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该弘扬,娱乐至上要理智

羊城晚报 2019-04-12 22:54

堂上作文

文题

最近一曲《生僻字》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掀起了一股翻唱热潮。这首歌曲还登上今年春晚的舞台,大受欢迎。但有部分网友认为此曲太多生僻字,甚至绝大部分都不在生活中使用了,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只是为了博取眼球。

对于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体裁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正方“传统文化风”更添民族自豪感

□罗彩湄 广州市第十六中高一(3)班

最近一曲《生僻字》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掀起了一股翻唱热潮,这首歌曲还登上了今年的春晚舞台。像《生僻字》这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娱乐产物近年来频频出现,广受国人欢迎。我个人对此十分喜欢,因为它带来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

《生僻字》中间部分的歌词都是我们平时很少接触的一些生僻字。比如“又”“双”“水”“火”我们都很熟悉,但是看到“叒”“叕”“焱”“燚”“沝”“淼”等字,我们肯定都会觉得脑容量严重不足——这些字平时基本没见过。再有“茕茕孑立”“沆瀣一气”“犄角旮旯”等,也是让人感觉很少用到的成语,但通过此歌让我们能准确念出其读音了。这些生僻字,其实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字体现了古人对各种事物的认知,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应当珍视的文化瑰宝。

近年来还有不少歌曲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联,比如说《浪人琵琶》以及前不久的《盗将行》《红昭愿》等歌曲。“古风歌手”银临、双笙等人的作品也因同样原因十分受欢迎。这些歌曲的共同特点是:讲述发生在古代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歌曲中有时会加入戏曲唱腔;歌词中出现古代文言文名句,比如《盗将行》中的“谢绝策勋十二转”“立枇杷于庭前”;歌词中包含古典文学常识,比如银临的《棠梨煎雪》中的“总角”,在我们学过的文章《氓》中也有出现,感觉很亲切。

我觉得这种古风歌曲不仅歌词优美,旋律也让人陶醉,既给我们提供了课余娱乐的多样选择,也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这种学习方式十分灵活、生动,能大大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创作这首歌曲的人可谓是用心良苦。要查找汉字中的生僻字以及对应读音,再把字编入歌词,配上合适的曲调,这个过程一定十分艰辛繁重。但事实证明,这首歌是成功的,它如今火遍全中国,甚至出现了不同方言的版本,从中可以看出歌曲对人们的影响很大,它唤醒了人们对文字的热爱。

综艺节目中也有不少好评不断的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等。《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人们学习了解古诗词的兴趣,学生在观看节目时能学习到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了解更多的古诗词;《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则邀请“流量明星”参加节目,讲述国宝故事、故宫故事,让观众多元化、多维度了解中国文化。这些综艺节目与古风歌曲一起构成了一股“传统文化风”。这股“传统文化风”的盛行则反映了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文化自信。

正如《生僻字》中的一句歌词:“黄皮肤的人骄傲地把头抬起。”希望这种好风气能一直延续,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首先,作者从材料引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指出这些字形复杂的生僻字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接着作者联想到近年来还有不少歌曲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联,让听众能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知识;然后继续联想到的是综艺方面也有不少好评不断的文化节目。最终回归文章的主题:传统文化风的兴起使中国人民倍感自豪,增强文化自信,具有较强的社会意识。作者全文思路清晰,写作有章法,是篇比较工整的范文。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梁秋燕)

非师点评

生僻字通过流行歌曲而走红,这令人感到意外。但在全身脏兮兮捡垃圾者都能走红成“流浪大师”的年代,越难懂,越走红,也就不足为怪了。

《生僻字》中的“茕茕孑立”“沆瀣一气”等只是有些生僻,对中文功底稍深一点的人来说,却不难理解。“叒”“叕”是有人通过“又”的出现频率来谐指多次重复,与本字的意思已经毫无关系了。而“龘龘”、“蘡薁”之类,就是有意与读者过不去了。

