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童模乱象,需要法律和行业兜底
4月8日,童模妞妞被踹的视频在微博热传。视频中,一名手拎花篮的女童正在走路,其身后正跟着手持拍摄设备的一男一女两个成年人,不知为何,成年女子突然上前狠狠踹了女童一脚,踹得女童当场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9秒的短视频迅速扩大传播,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一些与童模妞妞有合作的淘宝商家纷纷表示解除与妞妞妈妈的合作。而后者也于4月10日在微博上公开道歉。
不过,公众对妞妞妈妈的自我辩解并不以为然,绝大部分网友仍然认为这位童模的妈妈是在拿女儿当摇钱树。而经过媒体的披露,童模行业正在快速扩张,例如,上海、广州、杭州最为火爆,甚至还开设有童模经纪公司。在童模工作期间,虽然像妞妞妈妈这样狠踹孩子的现象并不多,但是童模的境遇却并不好。
童模的出现跟在大众媒体的出现密切相关,不过,在短视频时代之前,普通孩子成为童模的门槛很高,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APP的快速普及,一下催生了这个行业的迅速发展。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拍摄日常生活中的视频吸引粉丝,继而拿着粉丝规模去跟淘宝童装店铺谈合作。
短短几年的高速发展,童模行业既因为其普遍的高收益引人关注,例如个别童模日收入可达到上万元,也因为童模压力巨大,偶有家暴现象、工作时间过长等问题而备受争议。值得指出的是,童模行业是一个缺乏明确法律监管的领域,其工作的尺度、弹性几乎全部由家长和商家来掌控。
假如童模作为一种长期职业,实现公司化运作,那么对童模的保护就可以参照《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进行。《劳动法》规定,童工(16周岁以下)是绝对禁止的,这当然也包括童模。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则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不过,由于这一轮兴起的童模主要是个体化的行为,其核心推动力在于市场对童模的需求以及家长对孩子成为童模的渴望。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如果孩子展现出了某些童星的天赋,尝试走这条路也无问题,前提是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不会因此受到明显影响。
在此次童模被家暴的丑闻曝光之后,已经有10家淘宝童装店主联名呼吁:为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拒绝使用在拍摄过程中存在损害儿童权益行为的一切图片与视频。由此可见,在一个信息充分流通的背景下,商家无论从利益还是道德角度都明白确保童模权益受到保护的重要性。假如加入呼吁的店铺越来越多,最终成为行业主流,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行业性的规范。
对于童模保护来说,政府监管是最外围的,行业规范是中间的,父母的呵护是最内层也是最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现在的赚钱能力和以后的人生,应该成为童模家庭父母仔细思量的一个问题。且不说“压榨”“啃小”等充满批判的词汇,但如果父母真的在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就应该及时注意到孩子的情绪信号。毕竟,养育孩子不能简单靠外界监督,最终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良心。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瑞琪)昨日上午,广州市大湾区虚拟现实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虚拟现实与数字经济国际论坛在广州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