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做朋友吗? 界限问题很重要
越来越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改变,觉得现代的父母应该具有民主、豁达、开明的思想,家长和孩子应该是对等的关系。但家长在这样做时,也担心在教育的时候“管不了”孩子。究竟,父母是要和孩子成朋友,还是拿出当家长的威严?家长心目中“和孩子做朋友”是怎样做呢?信息时报记者蔡晓素 古晓彤 温倩茵 实习记者 吴美芬
家长们希望有条件和孩子“做朋友”
在采访中,超过80%的家长都希望跟孩子成为好朋友,他们不喜欢亲子关系太疏远,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家长。
但如出一辙的是,家长们都表示只会在特定的场合做朋友。“父母”的角色不会缺席,因为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少父母的教育,只是方式方法可以有所改变,像和朋友一样沟通。
番禺区石碁小学家长梁女士说:“我觉得亲子之间并不能是纯粹的朋友关系,教育学者提出要和孩子当朋友相处,这种方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父母要在生活中和孩子做朋友,把自己和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去沟通交流,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能和他们做朋友的,否则孩子会放肆甚至会不把父母放在眼里。”
越秀区杨箕小学的学生家长李先生和海珠区沙园街的家长黄女士都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既有威严,也能和孩子做交心的朋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父母的态度还是要强硬起来的。
做朋友≠只吃喝玩乐
“我会跟孩子做朋友的,但不是吃喝玩乐的那种朋友。我们是父母,责任是养育孩子,将孩子教育成有责任有担当、独立自主的人。”家住番禺的张女士希望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但前提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和订立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有了规矩,并遵守它,孩子才会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去碰触,碰触了谁都要受到惩罚,孩子才会知道畏惧,不会觉得父母把自己当朋友就管不了自己。”张女士说,在规矩之外,父母可以和孩子和睦相处,像朋友一样去吃喝玩乐。
都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既有威严,也能和孩子做交心的朋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父母的态度还是要强硬起来的。
做朋友≠可以刻意迎合
黄女士认为父母应视孩子为自由平等的个体,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对孩子发号施令,只有跟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你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她平时与儿子沟通时很注重聆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意愿,相处中不刻意迎合儿子,而是以成年人的方式进行沟通,跟他保持相同的爱好,跟他玩在一起。“儿子每次在学校遇到什么趣事或困难,都第一时间想跟我分享或寻求我的帮助,他对我是完全信任的。”黄女士如是说。
做朋友=尊重孩子
在旁人眼中,家住海珠区的刘女士跟女儿晗晗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而且晗晗一直都很优秀。从一年级开始她就担任班长,对同学热心,成绩名列前茅。刘女士分享了她的育儿心得,就是要懂得尊重孩子。
“我女儿从小到大都很独立,不怎么让我忧虑,但偶尔也会有耍小脾气的时候。平常我跟她沟通都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语气不会高高在上,所以就可以像朋友闺蜜一样谈心。当她犯了错误时,我会严肃地教育她。如果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不严肃认真起来,孩子怎样信服和听从家长呢。”刘女士说。
刘女士是一个有耐心的家长,她强调,要学会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她说,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当发生和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家长要懂得征求孩子的想法,还要尽量尊重,让他们自己选择,家长尽量满足他们的意愿。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要鼓励和培养孩子去思考和选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也能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朋友=教育孩子时控制情绪
“跟孩子做朋友的意思应该是,让父母能够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谈,让孩子觉得你会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的心情,并帮助他解决问题。”梁女士认为,因为父母的坏情绪才将孩子推开。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急躁上火,难以冷静,一开口就骂。
梁女士表示,父母的情绪是会影响孩子的想法的,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不接受父母的教导。跟孩子做朋友,就是让父母学会教育孩子时控制情绪,像朋友一样循循善诱地去沟通,这样言传身教孩子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专家:
想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需提前做功课
心理咨询师、广州润心家庭亲子教育创始人陈玲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传统亲子相处模式和西方的相处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传统的长辈相处模式中,有不少还是值得提倡的。而西方的亲子模式中,也有一些是不符合我们文化传统的。
陈玲表示,她赞同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做朋友,实际上是涉及一个亲子互动与陪伴的问题。父母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参与度,即陪伴孩子的时间,将决定未来孩子于父母的亲密程度。”
陈玲强调,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决定家长是否能与孩子成为朋友。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需要父母鼓励、陪伴时,如果此时父母采取的是高高在上,责备、嫌弃的态度,那么孩子会逐渐疏远,如果此时父母采取的是鼓励和了解的态度,询问孩子需要父母做什么,那么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才会逐渐和父母做朋友。
她认为,界限问题是关乎父母能否与孩子做朋友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父母还要懂得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哪些是适龄行为,哪些不是。比如,一岁之前,孩子吃手指是一种正常的想象,父母不应该干预,但如果孩子三四岁还吃手指,就不是适龄行为,父母就要想办法,找原因,进行科学的干预,帮助孩子。
新闻推荐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两份气象灾害防御相关文件 开展珠江堤防全面达标建设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舒旻余嘉敏)12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两份与气象灾害防御相关文件,分别为《广州市...