《生僻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推广古文字,从而让有心人去深触中国文化,但把它提高到“更添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不过本篇作文的条理和文字都还不错,只是受流行观念的影响,使用了一些拔高的语言。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高级编辑 何龙)

反方不做“待收割的韭菜”

□朱舒阳 广州市第十六中高一(3)班

如要我评论《生僻字》这首歌,那么用随意堆砌、华而不实这两个词就足矣。其本身运用成语堆砌来博取人们眼球的行为,倒也无可厚非,不过将它吹捧成“弘扬传统文化第一歌”,实在让我难以接受。

这种做法只怕是为了在这个盛行“娱乐”的时代里赚取点击率、刷流量的吧?在这个时代偏偏就有些人喜欢流量至上、点击率至上。因为我们愿意为《生僻字》这种“流量产品”埋单,这种“流量产品”就会越来越多,而这类产品越多,就有越多人去关注。这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当然,正所谓物极必反,捧的人多了,踩的人也会更多。但认为踩的人多就能浇灭这把火的话,只能说我们太天真了。实际上,不管是捧还是踩,都会造就更多点击率和流量。就像一位明星,有多少人讨厌他,也会有多少人喜欢他。粉丝们为了扭转“黑粉”们的想法不断造势,“黑粉”们也会反击,像两股暗流不断交汇、融合,最终获益的却是流量平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黑粉”总是此消彼长的原因之一吧。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人类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的名言。虽说这句话过于悲观,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就是当今娱乐圈现状。人们沉迷于“娱乐陷阱”,沉迷于这种表面的欢乐时,审美能力会逐渐下降,对于事物独立思辨的能力也会逐渐衰退。这难免令人悲哀:人们无法再好好阅读一本书籍,宁愿将时间花费在抖音、快手等速食文化上。在我看来,这种现状要想得以解决还真不容易,因为大数据的兴起,让别人可能比我们更懂我们自己,诱惑自然也越来越大。

我只希望我们不要落入那种所谓的“美丽新世界”,然后迷失自我。我仍然相信我们还有机会解决问题。只要在火热的“流量产品”面前保持理智,坚持不做娱乐的附庸者,不做低俗娱乐面前那一棵棵等待收割的韭菜。

身为普通人的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是希望能多几个能看清事实的人。

教师点评

对于《生僻字》一曲的流行,很多声音都是支持的,很肯定的是,此曲确实是用现代的方式让古老的文化再现生命力。我在课堂上播放该曲的目初衷,也是有想用00后喜欢的方式鼓励学生关注中华文化之意,没想到下课后个别学生表达了他们不喜欢的感受,于是我就让他们写一写,作为思辨性的训练也无妨。小作者显然还是看了不少书,而且一直比较关注“娱乐”“流量”等社会领域,从《生僻字》一曲的流行联想到了流量明星,再进一步想到了背后的公司操作。全文围绕着“为什么”做出了比较深刻的思考,思考明显成熟于同龄人。当然也有一些思想过于偏激的地方。但正如作者所言,“在火热的流量面前保持理智,坚持不做娱乐的附庸者”,在这个社会中,这显得十分珍贵。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梁秋燕)

非师点评

与上篇对《生僻字》的拔高相反,这篇作文则有点过于贬低了。

《生僻字》是有较浓的博眼球、赢流量的动机,是具有“娱乐至死”的时代特色,但说它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说它是低俗娱乐、把受众当韭菜收割等等,同样是对负面效应的过高估量。

希望获得更多的青睐,这几乎是所有创作者公开或潜在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并没有错,是优是劣,评判的标准主要看作品。

不过作者通过抖音、快手泛滥来批评过度娱乐化问题,则是恰如其分的。(《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高级编辑 何龙)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新闻推荐

《在乎你》今日全国上映 俞飞鸿: 平衡家庭和事业需要智慧

俞飞鸿羊城晚报记者何晶龚卫锋摄影/宋金峪由俞飞鸿、大泽隆夫领衔主演的电影《在乎你》今日全国公映。日前,导演毕国智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