现得维妙维肖。上世纪90年代以来,菊会展出了一系列菊扎历史人物故事,如“屈原行吟”“苏武牧羊”“李白赠汪伦”“武则天览阅”“玄奘取经”“贵妃醉酒”等,较好地将菊花文化融入到历史文化之中。

菊会中的各种动物扎作,把菊花扎作成菊猪、菊羊、菊龙、菊凤等,给观众增添了不少情趣。

菊会总是离不开大立菊这个重要角色撑台。大立菊是菊花中一个品种,每株开花数百朵乃至数千朵,有“千头菊”之称。大立菊最让观众赞叹的是它的“满树繁花独一枝”特性,人们观赏时总是要查看花签上面标出的花朵数字。

然而,要培育出满树繁花的大立菊,花工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首先,在扎作前,要“百里挑一”地选好幼苗,随后是进行“一年到头”的精心栽培。其次,在立菊的生长发育旺盛期,每隔20天就要摘芽一次,共需七八次之多,目的就是使菊枝能按几何级数增加方式多分蘖、多开花;平时施肥、洒水、防虫等工作也要做得格外周到,大暑天还得在午夜里给它洒水降温。

那么,广州文化公园历届菊会中有哪些为当年开花最多的大立菊?据报道,1953年331朵,1961年700多朵,1964年1141朵,1981年3000多朵,2005年6487朵。从统计可知,大立菊的开花数量逐年增长,不知何时才会达到自然规律的极限。

(注:《文化情缘——李伟钦·广州文化公园展览门票收藏展览》于4月17日在广州文化公园文荟馆展出)

新闻推荐

三月三北帝诞

北帝诞,村民热闹相聚樊芸摄大石街官坑村、大维村欢度北帝诞辰聚乡情4月7日是农历三月初三,大石街官坑村、大维村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